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史與資本主義史研究:來自美國學界的報告
【作者單位】: 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系;
【分類號】:F249.712;K097.1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一民;世界中世紀史研究會年會在昆明召開[J];云南社會科學;1982年06期
2 張浩;馬克思對“歷史之謎”的科學解答——學習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札記[J];史學理論研究;1994年02期
3 劉貴福;劉師復社會主義思想述論[J];近代史研究;1994年02期
4 賴海燕,劉揚軍;盧卡奇與“世界歷史”精神[J];南昌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5 張衛(wèi)良,周東華;對馬克思“資本主義”概念的再認識[J];史學理論研究;2001年04期
6 張海英,張大鵬;如何認識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歷史進程[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1年05期
7 鐘沛璋;對資本主義研究之我見[J];炎黃春秋;2001年11期
8 呂萬和;;面對現(xiàn)實,敢于突破[J];讀書;1986年04期
9 何順果;關于“資本主義”的定義[J];世界歷史;1997年05期
10 董艾輝;對資本主義歷史命運的辯證理解[J];湖南社會科學;199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羅郁聰;;唯物史觀與現(xiàn)代社會形態(tài)“趨同”發(fā)展論綱[A];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十二次學術研討會暨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4年
2 陳新;;20世紀西方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的歷史觀念——以英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為討論中心[A];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研究[C];2009年
3 鄧京力;馬敬;;試論影響歷史評價的若干因素[A];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研究[C];2009年
4 趙克生;;黃仁宇的“大歷史觀”及其明史研究[A];明史研究第7輯——謝國楨先生百年誕辰紀念專輯[C];2001年
5 何萍;;更新唯物史觀的研究范式(提綱)[A];全國"唯物史觀的理論創(chuàng)新"與"馬克思主義實踐理論的當代意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楊國強;周武;;陳旭麓教授與中國當代史學[A];時代與思潮(2)——中西文化沖撞[C];1989年
7 白玉民;;怎樣理解歷史發(fā)展的動力[A];河北省歷史學會一九八○年年會論文選[C];1980年
8 馬擁軍;;論剝削的歷史形式[A];福建省社會學2006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干成俊;;世界歷史與全球化:人的實踐活動的空間拓展[A];安徽省社會科學界第三屆學術年會哲學學會專場——“科學發(fā)展觀與安徽崛起”論壇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虞忠元 徐風;“總體史”與“長時段”[N];吉林日報;2006年
2 侯建新;史學失去真實也就失去生命[N];天津日報;2007年
3 本報記者 劉波;施耐德:歷史沒有結局[N];經濟觀察報;2008年
4 舒嘉;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繁榮發(fā)展史學理論[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5 于沛;陳翰笙歷史研究的時代精神[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6 黃洋;古代文明研究的現(xiàn)代意義[N];文匯報;2005年
7 林甘泉;“中國中心論”也不對[N];北京日報;2007年
8 張旭鵬 張文濤;近年國內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研究綜述[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9 盧德勇;由思想而“思想”[N];中國圖書商報;2006年
10 宋月紅;論馬克思主義對國史研究的指導地位[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程添毅;克里斯托弗·希爾史學思想初探[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2 王榮祥;世界歷史、全球化與中國的跨越式發(fā)展[D];中共四川省委黨校;2007年
3 向延仲;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歷史思想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4 宋新影;重評托馬斯·卡萊爾的歷史思想[D];山東大學;2005年
5 任春玲;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及其當代價值[D];吉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5399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2539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