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史學理論論文 >

理學與兩宋史學的義理化特征

發(fā)布時間:2017-09-14 00:20

  本文關鍵詞:理學與兩宋史學的義理化特征


  更多相關文章: 兩宋 理學 史學 義理化


【摘要】:兩宋史學受理學影響,表現(xiàn)出義理化的特征。在史學思想上,兩宋史家倡導"以史明理",把史學作為求理的手段,理學貫通天地古今的思維方式使史學通識意識增強,人們以義理為標準衡評歷史,史學正統(tǒng)觀念被賦予了新內容。在史書編纂上,為了更好地貫通歷史以求理,出現(xiàn)了通史撰述的勃興,理學重視《春秋》經,導致編年體史書的振興,適應理學重議論、重說理的要求,專門史評興起。理學自身的發(fā)展及"格物窮理"的要求,催生了綱目體、學案體和紀事本末體等新史體。兩宋史學的義理化傾向提高了傳統(tǒng)史學的哲理化程度,豐富了傳統(tǒng)史學的思想內涵,同時也導致史學思想的僵化。史學義理化傾向沒有導致以義理代替史學,史學也沒有淪為理學的附庸。
【作者單位】: 河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關鍵詞】兩宋 理學 史學 義理化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經史流變探源”(11JJD770014)
【分類號】:K092
【正文快照】: 兩宋是理學興盛發(fā)達的時代,同時也是傳統(tǒng)史學興盛發(fā)達的時代。兩宋史學在發(fā)展的過程中,深受理學影響,宋儒將天理、義理引入史學,把史學作為構建理學體系的工具,使史學帶有明顯的義理化特征。因為這是一個涉及如何看待兩宋史學基本特性的重要問題,故而一直引起學者的關注。①可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尹業(yè)初;;義理化傾向——朱熹與胡寅史論比較研究[J];船山學刊;2013年01期

2 王記錄;;兩宋時期史學正統(tǒng)觀念的發(fā)展[J];學習與探索;2010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鞏聿信;;《聊齋志異》與雜纂[J];蒲松齡研究;2011年01期

2 趙愛華;;千載黃粱夢,悠悠文士心——從“黃粱夢”故事看封建時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齡研究;2011年02期

3 陸軍;;古代羌藏盟誓習俗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4 桑扎;貢保扎西;;論唐代的和親政策和民族關系[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5 劉洪強;;“東吳弄珠客”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6 趙永忠;;論北宋對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7 陳春勤;;羌族歷史文獻整理研究的內容與意義[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年02期

8 劉宏;;宋明理學家對《大學》主旨定位之差異[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9 胡蓮玉;從《明悟禪師趕五戒》對《五戒禪師私紅蓮記》的改寫論馮夢龍的藝術成就[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10 吳海濤;北宋時期汴河的歷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羅凱;;御正與納言——兼論中書門下體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劉珊珊;;北宋城市演進中的經濟影響[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九輯(2008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選輯)[C];2008年

3 劉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種類、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論叢(第十輯)[C];2012年

4 姚文造;;論徽州學者的《春秋》學研究[A];安徽省徽學學會二屆二次理事會暨“徽州文化與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井上進;;論明代前期出版的變遷與學術[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國家建構與政治文化”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6 李凇;;跨過“虎溪”——從明憲宗《一團和氣圖》看中國宗教藝術的跨文化整合[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藝術的超越與文明的發(fā)展”藝術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8年

7 陳躍紅;;天理與人欲——試說欲望規(guī)訓的文化差異[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化解危機的文化之道——東方智慧”中文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9年

8 吳懷棋;;太極文化與和諧思維[A];和諧社會自主創(chuàng)新與文化交融——2006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上卷)[C];2006年

9 方彥壽;;朱熹在寒泉、云谷的講學特點考述[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王倩;;朱熹在“《詩》教”思想上對歐陽修的借鑒[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馬銀華;文化視野中的北宋齊魯詩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吳保傳;社會與學術:黃宗羲與明清學術思想史的轉型[D];西北大學;2010年

