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史學理論論文 >

三蘇父子的背景_《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碩士論文

發(fā)布時間:2016-11-26 06:18

  本文關鍵詞:三蘇歷史評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陜西師范大學》 2011年

三蘇歷史評論研究

唐晶  

【摘要】:三蘇以文章議論名世,為一代文學巨擘,與其文學成就相輝映的是他們的史學成就,而史論是他們史學的重要體現。史論分兩種類型,一是對客觀歷史過程與歷史人物事件的評論,即歷史評論;二是對史學工作、史學現象、史學思想的評論,即史學評論。本文主要探討三蘇的歷史評論。 宋代文人談時論政風氣頗盛,政論文和史論文以其靈活、簡捷的表現形式得到充分的發(fā)展。三蘇也不例外,他們寫了大量的專文及短論對眾多歷史人物事件予以評論,或就事論事、’或以史論政,寄托個人情感與價值理想。由于他們的政論文常常征引史實,某種意義上其政論也具有史論的特質,本文很大程度上將其政論文納入史論文范疇加以運用。 三蘇歷史評論的具體內容和主題各有側重。蘇洵的論說文以談兵論政為主,《幾策》、《權書》、《衡論》是他的代表作,反映了他積極用世的愿望;蘇軾不但是出色的政論家,也是地道的史論家,以應制科試所作的50篇《進論》、《進策》、政論文及《東坡志林》中的史論為代表,反映了他的歷史思想和價值觀;蘇轍除專篇的史論、政論之外,尚有紀傳體專著《古史》、史料筆記《龍川略志》、《龍川別志》等史學作品,蘊藏著他豐富的歷史思想和史學思想。探究三蘇歷史評論的具體內容是全面理解三蘇學術思想的依據之一。目前學術界對三蘇史論文的研究正從多方面、多角度展開,但專門對其歷史評論尤其是其中思想旨趣的系統(tǒng)探討尚無,有鑒于此,本文以此為題。首先分別將三蘇歷史評論做個案解析,歸納貫穿其論著中具有論史成分的史論、政論、奏議、表狀、書啟、尺牘、行狀、墓志銘以及其它有關論言,從而揭示三蘇論史的精神實質,進而將三者的歷史評論作一思想上的橫向比較,找尋他們論史思想旨趣之異同,最后把三者的歷史評論納入北宋社會學術發(fā)展的進程中加以考察,進而對其歷史評論的時代特點與歷史地位作一評述,展示他們文學成就之外的史學特色與貢獻。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K092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緒論8-12
  • 一、何為史論?8-9
  • 二、學術界對三蘇史論的研究概況9-11
  • 三、研究的方法和旨趣11-12
  • 第一章 蘇洵的歷史哲學思想12-26
  • 第一節(jié) 蘇洵的履歷及論史篇目12-13
  • 第二節(jié) 蘇洵的歷史哲學思想13-24
  • (一) "三易"特點的歷史思想13-15
  • (二) "參乎權而歸乎經":講究"利權智術"的經世價值與正統(tǒng)觀念15-20
  • (三) "辭辯閎偉":樸素唯物辯證維度與獨創(chuàng)意識20-23
  • (四) 自然之道與人情認知23-24
  • 第三節(jié) 小結24-26
  • 第二章 蘇軾的歷史評論26-40
  • 第一節(jié) 蘇軾的仕途及歷史評論26-27
  • 第二節(jié) 蘇軾對歷史人物氣節(jié)與德行的評價27-35
  • (一) 歷史人物的氣節(jié)27-30
  • (二) 能"忍"的品格30
  • (三) 完滿的道德理想30-33
  • (四) 重視對歷史人物謀略得失的探討33-35
  • 第三節(jié) 政治思想論35-38
  • 第四節(jié) 小結38-40
  • 第三章 蘇轍的歷史評論40-50
  • 第一節(jié) 蘇轍的仕途及歷史評論40-41
  • 第二節(jié) 蘇轍史事評論的理論要點41-48
  • (一) 本于仁義道德的史事評價法則41-43
  • (二) 講究智術本領的經世價值43-45
  • (三) 考察風氣形勢的歷史可知論45-48
  • 第三節(jié) 小結48-50
  • 第四章 三蘇歷史評論思想旨趣之異同50-61
  • 第一節(jié) 三蘇歷史評論思想旨趣的共同點50-55
  • (一) 有用于世的論史宗旨50-51
  • (二) 獨斷于心的論史品格51-53
  • (三) 縱論歷史發(fā)展之大勢53-55
  • (四) 道德與智術并重的思想旨趣55
  • 第二節(jié) 三蘇歷史評論思想旨趣之異及其原因55-61
  • 第五章 三蘇歷史評論的時代特點與歷史地位61-73
  • 第一節(jié) 社會學術背景與三蘇歷史評論61-63
  • 第二節(jié) 三蘇歷史評論的義理化63-65
  • 第三節(jié) 三蘇歷史評論的歷史地位與局限65-73
  • (一) 三蘇歷史評論的影響65-68
  • (二) 三蘇歷史評論的局限68-73
  • 結語73-74
  • 參考文獻74-78
  • 致謝78-79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的科研成果79
  •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曉舟;眉州之韻[J];時代潮;2004年10期

