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學誠“文”“史”匯通明義學術觀念之新探
發(fā)布時間:2021-08-03 06:35
章學誠在對中國古代學術考鏡源流的基礎上,進一步闡釋了匯通明義的學術觀念。他繼承和發(fā)展了《文心雕龍》《史通》等傳統(tǒng)學術理論思想,系統(tǒng)梳理了傳統(tǒng)經(jīng)、史、子、集四部之學的演變,力圖將中國古代學術成果匯通于"文""史"兩大流脈之下而加以重新整合。在章學誠看來,文史之間是春華和秋實的關系,文可輔史,史亦可益文,兩者的匯通就可以求取蘊含其中的義旨;這實際上就是在用"學術"的概念,客觀地揭示中國古代學術史演進的規(guī)律。章學誠認為,學者除了具備才、學、識三者外,更應具有"史德"和"文德"。通過系統(tǒng)的論析,章氏構建了中國古代學術史新的認識體系。
【文章來源】: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48(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一、“后世之文”源出于《詩》教
二、“六經(jīng)三史, 學術之淵源”
三、匯通“文”“史”而明義
四、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章學誠之“文史”辨[J]. 薛璞喆. 學術交流. 2017(03)
[2]章學誠“交相裨益”學術觀念的內(nèi)涵及影響[J]. 俞鋼,薛璞喆.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1)
[3]章學誠:開闊的學術視野[J]. 陳其泰. 江海學刊. 2015(01)
[4]章學誠的文史之辯[J]. 梁結玲. 湖北社會科學. 2014(04)
[5]論章學誠在文學史學上的貢獻[J]. 錢志熙. 文學遺產(chǎn). 2011(01)
本文編號:3319139
【文章來源】: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48(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一、“后世之文”源出于《詩》教
二、“六經(jīng)三史, 學術之淵源”
三、匯通“文”“史”而明義
四、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章學誠之“文史”辨[J]. 薛璞喆. 學術交流. 2017(03)
[2]章學誠“交相裨益”學術觀念的內(nèi)涵及影響[J]. 俞鋼,薛璞喆.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1)
[3]章學誠:開闊的學術視野[J]. 陳其泰. 江海學刊. 2015(01)
[4]章學誠的文史之辯[J]. 梁結玲. 湖北社會科學. 2014(04)
[5]論章學誠在文學史學上的貢獻[J]. 錢志熙. 文學遺產(chǎn). 2011(01)
本文編號:33191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3319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