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史學理論論文 >

民國學界對于歷史統(tǒng)計學的認同與質(zhì)疑

發(fā)布時間:2017-06-26 06:15

  本文關(guān)鍵詞:民國學界對于歷史統(tǒng)計學的認同與質(zhì)疑,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歷史統(tǒng)計學,是用統(tǒng)計的方法對某些歷史現(xiàn)象進行歸納、統(tǒng)計與量化分析,其呈現(xiàn)結(jié)果多以圖譜和表格。在中國學術(shù)思想史上,第一次從理論高度提出歷史統(tǒng)計學的是近代史學家梁啟超。1922年,梁啟超在東南大學史地學會做了題為《歷史統(tǒng)計學》的演講,引起學界關(guān)注,認同與反對之聲持續(xù)不斷。之所以產(chǎn)生兩種態(tài)度,一方面與20世紀上半葉中國史學的現(xiàn)代化之路中呈現(xiàn)的歷時性與同時性并存的現(xiàn)狀有關(guān);另一方面,探求歷史變動的共相、大勢與執(zhí)著于細枝末節(jié)的考證兩種視野,也是重要原因。此外,民國學界對于巴克爾著作的反響也影響到了時人對于歷史統(tǒng)計學的態(tài)度。統(tǒng)計方法于歷史研究有其局限性,是一個好仆人,壞主人。
【作者單位】: 聊城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
【關(guān)鍵詞】歷史統(tǒng)計學 梁啟超 傅斯年 科學化史學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民國時期經(jīng)濟史研究的方法與流派”(13YJA770003) 山東大學青年學者未來計劃項目“20世紀中國史學的社會科學化路向研究”(2015WLJH09)
【分類號】:K092
【正文快照】: *歷史統(tǒng)計學,是“應(yīng)用統(tǒng)計學方法對歷史上的某些現(xiàn)象進行歸納、統(tǒng)計與量化分析的歷史研究方法,其成果形式一般表現(xiàn)為各種統(tǒng)計圖譜與表格,是‘計量史學’的先行形態(tài)”1。應(yīng)用統(tǒng)計的方法于歷史研究,在史學著作和史學研究中古已有之。其主要用于人口、田畝、賦稅等記載。如《史記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峰;;兩極之間的新史學:關(guān)于史學研究會的學術(shù)史考察[J];近代史研究;2006年01期

2 王宇博,俞榮生;“計量史學”研究評述[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1期

3 李根蟠;二十世紀的中國古代經(jīng)濟史研究[J];歷史研究;1999年03期

4 陳峰;;傅斯年、史語所與現(xiàn)代中國史學潮流的離合[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5 陳峰;;走向跨學科之路——20世紀30年代中國社會史論戰(zhàn)的方法論意義[J];史學理論研究;2011年01期

6 李孝遷;巴克爾及其《英國文明史》在中國的傳播和影響[J];史學月刊;2004年08期

7 王學典;;新史學和新漢學:中國現(xiàn)代史學的兩種形態(tài)及其起伏[J];史學月刊;2008年06期

8 陳峰;劉婷;;齊思和與現(xiàn)代新史學之建立[J];求是學刊;2014年04期

9 陳峰;;趨新反入舊:傅斯年、史語所與西方史學潮流[J];文史哲;2008年03期

10 杜正勝;從疑古到重建──傅斯年的史學革命及其與胡適、顧頡剛的關(guān)系[J];中國文化;1995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寶祥;;《王氏之死》中的《聊齋志異》[J];蒲松齡研究;2008年02期

2 倪愛山,徐國利;簡論清末民初新史學[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3 徐希軍;角色沖突:胡適思想多歧性的一個社會學解釋[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4 肖建新;;梁啟超與錢穆的專門史觀及方法論之比較——以《中國歷史研究法》為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5 徐道彬;;徽州樸學成因的地域性解讀——以戴震為中心的考察[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6 徐道彬;;戴震“西學中源”思想探討[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7 姜紅;;“想象中國”何以可能——晚清報刊與民族主義的興起[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8 徐道彬;;論王念孫對戴震學術(shù)的繼承與發(fā)展——以《廣雅疏證》為例的考察[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9 彭玉平;;王國維、陳寅恪的中西文化觀念[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10 徐道彬;;論凌廷堪與西學[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慶利;;問解“李R既四煙狻薄嫖觥端浪⒗健返囊?guī)奥秘[A];“辛亥百年與四川小說創(chuàng)作”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當代文壇》2011年增刊)[C];2011年

