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史學理論論文 >

多媒體融合的口述歷史影像傳播

發(fā)布時間:2018-07-17 21:35
【摘要】:現(xiàn)代口述史學的傳播媒介較為多樣,除傳統(tǒng)的文字出版物外,電視、電影媒介也越來越多地介入口述歷史的傳播領域。近些年來網(wǎng)絡的迅猛發(fā)展又為口述歷史提供了一個更為快捷、方便而又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的傳播媒介。這使口述歷史突破以往的小眾傳播局限,成為大眾青睞的對象。但伴隨著傳播載體的多樣化,也產(chǎn)生了一些新的問題,如口述歷史出版物過于以市場為導向,影視業(yè)的娛樂化傾向對口述歷史作品質量有所影響,網(wǎng)絡時代中口述者的隱私權缺乏保護等問題,處于全媒體時代的口述歷史更加呼喚健全的倫理及法制建設。
[Abstract]:The media of modern oral history are more and more diverse. In addition to traditional written publications, television and film media are more and more involved in the field of oral history communic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has provided a more rapid, convenient and challenging media for oral history. This makes oral history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 of minority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and become the object of popular favor. However, along with the diversification of communication carriers, some new problems have arisen, such as the fact that oral historical publications are too market-oriented, and the entertainment tendency of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industry has an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oral historical works. The oral history in the media era calls for sound ethics and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because of the lack of protection of oral privacy in the internet age.
【作者單位】: 中國傳媒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
【基金】:教育部2010年度社會科學青年項目“當代中國口述史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批準號:10YJC770091)
【分類號】:K0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聶長久;張敏;;論現(xiàn)代影音媒體與當代口述史學的關系[J];當代中國史研究;2011年01期

2 張芊芊;;“口述歷史”的電視化呈現(xiàn)——解讀《我和我的祖國》的紀實敘事[J];電視研究;2010年01期

3 孫曉紅;;電視口述歷史節(jié)目:口述歷史新形態(tài)[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7期

4 鄭松輝;陳俊華;;圖書館口述歷史工作的倫理問題初探[J];四川圖書館學報;2009年04期

5 雷戈;史學與新聞[J];文史哲;2004年06期

6 謝瑩;;敘事學視閾中的“口述歷史”[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9年05期

7 譚悅;;口述歷史節(jié)目——電視傳播與口述史的跨界之作[J];新聞記者;2009年11期

8 張軍鋒;;口述的魅力——就《八路軍》談口述在文獻紀錄片中的作用[J];中國電視;2007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妞;;敢問路在何方?——陜西衛(wèi)視發(fā)展謀略[J];今傳媒;2009年01期

2 尹培麗;;口述資料及其著作權問題探究[J];圖書與情報;2011年03期

3 尹敬媛;;從《口述歷史》看口述檔案傳播的基本要素[J];檔案學研究;2008年06期

4 秦瑜明;;當電視新聞與歷史題材紀錄片交匯——電視新聞外延的歷史學解讀[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2年01期

5 陳力丹;;2009年中國的新聞傳播學研究[J];國際新聞界;2010年01期

6 鄭芳;劉波;;試論新聞與歷史的辯證關系[J];新聞世界;2010年06期

7 江光亮;歷史:在新聞傳媒中新生[J];聲屏世界;2005年09期

8 蔣蕾;;口述歷史訪談與新聞采訪的異同[J];新聞記者;2011年09期

9 江光亮,熊葵;新聞聚光燈下的歷史——試論媒體用新聞眼光聚焦和解讀歷史[J];新聞知識;2005年11期

10 黃嶺峻;王芳;;口述歷史對新聞的介入[J];新聞前哨;2010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楊琴;新聞敘事與文化記憶[D];四川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簡澤菲;紀錄片中歷史事件現(xiàn)場重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2 魯玉琴;口述歷史專題節(jié)目中“童年”敘事的電視化策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穎;傳播生態(tài)學視角下中國“口述歷史”發(fā)展的對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4 江光亮;《南方周末·往事》歷史報道研究[D];南昌大學;2007年

5 張海坤;中國口述史學的理論與實踐[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6 付佳靜;口述歷史紀錄片真實感的構建[D];河北大學;2009年

7 谷畔;歷史類電視欄目的發(fā)展研究[D];河南大學;2010年

8 劉勇;歷史題材紀錄片欄目《口述歷史》的敘事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2年

9 周寅寅;口述史與傳統(tǒng)手工藝[D];西南大學;2012年

10 吳琳;一種記錄歷史的方式[D];遼寧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定宜莊;口述傳統(tǒng)與口述歷史[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2 納日碧力戈;作為操演的民間口述和作為行動的社會記憶[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3 胡成;;敘述轉向與新舊之間的整合——新世紀中國近現(xiàn)代史研究面臨的一個問題[J];近代史研究;2008年01期

