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安全:凝聚亞洲新型安全觀
本文選題:亞信峰會 + 亞洲安全困境 ; 參考:《理論視野》2015年03期
【摘要】:近年來亞洲面對歷史積怨和領(lǐng)土海洋權(quán)益爭端等越來越多的安全挑戰(zhàn),世人對亞洲局勢的判斷評價是:"經(jīng)濟增長""信任赤字""安全困境"。上海亞信峰會主題是凝聚亞洲新安全觀,共創(chuàng)安全信任合作新局面,探尋破解亞洲安全困境和難題之道。中國領(lǐng)導人提出的亞洲新安全觀順應了亞洲地區(qū)的秩序體系變革趨勢,是應對亞洲安全挑戰(zhàn)的必然產(chǎn)物,體現(xiàn)中國新安全觀的和平、和睦、合作的深厚蘊意與基本特征,其向外部世界展示了中國在崛起過程中對亞洲安全合作的深刻解讀與闡釋。新安全觀夯實了亞洲和平、合作、和睦的發(fā)展之根、合作之基、共贏之本。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Asia has faced more and more security challenges, such as historical grievances and disputes over territorial and maritime rights and interests. The world judges the Asian situation as "economic growth", "trust deficit", "security dilemma".The theme of the CICA summit in Shanghai is to consolidate the new security concept in Asia, create a new situation of security trust and cooperation, and explore ways to solve the security dilemma and problems in Asia.The new Asian security concept put forward by the Chinese leaders conforms to the trend of the change of the order system in the Asian region, is an inevitable product of meeting the security challenges in Asia, and embodies the profound implication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new security concept of peace, harmony and cooperation.It shows to the outside world China's profound interpret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Asian security coope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ts rise.The new security concept solidifies the root of peace, cooperation and harmony in Asia, the foundation of cooperation, and the foundation of win-win cooperation.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亞太研究所;
【分類號】:D8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楊魯慧;;美國戰(zhàn)略重心東移與中美關(guān)系[J];理論探討;2012年05期
2 程國平;;亞洲安全觀:引領(lǐng)亞洲安全合作新方向[J];求是;2014年14期
3 秦亞青;;正確義利觀:新時期中國外交的理念創(chuàng)新和實踐原則[J];求是;2014年12期
4 王毅;;堅持和平共處 推動合作共贏——紀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創(chuàng)立60周年[J];求是;2014年1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9條
1 吳之聲;;美國亞太戰(zhàn)略演變探微[J];才智;2013年19期
2 程桂龍;;論“空海一體戰(zhàn)”與中國國家安全[J];國防科技;2013年05期
3 余建華;;萬隆會議、中國亞非外交與萬隆精神的當代弘揚[J];國際關(guān)系研究;2015年02期
4 趙永東;;論新世紀中美關(guān)系總體緩和的可能性[J];菏澤學院學報;2013年06期
5 姜志達;;亞洲新安全觀及其秩序意涵:規(guī)范的視角[J];和平與發(fā)展;2014年05期
6 楊魯慧;;和平崛起與中國周邊外交新理念和新格局[J];理論探討;2014年06期
7 張程錦;;國內(nèi)關(guān)于“美國亞太新戰(zhàn)略”研究述評[J];臨沂大學學報;2015年02期
8 楊魯慧;;中國崛起背景下的中美新型大國關(guān)系——國際安全公共產(chǎn)品供給的分析視角[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6期
9 王公龍;;中國亞洲安全觀的理論創(chuàng)新[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4年06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歐蘭;中國崛起對泰中關(guān)系的影響[D];山東大學;201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馬亞男;美國“重返亞洲”戰(zhàn)略及其對中國的影響[D];蘭州大學;2013年
2 賀熙琳;變化中的美國亞太聯(lián)盟體系[D];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2013年
3 王建偉;美國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與沖繩戰(zhàn)略地位的變化和影響[D];山東大學;2014年
4 李濤;美國戰(zhàn)略重心東移背景下的中俄關(guān)系[D];上海師范大學;2014年
5 王大山;構(gòu)建中美新型大國關(guān)系及中國對策[D];河南大學;2014年
6 李海成;正確義利觀新外交思想與中國外交新實踐[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約翰·伊肯伯里;凌岳;;地區(qū)秩序變革的四大核心議題[J];國際政治研究;2011年01期