5 周燕來;南宋兩淮地區(qū)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6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國政治現(xiàn)象剖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史兵;唐代長安城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倫價值的重構[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武波;元代法律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姜寧;《春秋》義疏學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軼芳;葉夢得及其詞研究[D];河北大學;2007年

2 梁巍;宋代童蒙階段的行為規(guī)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3 古家臻;趙嘏科舉詩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平;方干及其詩歌論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關學銳;《莊子》生存美學思想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趙立光;“說岳”題材小說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7 彭慧蓉;中國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8 張靖;西漢昭宣時期樂府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9 李桂峰;傳統(tǒng)民本思想的理論品質與現(xiàn)代轉型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10 方浩然;韓愈道德思想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汪高鑫;朱熹和史學[J];史學史研究;1998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濤;朱熹的《通鑒綱目》及史學思想的新闡發(fā)──讀湯勤福新著《朱熹的史學思想》[J];學術月刊;2000年11期

2 于瑞桓;司馬光的史學思想及其理學精神[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3 曹宇峰;;朱熹義理史學思想三論[J];晉陽學刊;2009年05期

4 趙俊;史學評論有必要發(fā)展為專門學科[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05期

5 李穎科;;論干寶的史學思想[J];史學史研究;1987年03期

6 陳富安;鄧小平史學思想初探[J];史學月刊;1995年05期

7 王博;;論錢謙益的史學思想[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8 袁振宇;袁振堂;;呂思勉史學思想研究綜述[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12期

9 黃彪;;梁啟超史學思想之變化及其原因[J];華章;2011年13期

10 夏祖恩;外國史學史教學縱談[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1989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張承宗;;六朝史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A];建國六十年來六朝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馮瑋;;廓清“文明”和“文化”的差異——從詞源到現(xiàn)實意義[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進:近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的歷史經驗”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3 李紅巖;;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三個三十年[A];過去的經驗與未來的可能走向——中國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4 張?zhí)?;發(fā)現(xiàn)史料之外的歷史——以傅斯年研究為例[A];過去的經驗與未來的可能走向——中國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5 張越;;《十批判書》與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評價問題芻議[A];科學發(fā)展:文化軟實力與民族復興——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論文集(上卷)[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程念祺;陳寅恪史學思想的精義[N];文匯報;2009年

2 誠遜;寧可史學思想研討會在京舉行[N];光明日報;2009年

3 周國林;叩問思想:中國史學史研究的新創(chuàng)獲[N];光明日報;2003年

4 本報記者 王浩 鮑一飛;褒貶南宋 以歷史的眼光[N];杭州日報;2005年

5 湖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鄭大華 劉平;論清代嘉道時期的湖湘經世派[N];光明日報;2010年

6 史霄鴻;思歷史研究之精華 論民族史學之特性[N];中華讀書報;2011年

7 李小樹;由廟堂回歸民間[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8 李小樹;史學視野下的“通俗歷史熱”[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9 王邵勵 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邊疆的消失”與特納的追問[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10 劉固盛;顧炎武“明道救世”的經史之學[N];光明日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邢戰(zhàn)國;周谷城史學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2 徐國利;錢穆史學思想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陳茂華;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史學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4 張光華;蕭一山史學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5 褚新國;塔西佗史學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6 王愛衛(wèi);朱希祖史學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7 朱瀟瀟;?苹瘯r代的通才之辨[D];復旦大學;2008年

8 談麗;小阿瑟·施萊辛格史學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9 周海寧;中國文化對高麗、朝鮮時代史學之影響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

10 陳姝君;李維與班固史學思想的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博;明末清初史學思想的衍變[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欒芬芬;李Xh史學思想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琛;史景遷史學思想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于雯汶;論劉節(jié)的史學思想[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5 呂強;論何炳松的史學思想[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6 王姝;何炳松史學思想的特色[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7 胡鋒;王

本文編號:84676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84676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32c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