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秦漢史論研究
本文關鍵詞:王夫之秦漢史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王夫之史論的內(nèi)容極其豐富,本文主要是針對王夫之的秦漢史論進行研究。 王夫之秦漢史論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學術淵源和社會基礎。家學傳承,對其治學態(tài)度、治學內(nèi)容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張載正學和易學為其治學提供了理論和方法的指導。明清之際大變革時期,政治、經(jīng)濟、思想方面的波動為其秦漢史論提供了深厚的社會鋪墊。 王夫之是依據(jù)明末清初的社會現(xiàn)實對秦漢史進行評論的。政治問題方面,本文從國家政權、吏治整飭、人才選拔等角度對其史論進行概括;軍事問題方面,本文從對戰(zhàn)爭形式的把握、將領的任命與駕馭、邊防的重視等角度進行總結;從強調“義”和“誠”、珍視生命、反對矯詭和權術、反對貪妄和私己等方面對其秦漢史論的倫理性進行了歸納;又從探究事件的原因、考辨史實的真相、反對以個人恩怨著史等方面,總結王夫之對秦漢史實的評論。 王夫之秦漢史論有其顯著特點。本文首先從歷史現(xiàn)象、國家興亡、個體禍福三個方面分析王夫之秦漢史論注重客觀性;其次,從王夫之對帝王治國安邦策略及士大夫立身處世之道的評論,分析其秦漢史論注重謀略性;再者,從對制度的倫理性、個體的道德性兩個方面,分析王夫之秦漢史論注重人性。 王夫之秦漢史論對前人有繼承,有超越。他繼承前人秉筆直書、反對正統(tǒng)論、反對虛妄之說的作風。同時突破范例,用動態(tài)的觀點和“勢”、“理”結合的方法進行論史。另外,由于王夫之所處時代和自身的局限,在秦漢史的認識及史料處理方面有一定偏差。
【關鍵詞】:王夫之 秦漢史論 《讀通鑒論》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5
【分類號】:K092.49
【目錄】:
- 內(nèi)容摘要4-5
- Abstract5-8
- 緒論8-14
- (一) 選題的意義8-9
- (二) 近四十年來王夫之史學的研究狀況9-12
- (三) 本文的創(chuàng)新、思路及難點12-14
- 一、王夫之秦漢史論的背景14-22
- (一) 學術淵源14-18
- (二) 社會基礎18-22
- 二、王夫之秦漢史論的內(nèi)涵22-47
- (一) 政治思想22-26
- (二) 軍事思想26-32
- (三) 倫理思想32-40
- (四) 歷史思想40-47
- 三、王夫之秦漢史論的特點47-71
- (一) 注重客觀47-56
- (二) 注重謀略56-64
- (三) 注重人性64-71
- 四、對王夫之秦漢史論的評價71-82
- (一) 對前人的繼承71-73
- (二) 對前人的超越73-77
- (三) 秦漢史論的不足77-82
- 結語82-84
- 參考文獻84-87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文澍;從《聊齋志異》中“女強人”形象看蒲松齡之婦女觀及倫理思想[J];蒲松齡研究;2005年03期
2 裴新平,潘祥輝;今本《南齊書》幾例點讀問題探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2期
3 楊尚鴻;唐曉紅;;中國古代媒介——漢字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4 陸軍;;古代羌藏盟誓習俗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5 陳磊;;李商隱詩文宗韓說辨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6 周良發(fā);;梁漱溟與錢穆的文化觀比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4期
7 孔令梅;;道教承負說淺析[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8 卞光文;繼承傳統(tǒng)道德與當代大學生品德教育[J];安徽大學學報;1999年06期
9 張金銑,趙建玲;唐末清口之戰(zhàn)及其歷史地位[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10 胡秋銀;試論郭泰之不仕不隱[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聶順新;;影子官寺:長安興唐寺與唐玄宗開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與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潘琪;;公路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探析[A];中國公路學會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分會2011年度年會暨第十八次全國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工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余子龍;;編輯的文化尋根[A];編輯文化論:中國編輯學會第十四屆年會優(yōu)秀文集[C];2009年
4 于建設;;紅山文化十講[A];第五屆紅山文化高峰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陳立柱;;說“國必依山川"[A];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學術研究年會論文集[C];2005年
6 宋坤;;新出唐冀州留后官李方簡墓志考釋[A];燕趙歷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歷史文化論叢[C];2009年
7 彭瓊英;;唐代都市娛樂文化與都市文體的發(fā)展[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會第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8 蕭平漢;;王夫之的史論體系[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學研討會船山研究論文集[C];2008年
9 周建剛;;“按圖索驥”與“庖丁解!薄獜臍v史哲學的角度談船山史學思想的特色[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學研討會船山研究論文集[C];2008年
10 楊恩玉;;對南朝君主研究的反思——以有關魏孝文帝的研究為參照[A];建國六十年來六朝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楊建營;生態(tài)文明視域下的武術發(fā)展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4 邢培順;曹植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高劉巍;王世貞的園林實踐與觀念[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7 李國娟;儒學與秦漢意識形態(tài)的建立[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吳保傳;社會與學術:黃宗羲與明清學術思想史的轉型[D];西北大學;2010年
9 王曉雪;先秦兵家治國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卞國鳳;近代以來中國鄉(xiāng)村社會民間互助變遷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葉娟;現(xiàn)代婚禮服裝飾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詩歌論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博;唐代藝伎與唐聲詩的傳播[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芳;武術套路與跆拳道文化傳播比較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5 曾璐;明清江南宗族族產(chǎn)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齊朗;從文化建構視角論商務文本的翻譯策略[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8 姜虹;錢穆的清代學術史著作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蘆翠;東周時期齊國女性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宇琳;微辭婉晦 精義致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王夫之秦漢史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667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266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