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史學理論論文 >

為什么是“新宋學”——陳寅恪文化學術(shù)理想

發(fā)布時間:2019-10-23 17:56
【摘要】:就中國的政治學術(shù)大傳統(tǒng)而言,實際只有"經(jīng)統(tǒng)"和"史統(tǒng)"兩端。三代以上,"經(jīng)"體"史"用,"經(jīng)"主常而"史"順變,"經(jīng)"以道論而"史"以事言;體用一源,道器不離。三代以下,治出于二,"經(jīng)"、"史"遂亦分途。秦末漢初,經(jīng)學家尚不相應于時勢的驟變,競倡"革命"之說;史學家長于觀變,反倒能以"變"為"常"。所以東漢以降,"史統(tǒng)"日尊于"經(jīng)統(tǒng)"。晚清公羊家、宋明諸儒,最初皆有意于重返"經(jīng)統(tǒng)"之"道"而立"常",但前者師心自用,不期于事上釀成大"變";后者自出機杼,卻與人情睽隔致使勞而少功�?谇宕鷺銓W的規(guī)模大致是本著"古典學"(classics)的態(tài)度建立起來的,因此清末民初承其遺風的"國學"主要是"古文獻學",類乎歐西的東方學如埃及學、亞述學等等,有些地方甚至不如歐西的"漢學"(Sinology),因為除去一部分學院派研究外,歐西的漢學還是有其政治、外交方面的意圖的。至于歐西自身的"古典學"——古希臘、羅馬研究,雖說由古典歐羅巴迄于近現(xiàn)代,歐洲世界早已是滄海桑田,可是其思想和政治、法律傳統(tǒng)卻是連續(xù)的;這一點常為部分滿足于耳食的治國學者所忽視。
【作者單位】: 上海市委黨校;湖南科技學院濂溪研究所;
【分類號】:K09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程美華;;略論駢文之“氣”——從“六朝”到“初唐四杰”[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2 傅道彬,王秀臣;鄭孝胥和晚清文人的文化遺民情結(jié)[J];北方論叢;2002年01期

3 劉金柱;題壁與唐宋寺院文化[J];北方論叢;2004年02期

4 傅道彬,王秀臣;海藏樓內(nèi)外的鄭孝胥[J];北方論叢;2005年01期

5 王純;“史學三裴”在文獻學上的貢獻[J];圖書與情報;2001年03期

6 馬強;論宋代歷史地理學文獻興盛原因[J];圖書與情報;2005年02期

7 周偉良;;論當代中華武術(shù)的文化迷失與重構(gòu)——以全球化趨勢下的國家文化安全為視角[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8 向天淵;;馬修·阿諾德與20世紀中國文化[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9 盧毅;世紀回眸——中國近現(xiàn)代文化保守主義的嬗變與傳承[J];東南學術(shù);2000年02期

10 林繼中;文學自覺與詩賦的消長[J];東南學術(shù);200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牟發(fā)松;;從“移風易俗”看秦漢對地方社會的控制[A];社會·歷史·文獻——傳統(tǒng)中國研究國際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2 嚴壽征;;察變觀風,,史有子意——讀劉咸p槨噸問沸髀邸穂A];第二屆傳統(tǒng)中國研究國際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二)[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洪;五臟相關學說理論研究與臨床分析[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2年

2 陳義海;對明清之際中西異質(zhì)文化碰撞的文化思考[D];蘇州大學;2002年

3 尹建東;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關東豪族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4 唐春生;南朝宗王屬吏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5 房銳;孫光憲與《北夢瑣言》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6 方高峰;六朝民族政策與民族融合[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7 李瑞明;雅人深致[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劉洋;闡釋與重構(gòu)—《韓非子》研究新論[D];浙江大學;2004年

9 邵軍;唐代書畫理論及其審美觀研究[D];中央美術(shù)學院;2004年

10 張雪蓉;以美國模式為趨向:中國大學變革研究(1915—1927)[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岳東;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的南下擴張[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2 安春平;宋代的醫(yī)生[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3 伍曉蔓;玄言詩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1年

4 秦競芝;陳寅恪與新考據(jù)學[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5 郭紅衛(wèi);儒家文化背景下中國古代科學的發(fā)展——以北宋為中心的考察[D];武漢理工大學;2002年

6 李春梅;臨江三孔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7 胡艷玲;《豆棚閑話》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8 劉淑萍;《太平廣記》狐類龍類虎類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9 周煥卿;《王荊文公詩注》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10 劉國習;試論清末民初湖南的地方自治運動[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寧;;馬一浮與章太炎的國學觀比較研究[J];中國哲學史;2011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沈志安;;從思想文化史角度看郭沫若的治史特點[A];紀念郭沫若逝世十周年研討會論文集[C];1987年

2 王國平;;謝本書云南文化史研究述評[A];謝本書史學研究評述[C];2006年

3 趙梅春;;二十世紀史家對“通史家風”的繼承和發(fā)展[A];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研究[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雷濤;我們的歷史責任[N];中國民族報;2004年

2 吳文科;“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藝術(shù)保護[N];人民日報;2005年

3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何星亮;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與創(chuàng)新[N];光明日報;2005年

4 戶曉輝: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 蕭放: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巴莫曲布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陳連山: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劉魁立: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民谷學會理事長 施愛東整理 曹兵武;中國元素在哪里?[N];社會科學報;2004年

5 本報記者 易丹;李學勤談清代學術(shù)的幾個問題[N];中華讀書報;2001年

6 本報記者 曉勇;《恰白·次旦平措先生訪談錄》將于十月出版[N];西藏日報;2008年

7 張春蘭;《漆俠全集》和宋史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8 鐘饋≈旄

本文編號:255219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255219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e1f6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