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思勉《白話本國史》查禁風波探析
本文關鍵詞:呂思勉《白話本國史》查禁風波探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呂思勉的《白話本國史》出版于1923年,是我國第一部以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在中國史學史和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此書在出版十二年后,一度遭到國民政府查禁,并由此引發(fā)了民國年間知名報人龔德柏,與著名記者趙超構、商務印書館及呂思勉之間的訟案,隨后由此案引起的聚訟紛爭竟持續(xù)了近二十年之久,當時諸多學者均參與到此次討論之中。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
【關鍵詞】: 呂思勉 《白話本國史》 查禁風波 歷史評價
【基金】:2012年度國家社科立項項目“呂思勉史學研究”(12BZS003)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K092
【正文快照】: 呂思勉與陳寅恪、陳垣、錢穆一起,被海外史家嚴耕望稱為“現(xiàn)代史學四大家”,其《白話本國史》一書,是我國第一部以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在中國史學史和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此書出版十二年后,竟遭到國民政府的查禁,并引發(fā)了一場學術訟案,隨后圍繞此案的話題又風波不斷。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呂思勉;自述——三反及思想改造學習總結[J];史學理論研究;1996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憲國;;論周作人日本批評的內(nèi)在矛盾[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2 何周;;淺論呂思勉的史學功能觀[J];滄桑;2009年01期
3 何周;;淺論呂思勉的史家修養(yǎng)觀[J];滄桑;2009年02期
4 汪注;;周作人對日本文化的偏愛及其檢討[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5 陳平;;周作人文藝思想的學理來源與主體整合[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6 陳鈺文;;論周作人非正統(tǒng)儒家文藝觀[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7 邵永杰;;穿越時空的呼應——論周作人與李贄[J];消費導刊;2010年03期
8 哈迎飛;;論周作人對文學與宗教關系的思考[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9期
9 黃林非;;“古典主義”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10 劉弟娥;;“苦茶庵法脈”的散文美學特征[J];大理學院學報;2014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哈迎飛;;從國家意識、民族認同與思想革命論周作人的啟蒙思想[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2 施淳益;;呂思勉與隋唐史研究[A];《唐史論叢》第二十輯[C];201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張海新;張岱及其詩文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2 賀殿廣;周作人文學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林朝霞;現(xiàn)代性與中國啟蒙主義文學思潮[D];廈門大學;2007年
4 李展;孫犁抗日小說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5 何周;呂思勉的文獻學成就[D];安徽大學;2012年
6 顧彬彬;教育學視域下的現(xiàn)代童年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7 王姝;周作人語文觀及其實踐[D];南開大學;2013年
8 俞王毛;在限制中尋求自由[D];南京師范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小娟;《忍經(jīng)》忍文化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2 楊凱華;周作人與“左翼”(1927~1936)[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杜曉彥;論豐子愷的兒童生活觀[D];蘇州科技學院;2011年
4 吉開金;新詩的求“真”與求“誠”[D];溫州大學;2010年
5 崔淑嫻;新文學語境下的周作人舊體詩研究[D];寧波大學;2010年
6 林星t,
本文編號:4912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491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