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崔述古史考證中的經(jīng)世思想
[Abstract]:Cui Shu placed his ideal of Mingdao and Jingshi on academic research, and he often elucidated his thoughts of Confucian classics by textual research of ancient history. On the basis of the core factors of Cui's theory of Confucian thought, he put forward his viewpoints of accepting admonition, lightly giving careful punishment, punishing corruption and anticorrosion, and so on. Cui Shuo's view of Jingshi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scholars from Gan Jia to express their consciousness of experiencing the world through academic research, but it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e noble and courageous thoughts of the beginners of the Qing Dynasty that have strong national resistance and criticize the autocratic monarchy. An important factor leading to this difference is that the social political environment has changed dramatically.
【作者單位】: 廣西師范大學歷史系;
【分類號】:K0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邵東方;經(jīng)義求真與古史考信——崔述經(jīng)史考辨之詮釋學分析(續(xù))[J];史學理論研究;1998年02期
2 路新生;論崔述的超家派治學解經(jīng)法[J];江淮論壇;1987年04期
3 邵東方;經(jīng)義求真與古史考信——崔述經(jīng)史考辨之詮釋學分析[J];史學理論研究;1998年01期
4 宗明華;從《讀風偶識》看崔述的“因疑而求是”[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5 張利;崔述古史辨?zhèn)螌W說的現(xiàn)代審視[J];許昌師專學報;2001年03期
6 陳其泰;論崔述的古史新說及其價值觀[J];河北學刊;1987年06期
7 王記錄;崔述的歷史盛衰論[J];史學史研究;2001年02期
8 韋勇強;崔述古史考辨理論及方法淺談[J];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2001年04期
9 楊開達;中國史學史上一段塵封的歷史──崔述與他的云南老師朱qP和學生陳履和[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6期
10 曾杰麗;崔述與羅爾綱辨?zhèn)嗡枷氡容^研究[J];南寧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鄧華祥;肖忠生;;林則徐、魏源的經(jīng)世思想對船政文化的影響[A];船政文化研究[C];2003年
2 汪磊;;曾國藩的理學經(jīng)世思想探微[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二屆全國桐城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劉文鵬;;從《四友齋叢說》看何良俊的經(jīng)世思想[A];明史研究第6輯[C];1999年
4 黃克武;;從追求正道到認同國族 明末至清末中國公私觀念的重整[A];《國學論衡》第三輯——甘肅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學術論文集[C];2004年
5 詹海云;;第三十章 臺灣學界實學研究的回顧與檢討[A];實學文化與當代思潮[C];2002年
6 鄭大華;;論嘉道經(jīng)世思潮對晚清社會轉(zhuǎn)型的影響[A];傳統(tǒng)思想的近代轉(zhuǎn)換[C];2007年
7 黎志剛;;中國近代史若干問題之思考——再訪劉廣京先生[A];近代中國(第九輯)[C];1999年
8 姜廣輝;詹海云;張壽安;劉君燦;林慶彰;;第二十一章 明清實學研究的現(xiàn)況及展望[A];實學文化與當代思潮[C];2002年
9 鄭大華;;不應被忽略的思想家——包世臣思想簡論[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0年卷[C];2000年
10 方祖猷;;第四章 實學思潮和人文主義思潮[A];實學文化與當代思潮[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羅炳良;崔述“理可思得,事待學知”的理念與方法[N];光明日報;2006年
2 本報記者 馬士龍 阮力 通訊員 際平;創(chuàng)造首都統(tǒng)計事業(yè)新的輝煌[N];中國信息報;2003年
3 記者 吳迎秋;北京汽車貿(mào)易領域存在“散、亂、差”[N];中國汽車報;2000年
4 賈佒;四年后將跨入富裕門檻[N];中國消費者報;2003年
5 韓際平;不斷地追求卓越[N];中國信息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馬士龍 張來成;衡量農(nóng)村城鎮(zhèn)化水平有了準星[N];中國信息報;2006年
7 湖南師范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鄭大華;中國近代思想史的邏輯起點之我見[N];光明日報;2007年
8 記者 馬士龍 通訊員 王濱;分析要冷靜客觀 改革要與時俱進[N];中國信息報;2003年
9 本報記者 馬士龍 本報特約記者 韓際平;風雨同行[N];中國信息報;2003年
10 記者 湯一原 周奇 王皓;市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主席團舉行首次會議[N];北京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尹素敏;從經(jīng)世走向洋務:徐繼ul[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年
2 楊鵬;中國史學界對日本近代中國學的迎拒[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3 何海燕;清代《詩經(jīng)》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非文;陶澍經(jīng)世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03年
2 戴葉;論明清之際實學思潮中的經(jīng)世思想[D];蘇州大學;2004年
3 王淑靜;馮琦與《經(jīng)濟類編》[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齊成龍;陳亮的經(jīng)世思想及其思想淵源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5 楊實生;湯鵬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6 楊林;呂祖謙的經(jīng)世思想[D];浙江大學;2007年
7 李鵬連;鄒漢勛與晚清方志學[D];蘭州大學;2007年
8 陳悅;陶澍詩歌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9 劉鶴;賀長齡經(jīng)世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廖佳;陶澍經(jīng)世思想研究[D];湖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4162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2416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