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鑒學派理論對年鑒編纂工作的啟示
本文關鍵詞:年鑒學派理論對年鑒編纂工作的啟示
【摘要】:年鑒學派理論要求我們堅持創(chuàng)新型發(fā)展、拓展總體史思路、深化主體性原則、加強跨學科研究。聯(lián)系到高校年鑒的具體編纂實踐,高校年鑒應該在體現(xiàn)高校辦學特色、記錄學生成長軌跡、關注校園新生事物、加強學科方法研究方面更有作為。
【作者單位】: 上海師范大學;
【關鍵詞】: 年鑒學派 總體史 主體性 跨學科
【分類號】:K062
【正文快照】: 近年來,我國的年鑒編纂事業(yè)有逐漸興盛的趨勢,各級各類的年鑒數量正在不斷增加。然而與年鑒數量的急劇增長相比,年鑒質量就顯得參差不齊,甚至是逐年下降,究其原因,年鑒缺乏統(tǒng)一的規(guī)范。本文將以法國年鑒學派的理論為基礎,分析其對年鑒編纂工作的啟示,繼而提出在高校年鑒中如何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余鳴鴻;年鑒學派對傳統(tǒng)史學的突破[J];巢湖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2 紀勝利;年鑒學派總體歷史理論的特點及其啟示[J];學習與探索;2004年02期
3 江華;年鑒學派與世界體系理論[J];學術月刊;2004年04期
4 夏柏秋;歷史研究中的統(tǒng)一性與不統(tǒng)一性——從年鑒學派到新文化史學的演變[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5年07期
5 趙建群;論“問題史學”[J];史學理論研究;1995年01期
6 雍正江;也談法國年鑒學派[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7 韓璐;;年鑒學派的史學思想理論對中共歷史研究的啟示[J];北京黨史;2007年02期
8 劉恒;;試論年鑒學派對我國城市史研究的影響[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年08期
9 陳冠X;;從年鑒學派到全球史觀——跨學科歷史的發(fā)展[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S1期
10 紀玉房;;關于年鑒學派的史學[J];青年文學家;2009年1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行龍;胡英澤;;三十而立——社會史研究在中國的實踐[A];社會史研究之一——中國社會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C];2009年
2 馬敏;;商會史研究與新史學的范式轉換[A];中國商會發(fā)展報告 No.1(2004)[C];2005年
3 行龍;;中國社會史研究向何處去?[A];過去的經驗與未來的可能走向——中國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4 行龍;;中國社會史研究向何處去[A];社會史研究之一——中國社會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馬勝利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多斯對年鑒學派的分析與批判[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2 常紹民;布羅代爾在中國:幸耶,非耶?[N];中華讀書報;2000年
3 趙世瑜;“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與整合的歷史觀[N];光明日報;2001年
4 安介生 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禹貢學派:不可淡忘的中國學派(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5 于沛;二十世紀西方史學及史學名著[N];光明日報;2000年
6 顧杭;布羅代爾心目中的歷史學[N];中華讀書報;2009年
7 行龍;也談社會史的“專史說”與“范式說”[N];光明日報;2001年
8 晏紹祥 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藏在古代史中的過去和現(xiàn)在[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9 吳英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歷史價值判斷何以成為可能[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10 王三義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歷史學的“邊界”[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張正明;年鑒學派史學理論的哲學意蘊[D];黑龍江大學;2010年
2 樊江宏;法國年鑒學派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3年
3 代洪亮;復興與發(fā)展:學術史視野中的中國社會史研究(1980-2010)[D];山東大學;2011年
4 王鎮(zhèn)富;影像史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5 王偉;布羅代爾史學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6 阮潔卿;法國“中國中心”與當代中國研究(1958-)[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建;年鑒學派早期“文化—心態(tài)史”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2 陳曦;年鑒學派“結構”概念的演變[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苑莉莉;動態(tài)變化中的“年鑒形象”[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康建偉;新歷史主義與年鑒學派比較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5 劉璇;年鑒史學派的跨學科方法論[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宋春霞;年鑒學派與西方史學科學化[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7 崔璨;勒華拉杜里微觀史學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8 金志高;年鑒學派史學范式與雅克·勒高夫的新史學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9 范陽陽;布羅代爾歷史跨學科研究實踐述論[D];福建師范大學;2013年
10 韓璐;彼得·伯克社會文化史思想研究[D];湖北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8101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810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