    2 阿郎;;永遠的東坡[J];草地;2002年01期

    3 唐琴 ,王曉飛;傾訴[J];黃河之聲;2005年03期

    4 徐麗;;關于三蘇祠藏清代眉州刻版《三蘇全集》[J];文史雜志;2007年01期

    5 單菲;;柏風似雨三蘇園[J];詩刊;2010年16期

    6 馬斗成;三蘇與諸葛亮[J];歷史教學;2004年04期

    7 王仲德;“三蘇”到過耀縣[J];人文雜志;1984年04期

    8 姜江;新書架[J];中國典籍與文化;2002年03期

    9 成志偉;;夜訪三蘇祠[J];散文;1996年06期

    10 李克明,黃萬和,鄒念宗;雷簡夫慧眼識賢薦“三蘇”[J];渭南師專學報;1994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施建雄;;超越考據的視野:錢大昕的制度闡釋與歷史評論[A];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研究[C];2009年

    2 李傳印;;戴名世的歷史評論淺議[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二屆全國桐城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徐文麗;;1870—1914年英國對阿根廷投資問題的研究概況[A];"發(fā)展中國家現代化模式"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5年

    4 鄭林森;;老峨眉山上鳳凰殿的考察[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5 徐勇;;天津市先秦史研究成果撮述——孟世凱先生七十華誕紀念集專稿[A];史海偵跡——慶祝孟世凱先生七十歲文集[C];2005年

    6 羅炳良;;應當切實加強史學批評范疇研究[A];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研究[C];2009年

    7 劉開軍;;論“史權”——中國古代史學批評的一個重要范疇[A];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研究[C];2009年

    8 ;會議日程[A];文化傳承與歷史記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毛锜;;拼將悲歌化壯歌——汶川大地震感懷[A];三秦文化研究會年録(2008)[C];2008年

    10 ;中國碾壓混凝土壩(圍堰)一覽表[A];慶?涌谀雺夯炷翂谓ǔ20周年暨龍灘200m級碾壓混凝土壩技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N];眉山日報;2008年

    2 本報記者 劉敏;[N];眉山日報;2006年

    3 本報特約記者 計亞男 柳霞;[N];中華讀書報;2010年

    4 記者 唐曉征;[N];眉山日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 蘇興全;[N];眉山日報;2008年

    6 呂繼科;[N];中國礦業(yè)報;2004年

    7 記者 席涓;[N];眉山日報;2007年

    8 記者 朱麗;[N];眉山日報;2007年

    9 張凌;[N];西南電力報;2004年

    10 ;[N];中國礦業(yè)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劉燕飛;蘇軾哲學思想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2 杜成慧;金元時期渾源劉氏家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3 趙汝慶;二十世紀以來香港中文報紙語言的變異[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4 王偉;布羅代爾史學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唐晶;三蘇歷史評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陽靜;《寶墨樓詩冊》校注[D];廣西大學;2001年

    3 藍慧敏;三蘇論管仲[D];山東大學;2008年

    4 何知秋;巴蜀與中原古代名人紀念園林比較研究[D];河南農業(yè)大學;2011年

    5 白瑞明;三蘇史論初探[D];南昌大學;2005年

    6 劉賓紅;“三蘇”詠史懷古詩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7 林爾;三蘇散傳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7年

    8 伍明輝;川渝地區(qū)城市歷史街區(qū)保護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9 卓瑞娟;二蘇唱和詩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10 梁俊娜;蘇洵的散文理論、創(chuàng)作及其對蘇軾的影響[D];山西大學;2007年


      本文關鍵詞:三蘇歷史評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

    本文編號:19380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19380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ccb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