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左派”史學研究述評
[Abstract]:As an outburst in American history around the 1960s, New left historiography has aroused people's attention and controversy since its first day in American history. However, whether from abroad or from the domestic research situation, the research on this school of historiography is not comprehensive, thorough and sufficient, especiall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re are still many deficiencies in the attention and research of this school of historiography in the domestic historiography circles. Today, although its influence as a school of thought is not as great as before, its representative figures' criticism of many problems of American society is still thought-provoking and has a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American society today. The study of American "New left" historiography can also provide useful inspiration for the solution of many problems in our country at the present stage, and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research value.
【作者單位】: 江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從歷史到現(xiàn)代——動態(tài)發(fā)展中的美國史學研究(1492-2009)”(10YJC770104)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K09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趙國新;新左派[J];外國文學;2004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宗亮;;權利政治初論——方法、觀念與實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2期
2 郭志恩;;淺析《門羅宣言》的出臺及英國的對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2期
3 范健;;美國夢的虛幻和墮落——評《推銷員之死》中的洛曼一家人[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4 張井梅;;西歐人文主義思潮再認識[J];北方論叢;2008年02期
5 瞿茜;李其榮;;論二戰(zhàn)前美國移民政策中的排外主義[J];八桂僑刊;2007年04期
6 楊云;;美國“個人主義”文化研究[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7 王海燕;;從《在路上》看“垮掉派”的文化身份困境[J];當代外國文學;2008年01期
8 楊茗茗;;哀感與救贖——《攻殼機動隊》與《黑客帝國》文化內(nèi)質(zhì)之比較[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S2期
9 董軍;;“性寓言”背后的文化焦慮——金基德影片《時間》解析[J];電影文學;2007年03期
10 張煒;;大眾媒介與社會思潮——新左派視域下的英國自由電影[J];電影評介;2007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張宇燕;;美國歷史上的腐敗與反腐敗[A];21世紀初世界經(jīng)濟格局與中美經(jīng)貿(mào)關系:全國美國經(jīng)濟學會會長擴大會議暨“21世紀初世界經(jīng)濟格局與中美經(jīng)貿(mào)關系高級論壇”論文集[C];2004年
2 楊云珍;;美國社會轉(zhuǎn)型時期兩黨制的演變及其適應性分析[A];當代政黨制度與中國特色政治發(fā)展道路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崔高鵬;;試論美國國會有關《莫雷爾法案》的辯論主題[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愛武;戰(zhàn)后美國國家安全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9年
2 郭薔;英語霸權的歷史演變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3 惠敏;當代美國大眾文化的歷史解讀[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白豐績;20世紀美國基督教基要主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王延慶;美國與剛果危機(1960-1963)[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宋靜;冷戰(zhàn)后美國思想庫在影響對華決策中的角色評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王勇;地方因素對美國外交的影響[D];外交學院;2009年
8 郭九林;美國禁酒運動的歷史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9 王涵;美國進步時代的政府治理:1890-1920[D];復旦大學;2009年
10 向憶秋;想象美國:旅美華人文學的美國形象[D];山東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祝錢沁;美國戰(zhàn)略文化二元特征的平衡性研究[D];外交學院;2010年
2 王守寶;論美國參與型政治文化形成和發(fā)展的原因[D];外交學院;2010年
3 趙全華;進步主義運動時期美國的童工救助[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宗瑞英;試論西奧多·羅斯福的環(huán)境保護思想及實踐[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任丹;迷失在欲望中—德萊賽作品中的欲望主題解析[D];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6 陳林;1977-1978年歐加登戰(zhàn)爭與美國的反應及政策[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俊蘭;二戰(zhàn)后到七十年代美國總統(tǒng)權力的擴張[D];內(nèi)蒙古大學;2010年
8 陳宏飛;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婚姻家庭的發(fā)展變化[D];內(nèi)蒙古大學;2010年
9 安玉恩;英屬北美殖民地白人契約工的形成及特點探析(1607-1775)[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梁立佳;易洛魁人哈德薩姆·雷克宗教運動原因初探[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婧;;論戰(zhàn)后美國對意大利政策的形成——以NSC1號文件系列為重點[J];北方論叢;2010年01期
2 ;來稿須知[J];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2010年02期
3 張杰;;國內(nèi)隱喻研究狀況述評[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4 王景星;;云夢睡虎地秦簡的研究價值分析[J];蘭臺世界;2010年05期