2 程根榮;;桐城派形成原因六說[A];第三屆全國桐城派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方寧勝;;方宗誠方志思想初探[A];第三屆全國桐城派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王錦貴;;中華文獻資源采金礦——正史史志系列簡論[A];科學發(fā)展:文化軟實力與民族復興——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論文集(下卷)[C];2009年

5 謝勤亮;;影像與歷史——“影視史學”及其實踐與試驗[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6 王天根;朱從兵;;嚴復譯著時間考析三題[A];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嚴復誕辰150周年紀念論文集[C];2004年

7 王雪萍;周媛;;試論兩淮鹽商在揚州學派形成中的作用[A];鹽文化研究論叢(第二輯)[C];2007年

8 鄒迎曦;;淺議兩淮鹽商的發(fā)展與嬗變[A];鹽文化研究論叢(第四輯)——回顧與展望:中國鹽業(yè)體制改革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方祖猷;;十七世紀啟蒙時期民主政治的中國模式——讀《明夷待訪錄》有感[A];浙東學術(shù)與中國實學——浙東學派與中國實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王杰;楊新新;;孫中山民生主義的學術(shù)回眸[A];“辛亥革命與民族振興”論壇交流材料[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保傳;社會與學術(shù):黃宗羲與明清學術(shù)思想史的轉(zhuǎn)型[D];西北大學;2010年

2 周勇進;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徐晨;盛宣懷近代化思想與官督商辦模式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劉軍政;中國古代詞學批評方法論[D];南開大學;2010年

5 劉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叢報》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艾娟;知青集體記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劉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統(tǒng)形象的建立[D];南開大學;2010年

8 張棟豪;中國邏輯史方法論在近代的演變[D];南開大學;2010年

9 趙陽;清代中期揚州學派文學思想研究[D];南京大學;2010年

10 張曉娟;中國弦樂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魯京京;古史辨派對《史記》中先秦史料評判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愛花;楊希閔詩史觀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玉娟;艾暢《詩義求經(jīng)》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進全;傅斯年史學思想探析[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潘學躍;中學歷史教學的“過程與方法”目標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袁庚申;宋代福建刻書與文學關(guān)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周春菊;晚清廣西鄉(xiāng)土社會中的少數(shù)民族士紳[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8 藍韶昱;中越邊境土司社會互動與認同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9 李振認;荊軻形象論[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10 呂宗敏;何秋濤《朔方備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廣智;傅斯年、陳寅恪與蘭克史學[J];安徽史學;2004年02期

2 鄭師渠;學衡派史學思想初探[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3 黃波;要不要“回到傅斯年”?——“歷史科學中兩條道路斗爭”的再解讀[J];博覽群書;2004年02期

4 孔祥成;歷史語言研究所學人的史料觀——解讀1928~1948年的《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J];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2002年05期

5 李孝遷;;美國魯濱遜新史學派在中國的回響(上)[J];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6 李孝遷;;美國魯濱遜新史學派在中國的回響(下)[J];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7 盧毅;;“整理國故運動”興盛原因探究[J];東南文化;2006年04期

8 陳豐;;不謀而合——“年鑒派”和梁啟超的新史學思想[J];讀書;1993年12期

9 井上幸治 ,何培忠;年鑒學派成立的基礎(chǔ)——昂利·貝爾在法國史學史中的地位[J];國外社會科學;1980年06期

10 戚國淦;史壇巨匠 后學良師——懷念齊思和先生[J];世界歷史;1982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宋學勤;;梁啟超對歷史統(tǒng)計學的倡導與實踐[J];史學理論研究;2006年03期


  本文關(guān)鍵詞:民國學界對于歷史統(tǒng)計學的認同與質(zhì)疑,,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8511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48511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8f5a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