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累說”與古史史料學合理概念的建立
[Abstract]:Since a reasonable concept of ancient historical data has not yet been established, it is impossible to give a definite understanding of many important facts and related issues of ancient history. The key to building a reliable concept of ancient historical materials is that the theory of "layered accumulation" can be regarded as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mythology, which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occurrence of ancient historical legends known nowadays; there is no explanation for the existence of a multi-system ancient history recording system; there is no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ontents of ancient history appearing in the ancient practical written materials; and there is no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ontents of ancient history. The basic logic of the theory of stratification may not be tenable, that is, the true process of the generation of the historical records may not be as concise as the theory of stratification.
【作者單位】: 上海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基金】:上海大學“211工程”第三期項目“轉型期中國的民間文化生態(tài)”(項目批準號:A.15-A011-09-001)資助
【分類號】:K0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顧曄峰;;《詩經(jīng)》中的貴族婚姻形態(tài)[J];陰山學刊;2010年01期
2 薛生海;;無弋爰劍史事考[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0年02期
3 漆子揚;;清代方志學家張澍五種方志著述論略[J];中國地方志;2010年02期
4 朱正;;傅斯年與周氏兄弟[J];魯迅研究月刊;2010年01期
5 楊俊光;;論吳歌的源流及其發(fā)展[J];哈爾濱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6 傅功振;;關于民俗與家鄉(xiāng)民俗文化的理性思考[J];民辦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7 陳捷;;現(xiàn)代學術與大眾傳媒的互動——以《京報副刊》廣告欄與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為例[J];江西社會科學;2010年01期
8 劉成榮;;中國帝王封禪考略[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9 張仲裁;;略論“自古詩人皆入蜀”[J];文史雜志;2010年02期
10 黃震云;孫娟;;“正歌”“無算樂”的正變與《詩經(jīng)》的編訂[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袁學駿;;河北孟姜女傳說[A];山東淄川·中國孟姜女傳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曲金良;;孟姜女傳說在唐代的流傳——基于敦煌寫本的幾點再探索[A];山東淄川·中國孟姜女傳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李新華;;真愛無疆——孟姜女故事流傳至今的魅力在于對純貞愛情的謳歌[A];山東淄川·中國孟姜女傳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李丕宇;;“杞梁妻”與“孟姜女”:歷史遞變中的山東核心[A];山東淄川·中國孟姜女傳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李久安;;略述孟姜女故事研究[A];山東淄川·中國孟姜女傳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李秋菊;;清末民初時調(diào)研究概述[A];第三屆中國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暨項楚教授七十華誕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9年
7 路迪民;;太極拳源流爭論因果新探[A];第五屆全國楊式太極拳名家傳人學術研討會文稿匯編[C];2007年
8 黨明德;;我與民俗學會[A];“當代民俗文化的傳承保護與開發(fā)”學術研討會暨山東省民俗學會成立20周年紀念座談會論文集[C];2007年
9 華以丹;;千古風物宜長計——切實保護蘇州古城歷史街區(qū)[A];中國古民居保護和利用(蘇州)論壇資料匯編[C];2006年
10 直江廣治;陳秋帆;;中國民俗學的發(fā)展[A];域外民俗學鑒要[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廖名春;“釋古”與“證古”[N];學習時報;2010年
2 魯濤 《云夢學刊》編輯部;傳統(tǒng)學術思想的當代啟示[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3 鄭一奇;回憶叔父鄭鶴聲[N];中華讀書報;2010年
4 韓溪;關于唐山皮影誕生地之我見[N];唐山勞動日報;2010年
5 林冠珍;為林文慶正名[N];中華讀書報;2010年
6 張京華;顧頡剛:豈一個“才情”了得[N];中華讀書報;2010年
7 呂繼東;王n\華:姑蘇五老的世紀情[N];蘇州日報;2010年
8 朱孟麟;“云岡石刻 為世所珍 嚴飭保護 而示來葉”[N];大同日報;2010年
9 本報特約記者 徐真真;父親的善良不溢于言表[N];中華讀書報;2009年
10 金磊;凝結中西思想文化的結晶[N];中國建設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彭國良;顧頡剛史學思想的認識論解析[D];山東大學;2007年
2 董恩強;新考據(jù)學派:學術與思想(1919—1949)[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3 郭永秉;楚地出土戰(zhàn)國文獻中的傳說時代古帝王系統(tǒng)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4 李揚眉;方法論視野中的“古史辨”派[D];山東大學;2005年
5 章原;古史辨《詩經(jīng)》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6 盧毅;“整理國故運動”與中國現(xiàn)代學術轉型[D];北京師范大學;2003年
7 田旭東;20世紀中國古史研究主要思潮概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艷芳;東晉古文《尚書》真?zhèn)窝芯縖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2 孟榮榮;論中國陰陽哲學的源起[D];湘潭大學;2009年
3 張宜斌;《尚書》論說文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09年
4 石中琪;顧頡剛與新紅學[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5 付其建;試論道教洞天福地理論的形成與發(fā)展[D];山東大學;2007年
6 鄔可晶;先秦西漢封禪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7 夏紅俠;童書業(yè)史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郭福生;陸懋德學術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王雪玲;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李賀軍;清代《詩經(jīng)》學獨立思考派《詩》學研究[D];河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2379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2237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