4 楊潔;婦女口述史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J];歷史研究;1999年02期

5 郭于華;;作為歷史見證的“受苦人”的講述[J];社會學研究;2008年01期

6 胡思遠;;媒體戰(zhàn):阿富汗的另一個戰(zhàn)場[J];世界知識;2002年01期

7 王也揚;論王韜的史觀與史學[J];史學理論研究;1993年04期

8 徐國利,王志龍;當代中國的口述史學理論研究[J];史學理論研究;2005年01期

9 陳俊華;;“創(chuàng)造史料”的圖書館——口述歷史在地方文獻工作中的應用[J];圖書情報工作;2007年05期

10 王銘銘;;口述史·口承傳統(tǒng)·人生史[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竇應泰;張學良口述歷史的形成經(jīng)過[J];炎黃春秋;2003年01期

2 游鑒明;女性口述歷史的虛與實[J];史林;2004年S1期

3 徐鴻琳;;口述歷史的意義和價值——以《荷馬史詩》為例[J];知識經(jīng)濟;2009年13期

4 葛幫寧;;記錄老一輩[J];中國汽車界;2009年05期

5 鄔情;口述歷史與歷史的重建[J];學術月刊;2003年06期

6 于文秀;;評《口述歷史下的老舍之死》[J];文學評論;2007年05期

7 孔國橋;;相關于作品《口述歷史》……[J];藝術界;2008年03期

8 劉華山;;我讀《林崇德口述歷史》[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0年04期

9 虞和平;口述史學的學術特點[J];北京黨史;2005年06期

10 周維強;;啟功:歷史煙云里的文化追憶——讀《啟功口述歷史》[J];江蘇教育;2009年Z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孟顯;;口述歷史在國史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及存在問題[A];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年會(第四卷)[C];2010年

2 齊紅深;張博;;留住中國民眾的歷史記憶——關于日本侵華殖民教育口述歷史調查與研究[A];全國黨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惲前程;;入朝英豪拾“刀槍”(口述歷史)[A];鐵流 18——紀念抗美援朝60周年、紀念袁國平烈士、紀念老會長張斱秀將軍逝世一周年、戰(zhàn)斗生涯 崢嶸歲月、追思 緬懷 學習[C];2011年

4 李研;;讓科技文化“大家”生動鮮活起來——解讀中央電視臺《大家》欄目[A];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第九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湯宇時;;傳統(tǒng)媒體如何應對新媒體時代的轉型[A];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lián)合會五屆二次理事會暨學術年會論文集(下篇)[C];2010年

6 魏正書;李立冰;;歷史的本真言說——基于“日本侵華殖民地教育口述歷史研究”[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7 程兆奇;;六十余年前的特殊“口述歷史”——《中共諜報團李德生訊問記錄》書后[A];中國抗戰(zhàn)與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學術研討會文集(中卷)[C];2005年

8 齊紅深;;關于建立日本侵華殖民教育口述史資料庫的問題[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9 劉亞軍;劉延軍;李濤;;沈陽日報報業(yè)集團“十二五”信息化建設發(fā)展規(guī)劃[A];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lián)合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篇)[C];2011年

10 吳曉東;劉建宏;尚峰;;關于全媒體的探索研究[A];2011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影視技術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姚力;確立口述歷史規(guī)范[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2 郭沂紋;《口述歷史》[N];中華讀書報;2005年

3 記者 吳重生 通訊員 楊顏睿;浙江出書口述改革開放30年[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4 賀勇;口述歷史:方興未艾[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年

5 貴州省社會科學院 龍平久;“口述歷史”概念淺議[N];貴州民族報;2009年

6 劉江華;電視節(jié)目盛行“口述歷史”[N];今日信息報;2004年

7 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研究員 傅光明;誰來陳述歷史?[N];社會科學報;2003年

8 孟蘭云;口述歷史 分享光榮[N];中華新聞報;2004年

9 鐘少華(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口述歷史是活的史料[N];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

10 本報記者 王洪波;口述歷史能否給予“歷史的真實”?[N];中華讀書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阮寶娣;羌族釋比與釋比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2 傅光明;老舍之死與口述歷史[D];河南大學;2005年

3 楊娟;中國媒介生產(chǎn)融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郜書鍇;全媒體時代我國報業(yè)的數(shù)字化轉型[D];浙江大學;2010年

5 王鎮(zhèn)富;影像史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穎;傳播生態(tài)學視角下中國“口述歷史”發(fā)展的對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2 彭志峰;唐德剛口述歷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其其格瑪;內蒙古騎兵史的不同表述初探[D];內蒙古大學;2009年

4 魯玉琴;口述歷史專題節(jié)目中“童年”敘事的電視化策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姜貴欣;文獻紀錄片的類型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6 王天舒;跨文化影像傳播[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余秀才;DV影像傳播的背后[D];中國傳媒大學;2007年

8 姜劍;媒介地理學視角下的區(qū)域城市媒體[D];浙江大學;2009年

9 夏洪波;數(shù)字媒介與紙質媒介比較研究[D];山東輕工業(yè)學院;2009年

10 伊日和;論北京奧運籌辦期間的電視對外文化傳播策略[D];中國傳媒大學;2006年

,

本文編號:213100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213100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b9a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