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壽彝先生論史家修養(yǎng)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陳其泰;史學體系的重大創(chuàng)新——白壽彝先生主編《中國通史》成就略論[J];史學理論研究;2000年01期
2 許殿才;七十年心血鑄就的豐碑——“祝賀白壽彝教授從事學術(shù)活動七十周年暨多卷本《中國通史》全部出版大會”側(cè)記[J];史學史研究;1999年03期
3 施丁;銘記白壽彝師的教誨[J];史學史研究;2005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瞿林東;新中國史學五十年的理論建設(shè)[J];安徽大學學報;1999年06期
2 周文玖;;從“一個”到“多元一體”——關(guān)于中國民族理論發(fā)展的史學史考察[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3 瞿林東,吳懷祺,陳其泰;從創(chuàng)立走向建設(shè)——中國史學史學科發(fā)展的歷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4 金仁義;何根海;;《史通》對魏晉南北朝史書編撰中體例運用的考察[J];池州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5 史素昭;;試論唐初八史對史傳敘事傳統(tǒng)的繼承[J];湖北社會科學;2009年02期
6 閻學通;黃宇興;;《戰(zhàn)國策》的霸權(quán)思想及啟示[J];國際政治科學;2008年04期
7 周書燦;;郭沫若對《古史辨》的超越——郭沫若史學研究之一[J];郭沫若學刊;2009年01期
8 代繼華;;優(yōu)選文獻材料與敘事史書增進文采之管見[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9 王莎;戴忠萍;;呂思勉《史通評》關(guān)于古代史學發(fā)展沿革評論初探[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S2期
10 吳懷祺;;歷史思維與民族史學[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趙梅春;;二十世紀史家對“通史家風”的繼承和發(fā)展[A];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研究[C];2009年
2 李佳;;試論《國語》的篇章結(jié)構(gòu)[A];《春秋》三傳與經(jīng)學文化[C];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鶴;《國語》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2 史素昭;唐代傳記文學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3 李澤昊;胡思敬史學與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4 趙彩花;前四史論贊文體藝術(shù)及其文化內(nèi)涵[D];復旦大學;2004年
5 胡文生;學術(shù)·體制·人[D];中國人民大學;2005年
6 汪高鑫;董仲舒與兩漢史學思想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2年
7 楊賢宗;文藝復興觀念、建筑原理和美術(shù)風格[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8 蔣海升;“西方話語”與“中國歷史”之間的張力[D];山東大學;2006年
9 尹雪華;先秦兩漢史傳作品敘事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10 鐘書林;《后漢書》文學論稿[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婷婷;呂思勉通史編纂的成就及其價值[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2 夏敏;從《史記》中功成身敗的悲劇英雄說起[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3 王品龍;清代以來的《晉書》研究考述[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4 孫鴻博;《三國志·方技傳》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5 黃佳利;“易中天現(xiàn)象”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6 王娟;兩《漢紀》史學思想的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7 陳巧鳳;唐五代食貨典、志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8 范明英;《史記》母親形象研究[D];西南民族大學;2008年
9 祁國棟;歷史教科書編寫問題探討之述評[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袁理;司馬遷著述《史記》的實地考察及其與人類學田野調(diào)查的關(guān)聯(lián)[D];贛南師范學院;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戴逸;時代需要這樣的歷史學家──在紀念范文瀾誕辰100周年學術(shù)座談會上的發(fā)言[J];近代史研究;1994年01期
2 陳其泰;近三百年歷史編撰上的一種重要趨勢——自馬殨至梁啟超對新綜合體的探索[J];史學史研究;1984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燕起;司馬遷的“成一家之言”[J];語文學刊;1994年02期
2 ;白壽彝同志生平簡介[J];回族研究;2000年02期
3 李希泌,劉統(tǒng);深切悼念白壽彝教授[J];史學史研究;2000年03期
4 房列曙;試論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史德[J];安徽史學;1995年04期
5 施丁;銘記白壽彝師的教誨[J];史學史研究;2005年02期
6 仲三;;白壽彝“滇”沛流離[J];回族研究;2006年02期
7 陳磊;白壽彝先生談治學——訪白壽彝先生[J];史學史研究;1997年02期
8 ;白壽彝教授在大會上的講話[J];回族研究;1999年03期
9 ;白壽彝教授在大會上的講話[J];史學史研究;1999年02期
10 劉隆;寬仁厚德老壽星──祝賀白壽彝教授九十華誕[J];民族團結(jié);1999年07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胡顯中;;司馬遷和班固經(jīng)濟思想比較[A];集雨窖文叢——中國經(jīng)濟思想史學會成立20周年紀念文集[C];2000年
2 何煉成;;司馬遷——中國古代偉大的經(jīng)濟學家[A];司馬遷與《史記》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3 馬雅琴;;歐陽修與司馬遷[A];司馬遷與《史記》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4 田靜;;司馬遷筆下的扁鵲形象[A];司馬遷與《史記》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5 杜小安;;司馬遷哲學思想新探[A];司馬遷與《史記》學術(shù)研討會會議手冊[C];2007年
6 袁仲一;;紀念司馬遷誕辰2150周年暨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開幕詞[A];司馬遷與史記論集(第七輯)——紀念司馬遷誕辰2150周年暨國際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7 楊皚;;司馬遷稱周厲、周宣之際為“共和”趣旨探微[A];司馬遷與史記論集(第七輯)——紀念司馬遷誕辰2150周年暨國際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8 邱伯桃;;從“太史公日”看司馬遷的人才觀[A];中國管理科學文獻[C];2008年
9 張強;;司馬遷德治思想的來源[A];司馬遷與《史記》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10 毛曦;;司馬遷的地理學成就——讀《司馬遷與中國地理》[A];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第二輯)——首屆“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專輯[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沙鵬程;一代宗師白壽彝[N];解放日報;2000年
2 ;司馬遷離我們有多遠[N];光明日報;2007年
3 李丹;史家絕唱的兩千年魅力[N];珠海特區(qū)報;2008年
4 智效民;史實與史德[N];中國文化報;2002年
5 李英銳;如何引領(lǐng)青少年走近司馬遷[N];中國圖書商報;2008年
6 莊亭;司馬遷“腸一日而九回”考[N];北京日報;2001年
7 呂培成 吳玲玲;《史記》研究的新開拓[N];光明日報;2005年
8 王建堂;司馬遷之“科學意識說”[N];科學時報;2007年
9 儲國強 張琳;司馬遷故里將建“史記碑林博物館”[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10 孫豹隱 樊兆青;人文精神 亙越千古[N];人民日報;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汪高鑫;董仲舒與兩漢史學思想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2年
2 劉寧;《史記》敘事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3 梁向明;明末清初回族三大漢文譯著家倫理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4 潘定武;《漢書》文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5 譚黎明;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官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6 陳瑩;唐前《史記》接受史論[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7 郭鐵娜;漢代非主流文學與漢代社會[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王志;屈原與巫文化關(guān)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9 徐國榮;中古文士生命觀及其文學表述[D];南京大學;1998年
10 姚圣良;先秦兩漢神仙思想與文學[D];山東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s,
本文編號:25611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2561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