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史學理論論文 >

全球化時代與中國歷史的書寫——1930年代兩個主流學術典范的交融會通

發(fā)布時間:2018-04-25 07:39

  本文選題:全球化時代 + 中國史。 參考:《史林》2010年03期


【摘要】:全球化時代需要更為包容、多元和開放的中國歷史研究,1930年代發(fā)展出來的兩個主流學術典范,曾對今天的中國史研究影響至為深遠:一是1927年由傅斯年主持成立的歷史語言研究所;另一是1928年前后以郭沫若為代表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家。盡管這兩個學術典范有語言-種族和社會經濟結構的不同研究取向,與西方學術又有著"東方學之正統(tǒng)"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不同互動,以及對現(xiàn)實社會激進批判和純凈學術之追求的不同考慮。然在今天全球化的中國歷史書寫語境中,二者的交融會通之處在于共同開創(chuàng)了一個關于"中國"、"中國歷史"書寫的新境界和新格局。
[Abstract]: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requires a more inclusive, pluralistic and open study of Chinese history and the two mainstream academic models developed in the 1930s. It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study of Chinese history today: one was the Institute of Historical languages, which was established by Fu Sinian in 1927; the other was the Chinese Marxist historian represented by Guo Moruo around 1928. Although these two academic paradigms have different research orientations of language-race and socio-economic structure, they also have different interactions with Western academics in terms of "orthodoxy of Orientalism" and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As well as the reality society radical criticism and the pure academic pursue different consideration. However, in today's globalized context of Chinese historical writing, the convergence of the two lies in the creation of a new realm and a new pattern of writing about "China" and "Chinese History".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歷史學系;
【分類號】:K09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張廣智;戰(zhàn)后西方史學的重新定向[J];歷史教學問題;1997年04期

2 江華;論年鑒學派的跨學科與總體史之演變[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3年05期

3 劉爽;歷史學功能的動態(tài)結構——兼論歷史學的科學性及其與藝術的關系[J];史學理論研究;1996年01期

4 陳啟能;《年鑒》雜志的更名和史學研究的新趨向[J];史學理論研究;2000年02期

5 陳立柱;西方中心主義的初步反省[J];史學理論研究;2005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邢戰(zhàn)國;;周谷城的中國社會及社會史研究[J];理論界;2011年07期

2 趙騫;;基于對本校歷史專業(yè)師資隊伍分析基礎上的專業(yè)雙語教學問題探討[J];咸寧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f姝;應吉;;郭沫若主編《中國史稿》[A];郭沫若史學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2年

2 ;編后記[A];郭沫若史學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2年

3 手代木有兒;;梁啟超的史界革命與明治時期的歷史學——關于晚清的進化論和歷史觀[A];近代中國(第十四輯)[C];2004年

4 喬新華;;區(qū)域社會史研究中的比較史觀[A];山西區(qū)域社會史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5 楊婉蓉;;費正清與《中國新史》[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3年卷[C];2003年

6 趙慶云;;論早期近代史研究所的學術研究[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8年卷)[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歷史所 宋家鈺;《中國史稿》的編撰始末[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2 湖南衡陽師范學院 蕭平漢;王夫之的史論研究法[N];光明日報;2009年

3 光明日報史學編輯組;老樹新花香益濃[N];光明日報;2009年

4 劉家和;談中國人治世界史[N];光明日報;2003年

5 喬新華;近五十年來美國中國史研究的兩次轉向[N];光明日報;2004年

6 本報記者 劉立;一個國家的百年苦難與夢想[N];北京日報;2009年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 陳鐵健;品評人物:注重思想心理分析[N];北京日報;2010年

8 歷史所 林甘泉;50年的回憶和思考(續(xù))[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9 齊文穎;齊思和史學概論講義后記[N];中華讀書報;2007年

10 盧鐘鋒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新時期關于中國歷史發(fā)展道路的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何豐倫;論世界歷史進程中的全球化時代[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2 譚姝紅;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與新“左”派全球化理論的關系[D];黑龍江大學;2007年

3 王麗娟;論王桐齡的史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王榮祥;世界歷史、全球化與中國的跨越式發(fā)展[D];中共四川省委黨校;2007年

5 齊硯奎;近代經史嬗變過程中的陳黻宸[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魏連;雷海宗史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7 顧偉偉;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與全球化[D];蘭州大學;2008年

8 李波;呂思勉與《白話本國史》[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王燕;王世貞史學研究——兼論明代中后期的私人修史[D];蘇州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80043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180043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eeb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