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朝鮮王朝《時政記》之纂修及其特征
本文選題:《時政記》 + 朝鮮王朝; 參考:《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摘要】:朝鮮王朝仿效宋朝編修《時政記》,乃是一項重要的修史制度。朝鮮《時政記》的編修,并非像唐宋由宰相或樞密院副使執(zhí)筆,而是由專職史官編修。為確!稌r政記》依時完成,朝鮮建立了嚴格的監(jiān)督與考察史官的制度,依據(jù)《時政記》的好壞,評定史官的考核等級;《時政記》乃是在《承政院日記》及各司文書基礎(chǔ)上,重點記錄現(xiàn)行的各項制度并加以評論,是編修實錄的重要史料來源;一旦實錄編成,《時政記》與史草一同被洗草。因為《時政記》乃記錄當朝人物與政事,也成為朝鮮黨爭的重要因由,朝鮮歷史上的"戊午史禍"與"乙巳史禍"皆不同程度與《時政記》相關(guān)。研究《時政記》,也可以透視朝鮮王朝政治斗爭的某些特征。
[Abstract]:It i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system that the Korean Dynasty emulated the Song Dynasty's compilation of the Book of Politics. The compilation of the Korean political Records was not written by the prime minister or deputy minister of the Privy Council, as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but by a full-time historian.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chronology is completed, the DPRK has established a system of strict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of historical officials. According to the good or bad of the current political Records, it assesses the level of examination of the historians; the Book of current Politics is based on the Diary of Chengchengyuan and the documents of various departments. It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to record and comment on the current system. Once the record is compiled, the political Records is washed with the History Grass. Because the chronicle of current politics is a record of figures and affairs in Korea, it has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dispute between the Korean Party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Korean history, "Wuwu Historical disaster" and "Isisi Historical disaster" are related to different degrees with the political Records of 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urrent Politics can also reveal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litical struggle of the Korean dynasty.
【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
【基金】: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guān)項目“中外史學理論比較研究”(04JZD0027) 南開大學基本科研業(yè)務(wù)費專項資金項目“中韓(朝)史學交流與比較研究”(課題編號:NKZXA10014)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K093.1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蔡崇榜;宋修時政記考[J];史學史研究;1988年02期
2 謝貴安;;《宋實錄》史料的來源與流向[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9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白亞仁;略論李澄中《艮齋筆記》及其與《聊齋志異》的共同題材[J];蒲松齡研究;2000年01期
2 陳才訓(xùn);;論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說創(chuàng)作的炫才意識[J];蒲松齡研究;2009年04期
3 陸軍;;古代羌藏盟誓習俗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4期
4 劉斌;;明代“土達”及其歸宿[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4期
5 趙永忠;;論北宋對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4期
6 胡蓮玉;從《明悟禪師趕五戒》對《五戒禪師私紅蓮記》的改寫論馮夢龍的藝術(shù)成就[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7 吳海濤;北宋時期汴河的歷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8 張金銑;南漢史料史籍述評[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9 張光輝;明代的首犯與從犯[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10 莊華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開發(fā)及其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凇;;跨過“虎溪”——從明憲宗《一團和氣圖》看中國宗教藝術(shù)的跨文化整合[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藝術(shù)的超越與文明的發(fā)展”藝術(shù)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8年
2 張再林;;白居易的“維摩人生”及文學史意義——以宋詞對維摩詰的接受為例[A];2006詞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6年
3 陳奰紅;;宋代關(guān)于女性的法律對宋詞女性形象塑造的影響[A];2006詞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6年
4 宋玉潔;;毛滂人品的再評價[A];2006詞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6年
5 徐安琪;;花間詞學本色論新探[A];2008年詞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雅正之外:歐陽修詞的艷情表述[A];2008年詞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胡建升;;蘇軾詞編年補正[A];2010年詞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8 梁爾銘;;明代鄉(xiāng)試考官的選取制度[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楊增強;;碑志所見明清時期商洛的地方教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4)——中國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10 屈濤;;麥積山宋僧秀鐵壁考[A];麥積山石窟藝術(shù)文化論文集(上)——2002年麥積山石窟藝術(shù)與絲綢之路佛教文化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銀華;文化視野中的北宋齊魯詩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樂;宋代書籍編輯思想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3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間中的湫神信仰儀式及其口頭傳統(tǒng)[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6 王小燕;魏晉隱士美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周燕來;南宋兩淮地區(qū)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8 周勇進;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宮海峰;元代制度中的若干蒙古文化因素考察[D];南京大學;2010年
10 鄒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紀贛閩粵邊區(qū)的社會變遷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玲會;中意傳統(tǒng)經(jīng)典家具風格比較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8年
2 劉功國;《景岳全書》心病學術(shù)思想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3 黃嘉敏;七月十五節(jié)俗與民間傳承[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湯青嵐;鄒守益?zhèn)惱硭枷胙芯縖D];南昌大學;2010年
5 張春紅;區(qū)位與興衰:以臨清關(guān)為中心的個案研究(1429—1930)[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張惠玲;張雨及其《全陜邊政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7 許作海;魏煥《皇明九邊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8 曹鴻杰;楊一清《關(guān)中奏議》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9 趙治花;明清時期贛東北的社會動亂與族群關(guān)系[D];南昌大學;2010年
10 林萍;南宋江西地區(qū)民間祠神信仰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胡昭曦;《宋神宗實錄》朱墨本輯佚簡論[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9年01期
2 孔學;王安石《日錄》與《神宗實錄》[J];史學史研究;2002年04期
3 吳振清;北宋《神宗實錄》五修始末[J];史學史研究;1995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少微;姚曉芝;;淺析史館修史的利弊[J];文教資料;2011年1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史安靜;宋代史學政策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2 陳金莊;劉知幾關(guān)于唐前期史學論斷之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杜永梅;兩漢之際的史學[D];內(nèi)蒙古大學;2004年
4 婁權(quán)鑫;北朝史官考[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5 彭洪俊;北朝史學考論[D];云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0500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2050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