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江“新式的獨裁”探析
[Abstract]:The debate on democracy and dictatorship and the study of Ding Wenjiang's political thought have already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academic circles (such as Chen Yi-shen: the third chapter of "Independent Review", "the value dispute of Democracy"). Taiwan Lianjing Publishing Company, 1989; Lei Yi. The predicament of Liberalism in Modern China: a Perspective of the Democratic and autocratic debates in the 1930s. The study of Modern History, No. 3, 1990, p. 151, 165; Huang Dao-hyun, "A discussion on the political outlet of China in the 1930s." Modern History Studies, No. 5, 1992, p. 154, 168; Shen Qinglin, "political thoughts of Ding Wenjiang." (Research on Modern History, No. 5, 1993, p. 17668; Hu Shi, "Biography of Ding Wenjiang," Hefei, Anhui Education Press, 1999; Gu Xiaoshui: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政治學系;
【分類號】:K09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揚;丁文江的科學建樹[J];民國春秋;2000年01期
2 尹騏;一代學人丁文江[J];炎黃春秋;2000年11期
3 段煉;;丁文江的夢[J];百年潮;2003年12期
4 黃潔;丁文江對中國地質(zhì)學科發(fā)展的奠基性貢獻[J];中國地質(zhì)教育;2005年03期
5 宋廣波;;救濟丁文江五千元義舉的背后[J];百年潮;2006年06期
6 劉辰;;丁文江編輯舊事[J];出版史料;2006年04期
7 王鴻禎;;紀念丁文江先生誕辰120周年[J];地質(zhì)論評;2007年06期
8 祖述憲;;丁文江與中醫(yī)——對張起鈞與伊廣謙關(guān)于丁文江之死兩文的批評[J];醫(y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yī)學版);2007年12期
9 歐陽哲生;;《丁文江先生學行錄》前言[J];書屋;2008年01期
10 張昌華;;天下你我應識君——丁文江這個人[J];江淮文史;2008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爾平;;丁文江與地質(zhì)調(diào)查所圖書館[A];“中國區(qū)域地質(zhì)調(diào)查歷史的回顧暨紀念丁文江先生誕辰120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2 陳寶國;;丁文江——中國地質(zhì)調(diào)查的先行者——兼論丁文江精神[A];“中國區(qū)域地質(zhì)調(diào)查歷史的回顧暨紀念丁文江先生誕辰120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3 潘云唐;徐紅燕;;李四光與丁文江[A];中國地質(zhì)學會地質(zhì)學史專業(yè)委員會第21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4 王鴻禎;;紀念丁文江先生誕辰120周年[A];地質(zhì)學史論叢(5)[C];2009年
5 浦慶余;;拓荒者的光彩——紀念丁文江誕辰120周年[A];地質(zhì)學史論叢(5)[C];2009年
6 林任申;林林;;丁文江家世考[A];地質(zhì)學史論叢(5)[C];2009年
7 宋廣波;;丁文江任職淞滬督辦公署總辦的再評價[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shù)論壇(2007年卷)[C];2007年
8 潘云唐;;再論丁文江領(lǐng)導的西南地質(zhì)大調(diào)查[A];中國地質(zhì)學會地質(zhì)學史專業(yè)委員會第24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匯編[C];2012年
9 王德孚;;中國地質(zhì)學先驅(qū)丁文江先生年譜[A];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論文摘要集(1986)[C];1989年
10 陳寶國;陳洪玲;;論丁文江的科學觀和他對現(xiàn)代中國科學的貢獻[A];地質(zhì)學史論叢(3)[C];199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宋文佳;寂寞丁文江,斯傳應告慰[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2 李國太;丁文江:研究地質(zhì)的民族語言學者[N];中國民族報;2013年
3 吳昭謙;丁文江當“上海市長”的前前后后[N];團結(jié)報;2000年
4 谷小水;丁文江這個人[N];光明日報;2006年
5 孫明(北京大學團委);丁文江從何而來[N];中國圖書商報;2006年
6 本版編輯 本報記者 趙凡 陳寶國;科學的呼喚[N];地質(zhì)勘查導報;2007年
7 耿云志;中西道德合璧的結(jié)晶品[N];社會科學報;2008年
8 湖南省有色地質(zhì)勘查局發(fā)改處 鄒長安;永留風范在人間[N];中國礦業(yè)報;2010年
9 宋廣波;不該被遺忘的“百科全書式”人物[N];中華讀書報;2007年
10 宋廣波;竺可楨給丁文江的一封佚信[N];光明日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艷芳;丁文江在中國地質(zhì)學中的貢獻和評價[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麗娜;丁文江的社會改革思想評析[D];安徽大學;2010年
2 狄麗娜;丁文江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3 謝雙雙;丁文江科學哲學思想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4 張立;丁文江與民國科學的體制化建設[D];山西大學;2014年
5 舒暢;丁文江的科學思想及實踐[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6 魏萬平;為文試論西南夷,半生走遍滇黔路[D];云南大學;2011年
7 溫曉宇;丁文江政治思想及其實踐[D];貴州師范大學;2014年
8 馮夏根;丁文江對近代中國社會改造問題的探索[D];湖南師范大學;2001年
9 王芳;丁文江與胡適的政治思想比較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年
10 楊風華;自由的平臺——《努力周報》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2559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2255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