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章學誠史學思想中的歷史因果觀
本文選題:章學誠 + 史學思想。 參考:《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摘要】:歷史因果律與自然因果律不同,歷史學中的"因"只起一種影響或促進作用。章學誠認為歷史事實包括了"言"與"事"兩部分,"事"的出現(xiàn)是英雄與時勢的結合,"言"的產生是作者時代際遇和性情氣質的結合。歷史事件是歷史人物在特定歷史環(huán)境下的反應與選擇。歷史事件的因果解釋由后視者來完成,因此歷史不斷地被改寫。
[Abstract]:The historical causality law is different from the natural causality law. Zhang Xuecheng thinks that the historical fact includes two parts: "words" and "things". The appearance of "things" is the combination of heroes and times, and the emergence of "words" i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author's time and temperament. Historical events are the reactions and choices of historical figures in a specific historical environment. The causality of historical events is explained by the reviewer, so history is constantly rewritten.
【作者單位】: 西安體育學院人文學系;
【分類號】:K0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廖勇;;淺析章學誠史學成就——以史家歷史感為中心[J];邢臺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2 黃彪;;梁啟超史學思想之變化及其原因[J];華章;2011年13期
3 朱敏儀;;試論黃宗羲經世致用的史學思想[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年07期
4 趙景飛;;試析《文史通義》中“道”的概念[J];理論月刊;2011年09期
5 何周;;淺論呂思勉的史料觀[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1年03期
6 馬婉君;;不該被遺忘的聲音——讀張蔭麟《中國史綱》[J];文教資料;2011年20期
7 韓璐璐;;淺談魯濱遜的史學思想[J];黑龍江史志;2011年11期
8 董明;許鶴;;唐德剛史學思想述論[J];延邊黨校學報;2011年03期
9 張祥干;;孔子史學思想研究[J];湖南農機;2011年07期
10 馮小琴;;章學誠對《宋史》的批評與改撰[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巍;;章學誠“六經皆史”說的本源與意蘊[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6年卷[C];2006年
2 曹德良;;試論章學誠的“六經皆史”——以《文史通義》自刻本為中心的考察[A];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第四輯)[C];2010年
3 劉巍;;經典的沒落與章學誠“六經皆史”說的提升[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7年卷)[C];2007年
4 白云;;再論中國古代史學批評的基本范疇[A];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研究[C];2009年
5 劉開軍;;論“史權”——中國古代史學批評的一個重要范疇[A];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研究[C];2009年
6 李曉明;;20世紀上半期有關校讎學定義的辨析[A];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第26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羅炳良;;應當切實加強史學批評范疇研究[A];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研究[C];2009年
8 何曉明;;學術理路與史學生態(tài)[A];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研究[C];2009年
9 周文玖;;論中國傳統(tǒng)史學直書精神的形成和特點——兼談直書何以服從“名教”[A];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研究[C];2009年
10 王國平;;謝本書云南文化史研究述評[A];謝本書史學研究評述[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董恩林;求真去故 心裁別識[N];光明日報;2004年
2 程念祺;陳寅恪史學思想的精義[N];文匯報;2009年
3 誠遜;寧可史學思想研討會在京舉行[N];光明日報;2009年
4 周積明;清代浙東學派學術譜系的構建[N];光明日報;2004年
5 徐風邋杜立新;史學與哲學[N];吉林日報;2008年
6 周國林;叩問思想:中國史學史研究的新創(chuàng)獲[N];光明日報;2003年
7 吳光;“浙學”的內涵及其當代定位[N];光明日報;2005年
8 中國社科院歷史所 朱大渭;漫談史學研究中的學風問題[N];光明日報;2008年
9 房鑫亮;再三致意是“會通”[N];中華讀書報;2009年
10 陳祖武;明清時期浙東學術的歷史地位[N];光明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邢戰(zhàn)國;周谷城史學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2 徐國利;錢穆史學思想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陳茂華;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史學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4 張光華;蕭一山史學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5 褚新國;塔西佗史學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6 王愛衛(wèi);朱希祖史學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7 朱瀟瀟;專科化時代的通才之辨[D];復旦大學;2008年
8 周建剛;章學誠的歷史哲學與文本詮釋思想[D];蘇州大學;2008年
9 劉延苗;章學誠史學哲學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10 談麗;小阿瑟·施萊辛格史學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蔡家勇;試論何炳松的史學思想及其影響[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2 王博;明末清初史學思想的衍變[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欒芬芬;李Xh史學思想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琛;史景遷史學思想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郭海偉;章學誠歷史哲學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0年
6 胡鋒;王,
本文編號:20175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2017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