2 王緝思;劉春梅;;中美關(guān)系新趨勢及其對東北亞安全的影響[J];國際政治研究;2011年01期
3 阿倫·弗里德伯格;李卓;;對東亞大國關(guān)系和失衡的地區(qū)均勢的評估:一種美國的觀點[J];國際政治研究;2011年01期
4 楊潔勉;;中美關(guān)系的變化與調(diào)整:新時勢和新視角[J];美國研究;2011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國華;外交部長唐家璇闡述新安全觀[J];國家安全通訊;2002年11期
2 高強;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協(xié)作的新安全觀[J];求是;2003年12期
3 黃仁國;中國新安全觀述評[J];長沙通信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4 尹希成;一種新的安全觀——學習我國政府關(guān)于新安全觀的立場文件[J];理論學習;2003年02期
5 潘光;新安全觀與中國的反恐戰(zhàn)略[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4年04期
6 張瀾濤;關(guān)于“和平崛起”與新安全觀的理論思考[J];國際關(guān)系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7 邵亞樓;新安全觀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背景[J];株洲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6期
8 江涌;價值觀·世界觀·戰(zhàn)略觀·安全觀——脫離“安全困境”需要“新安全觀”[J];世界知識;2005年19期
9 宋效峰;;簡論和諧世界觀與新安全觀的內(nèi)在聯(lián)系[J];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06年02期
10 宋效峰;;和諧世界觀與新安全觀的內(nèi)在聯(lián)系[J];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學報;2006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劉國新;;論中國新安全觀的特點及其在周邊關(guān)系中的運用[A];當代中國成功發(fā)展的歷史經(jīng)驗——第五屆國史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黃仁偉;;關(guān)于中國和平崛起道路的再思考[A];人文社會科學與當代中國——上海市社會科學界2003年度學術(shù)年會文集[C];2003年
3 吳莼思;;中國安全外交概念初探[A];新中國對外關(guān)系60年 理論與實踐: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9年度)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guān)系學科卷[C];2009年
4 史艷娜;;以合作謀和平以合作促發(fā)展——江澤民與上海合作組織[A];新中國60年研究文集(3)[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東燕;中國的新安全觀[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2 同濟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院院長助理 劉騫;北約新戰(zhàn)略和中國新安全觀 殊途還是同歸?[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2年
3 云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謝青松;以新安全觀促進亞洲持久和平與共同發(fā)展[N];光明日報;2014年
4 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guān)系研究院 董春嶺;杜尚別峰會:推進“亞洲新安全觀”[N];法制日報;2014年
5 市社科院研究員 李驪明;絲綢之路和平互利精神對亞洲新安全觀的啟示[N];西安日報;2014年
6 ;中國向東盟論壇提交新安全觀立場文件[N];人民日報;2002年
7 ;中國新安全觀[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8 安亞;新安全觀引領(lǐng)亞太安全合作[N];光明日報;2010年
9 高原升;新安全觀:上合組織關(guān)注的焦點[N];光明日報;2010年
10 湯華臻;以新安全觀夯實亞洲和平發(fā)展之基[N];北京日報;201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柏松;中國新安全觀及其安全戰(zhàn)略選擇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2 李根信;中國新安全觀與防擴散政策[D];外交學院;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曉紅;論中國新安全觀的確立及意義[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唐春華;論中國的新安全觀與和平崛起[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3 孔凡河;冷戰(zhàn)后中國新安全觀論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郝寧;德國新安全觀探析[D];中國人民大學;2005年
5 孟祥玲;論國際新安全觀[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6 夏保雄;論江澤民的新安全觀[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7 劉盛;中國的新安全觀在東南亞的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8 張方剛;中國新安全觀研究[D];遼寧大學;2013年
9 殷明明;中國國際戰(zhàn)略新理念中的新安全觀及其外交實踐[D];吉林大學;2005年
10 于洋;全球化對中國國家安全觀的影響[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7594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1759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