5 ;來稿須知[J];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2010年03期
6 楊炳忠;;花山巖畫“申遺”與廣西文化發(fā)展[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7 ;來稿須知[J];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2010年04期
8 ;來稿須知[J];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2010年05期
9 李tJ;;葉澄衷研究述評[J];史林;2010年02期
10 云瀟;;嚴歌苓:遭遇FBI“攪局”的戀情[J];晚報文萃;2010年1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劍雄;;我國公共服務與中央地方關系[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第20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楊冬梅;M.Badrul Islam;王淼;劉秀麗;林長亙;宋宇飛;;基于弱相互作用力構(gòu)筑含多酸的超分子組裝[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8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3 陳偉;楚進鋒;蘇光訓;劉璐;宋宇飛;;咪唑環(huán)橋聯(lián)的雙核銅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溶液化學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8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4 章文軍;許祿;;稀土有機化學物專題數(shù)據(jù)庫的設計和建設[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15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5 陳超;張杰;;基于不對稱羧酸構(gòu)筑的雙核鈷基三維配合物[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8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6 鄧文禮;;基于生物體系內(nèi)組織相互作用的納米制造和有機分子的納米構(gòu)筑[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4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7 曾瑤;侯仰龍;;各向異性磁性納米材料的控制合成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8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8 尹瑞川;汪海林;;丙烯醛-DNA加合物的鑒定與分析[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2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9 劉喜山;王偉明;紀力;;04年以來我國休閑體育研究狀況的綜述[A];第二屆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10 戴長雷;;多重視角下的黑龍江—阿穆爾河流域研究[A];農(nóng)業(yè)、生態(tài)水安全及寒區(qū)水科學——第八屆中國水論壇摘要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田帆 秦杰 徐劍梅 陳鶴高;為中美兩國人民友誼 為世界和平與發(fā)展[N];人民日報;2011年
2 特約撰稿人 余永勝;美國需直面中美關系定位問題[N];東方早報;2011年
3 記者 游心 實習生 查多;小販引發(fā)的騷亂:突尼斯遭遇“茉莉花革命”[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1年
4 李炎雄 宋偉;王家坪鎮(zhèn)全力保護吊腳樓群[N];張家界日報;2011年
5 辛波;利用國際科技合作促進自主創(chuàng)新[N];學習時報;2011年
6 渝津;“維基解密”:美國外交官推銷波音飛機[N];中國航空報;2011年
7 西藏自治區(qū)博物館工作人員 蔣家莉;我區(qū)文物保護修復現(xiàn)狀簡析[N];西藏日報(漢);2011年
8 石海明 曾華鋒;互聯(lián)網(wǎng):埃及政權垮臺之“推手”[N];科技日報;2011年
9 張文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zhàn)略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凱南的反思:從遏制到溫和[N];中國國防報;2010年
10 王姍姍;維基解密成為美國外交“災難”[N];工人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聰;冷戰(zhàn)后美國輸出民主戰(zhàn)略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2 惠春琳;美國公眾輿論對美國東亞政策的影響[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3 楊鴻璽;論美國中亞戰(zhàn)略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年
4 金龍云;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研究(1921-1991)[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趙璐;尼克松政府歐洲安全政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婁亞萍;試論戰(zhàn)后美國對外經(jīng)濟援助[D];復旦大學;2010年
7 劉文山;尼克松晚年外交戰(zhàn)略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8 阮劍豪;《元典章》詞語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9 沈鵬;二戰(zhàn)后國家主權管轄范圍外區(qū)域美國外交決策研究—資源與利益的視角[D];外交學院;2009年
10 侯麗;情報研究的價值增值及質(zhì)量控制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文獻情報中心);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舒;現(xiàn)代視域下的馬克思主義的精神生產(chǎn)理論[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2 陳倫雙;我國西部地區(qū)檢察文化建設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3 陳俊杰;尼克松時期的中美關系[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4 楚菲菲;羅斯福時期美國對非洲政策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5 李峻;中美關系曲折發(fā)展中的文化價值觀因素[D];暨南大學;2010年
6 李彥;我國財產(chǎn)申報制度研究:利益沖突的視角[D];中共中央黨校;2010年
7 徐娟秀;布什政府的單邊主義外交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8 劉秋博;“新太平洋共同體”設想下美國東亞政策[D];黑龍江大學;2010年
9 張翼鳴;試析冷戰(zhàn)后美國東北亞政策的轉(zhuǎn)變[D];黑龍江大學;2010年
10 黃宏偉;農(nóng)村社區(qū)建設對我國鄉(xiāng)村關系的影響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1211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2121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