文化軟實力視域下當代中韓文化外交研究
本文選題:文化軟實力 + 文化外交; 參考:《山東工會論壇》2016年02期
【摘要】:約瑟夫·奈提出的"軟實力"理論,明確指出了文化吸引力的重要作用。在當今國際形勢下,文化外交的作用日益凸顯,成為傳統(tǒng)外交的有力補充。2013年中韓兩國領(lǐng)導(dǎo)人各自換屆以來,中韓兩國關(guān)系進入發(fā)展的"快車道"。由于中韓兩國彼此之間互有疑慮、在國際舞臺上話語權(quán)弱等特點,因此在兩國之間開展文化外交是十分必要的。通過開展文化外交,中韓兩國之間可以起到增信釋疑、增強綜合國力、提升國際地位的雙贏效果。中韓兩國應(yīng)重視文化外交的開展,通過加強網(wǎng)絡(luò)資源的運用、加強兩國政府間的教育交流、開展多樣性的人文交流活動等途徑,擴大中韓兩國的國際影響力,提升中韓兩國的國際地位。
[Abstract]:Joseph Nye's theory of soft power clearly points out the important role of cultural attraction. In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the role of cultural diplomacy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becoming a powerful supplement to traditional diplomacy. Since the leaders of China and South Korea changed their respective terms in 2013, 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have entered the "fast track" of development. Due to the mutual misgivings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and the weak speaking power o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cultural diplomacy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diplomacy, China and South Korea can increase trust and resolve doubts, enhanc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enhance the win-win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status. China and South Korea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diplomacy, strengthen the use of network resources, strengthen education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governments of the two countries, and carry out diversified cultural exchanges, so as to expand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China and South Korea.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China and South Korea.
【作者單位】: 山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分類號】:G125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月;王瓊;;對美國文化外交政策影響之評析[J];理論觀察;2005年06期
2 張清敏;;全球化環(huán)境下的中國文化外交[J];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3 彭新良;;外交學研究中的一個新領(lǐng)域——關(guān)于文化外交的幾點思考[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6年04期
4 鄧顯超;;新時期中國文化外交興起的必然[J];天府新論;2006年06期
5 梁紅泉;;全球化進程中的中國文化外交[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6 門艷玲;謝桂玲;;文化外交芻議[J];當代經(jīng)理人;2006年12期
7 孫紅霞;;簡析如何加強和完善我國的文化外交[J];山東電大學報;2007年01期
8 胡文濤;;解讀文化外交:一種學理分析[J];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9 劉乃歌;張中華;徐成芳;王娛;;論中國文化外交的使命與選擇[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10 鄭曉旭;;淺談美國對華文化外交[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年1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魯世巍;;我國文化外交的機遇、挑戰(zhàn)與戰(zhàn)略思考[A];公共外交季刊2012冬季號(總第12期)[C];2012年
2 龔青;;改革開放前中國文化外交述論[A];新中國60年研究文集(2)[C];2009年
3 張根海;;文化外交:向世界傳播中國——評《文化外交與中國的軟實力》[A];公共外交季刊2011秋季號(總第7期)[C];201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金正昆 徐慶超;文化外交:構(gòu)建中國國際形象的有效路徑[N];中國信息報;2009年
2 胡文濤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文化外交:文化強國的重要路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3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王學良 實習生 于琦;文化“全球化”,中國如何搞好“文化外交”[N];新華每日電訊;2012年
4 趙可金;開辟文化外交新格局[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年
5 湛眉;軟實力與文化外交[N];經(jīng)濟觀察報;2013年
6 文化部部長 蔡武;文化外交唱響國際舞臺[N];人民日報;2013年
7 歐陽安;文化如何從幕后走向外交舞臺前沿(上)[N];中國文化報;2014年
8 中國駐俄羅斯大使 李輝;文化外交影響深遠[N];人民日報;2014年
9 本報記者 張君榮;新時期文化外交展示多彩中國形象[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10 本報評論員 ;提高文化外交的能力[N];中國文化報;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簡濤潔;冷戰(zhàn)后美國文化外交及其對中美關(guān)系的影響[D];復(fù)旦大學;2010年
2 繆開金;中國文化外交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遲殿鳳;冷戰(zhàn)后美國對華文化外交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2 余惠芬;文化外交:理論、實踐與比較[D];暨南大學;2009年
3 徐小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文化外交[D];貴州師范大學;2009年
4 詹佳;論中國文化外交的世博契機[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5 劉明霞;試論戰(zhàn)后日本文化外交[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賀溪;美國私人基金會在美國文化外交中的作用探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7 溫利鵬;英國文化外交及其在中國的運用[D];外交學院;2009年
8 趙雯靚;淺析美國對華文化外交及其影響[D];外交學院;2009年
9 潘培杰;全球化形勢下的中國文化外交探析[D];青島大學;2010年
10 周美娟;論冷戰(zhàn)后中國對歐盟開展文化外交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0084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2008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