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史學理論論文 >

能見其大的世紀通論

發(fā)布時間:2018-06-20 15:43

  本文選題:二十世紀 + 中國史學 ; 參考:《讀書》2010年03期


【摘要】:正上個月系里為金沖及先生八十壽誕舉行座談。當時出差在外,未能恭與盛會。二○一○年第一場雪后的第二天,收到了金先生的《二十世紀中國史綱》。這是金先生退休后才開始撰寫的著作,想想作者的年齡,看看這百多萬字的巨著,實在是感佩無已!
[Abstract]:Mr. Jin Chongji's 80 th birthday was being held in the department last month. At that time, the business trip, failed to respect and the grand meeting. On the day after the first snow in 2010, Mr. Jin's outline of Chinese Histor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was received. This is a work that Mr. King began to write after his retirement. Think about the age of the author and look at this monumental masterpiece.
【分類號】:K0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治立;史學在尋找自己——世紀之交的史學回顧思潮述評[J];固原師專學報;2004年01期

2 張艷國;略論中國史學的流變[J];中州學刊;1989年06期

3 陳立柱;;劉知幾的“六家”論[J];文史知識;1997年08期

4 張利;“唯物史觀與21世紀中國史學研討會”綜述[J];許昌師專學報;2002年01期

5 羅梅君;宋少鵬;;中國史學和(西)德/西方史學:一種對話?——始于1980年代中國社會史轉向[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6 柳維本;;中國史學的形成[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3年06期

7 盧忻;;史苑新葩——喜讀《中國史學名著評介》[J];歷史教學問題;1991年01期

8 王曉清;;中國史學的世紀末特征[J];黨史研究與教學;1993年04期

9 肖季文;談談中國史學經(jīng)世致用傳統(tǒng)[J];歷史教學;1997年06期

10 夏志剛;史學的世界與世界的史學——中國史學世界化的回顧與思考[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S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羅志田;;“文革”前十七年中國史學的片斷反思[A];過去的經(jīng)驗與未來的可能走向——中國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2 周文玖;;論中國傳統(tǒng)史學直書精神的形成和特點——兼談直書何以服從“名教”[A];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研究[C];2009年

3 李紅巖;;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三個三十年[A];過去的經(jīng)驗與未來的可能走向——中國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4 程利田;;袁樞對中國史學的貢獻[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5 劉巍;;抗戰(zhàn)期間錢穆所致力的“新史學”——以《國史大綱》為中心的探討[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1年卷[C];2001年

6 姜義華;;當代中國史學:從帝王之學走向普遍性的人學[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年度主題卷)[C];2008年

7 宋學勤;;“梁啟超式的輸入”的真意義——兼論中西史學文化的接軌與融合[A];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研究[C];2009年

8 章益國;;失落的美——中國傳統(tǒng)史學“科學化”改造中的一個遺漏[A];中國的立場 現(xiàn)代化與社會主義: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9年

9 張榮明;;歷史學是否科學——以阿克頓史學為例[A];史海偵跡——慶祝孟世凱先生七十歲文集[C];2005年

10 徐國利;;錢穆的考據(jù)學思想[A];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第26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侯且岸;中國史學與文化研究的若干反思 (之一)[N];學習時報;2003年

2 李振宏;“二十一世紀中國史學研討會”綜述[N];光明日報;2001年

3 趙世瑜;平淡是福[N];中華讀書報;2002年

4 肖黎(光明日報社);豈能如此評價中國史學家群體[N];北京日報;2001年

5 張越 蔣正虎;“二十世紀中國史學與中外史學交流”研討會簡述[N];光明日報;2003年

6 記者任芳;21部學術專著獲中國史學界最高獎項[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7 德朋 洪源 苗家生;展望新世紀中國史學發(fā)展趨勢[N];光明日報;2001年

8 侯且岸;中國史學與文化研究的若干反思 (之二)[N];學習時報;2003年

9 于沛 河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欲知大道 必先為史[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10 王以欣;“雷海宗與二十世紀中國史學”學術研討會在南開舉行[N];光明日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俐娜;20世紀初期中國史學的轉型[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易蘭;蘭克史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3 陳峰;社會史論戰(zhàn)與現(xiàn)代中國史學[D];山東大學;2005年

4 吳忠良;南高史地學派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王松山;兩晉史學發(fā)展特征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6 朱發(fā)建;中國近代史學科學化進程研究(1902—1949年)[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王曉華;近三十年中國大陸史學主潮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8 蔣海升;“西方話語”與“中國歷史”之間的張力[D];山東大學;2006年

9 陳寶云;學術與國家:《史地學報》及其群體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10 李凌翔;新中國的舊史學[D];山東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發(fā)旺;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中后期史學風氣的變動與童書業(yè)的史學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2 魏衍華;二十世紀中國通史編纂的成就與特征[D];曲阜師范大學;2007年

3 祝敏;評朱紹侯主編《中國古代史》[D];蘭州大學;2007年

4 王冰;柴德賡與中國史學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5 張新寧;尹達史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6 顧曉玲;尹達史學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2年

7 岳帥;杜維運的中西比較史學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8 姜愛智;現(xiàn)代新史學理論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趙永麗;史學史視野下的《世本》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10 趙麗鋒;近三十年浙江中國史研究特點與變遷[D];寧波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04477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204477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426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