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后期的李鴻章批判研究(1970
本文關鍵詞:“文化大革命”后期的李鴻章批判研究(1970-1976),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南京師范大學》 2011年
“文化大革命”后期的李鴻章批判研究(1970-1976)
李振
【摘要】:文化大革命后期所開展的對李鴻章的批判運動,是場打著學術招牌徹頭徹尾為政治服務的鬧劇。為了影射劉少奇、林彪、周恩來和鄧小平等一批黨和國家領導人,迎合現實政治斗爭的需要,李鴻章多次被送上大批判的祭壇,對其進行任意的撻伐和聲討,由此構成文化大革命后期史學界一道獨特的風景。這一現象的產生主要是建國后片面強調學術為政治服務所造成的惡果,而文化大革命前史學界對李鴻章的否定性評價實際上為文化大革命后期對李鴻章的大批判奠定了基礎。文化大革命后期,在大批判浪潮中李鴻章被批判成集劊子手、洋奴才、儒徒和賣國賊于一體的罪大惡極的歷史人物,其形象被徹底扭曲。歷史表明:文化大革命后期戴在李鴻章頭上的“劊子手”、“尊孔崇儒”、“洋奴才”、“賣國賊”等幾頂桂冠大多都是片面和污蔑之詞。它與實事求是的史學研究本旨相去甚遠。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K27;K092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魏敬民;“風慶輪”事件及其發(fā)生的內幕[J];黨史天地;2002年03期
2 王秋穎;;扮演李鴻章的點滴體會——演員手記[J];電影藝術;1964年03期
3 方海;批判洋奴哲學[J];國外醫(yī)學參考資料.口腔醫(yī)學分冊;1976年03期
4 王仁忱;;論洋務運動[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64年01期
5 厲思朔;近代中國的大投降派李鴻章[J];開封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5年03期
6 長春客車廠大批判組;洋奴哲學就是賣國哲學——批判鄧小平崇洋媚外的修正主義路線[J];吉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76年02期
7 王仁忱;;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清政府的洋務運動[J];歷史教學;1958年01期
8 史北;;關于洋務運動若干問題的討論綜述[J];歷史教學;1964年03期
9 梁效;;洋務運動與洋奴哲學[J];歷史研究;1975年05期
10 陳月清;;論洋務派經濟活動的實貭和作用——兼與姜鐸同志商榷[J];山東大學學報(歷史版);1962年S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寶曉;;關于中法戰(zhàn)爭時期李鴻章違旨問題考辨[J];安徽史學;2006年03期
2 周建波;西方股份公司制度在中國最初的實踐和評價——官督商辦企業(yè)的再評價[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3 姜虹;戰(zhàn)后蘇聯對中國東北的政策及其對中國革命的影響[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4 靳實;周曉紅;程英梅;;甲午戰(zhàn)爭中的魏光燾與牛莊防御戰(zhàn)[J];大連近代史研究;2006年00期
5 曹廣金;;赫魯曉夫時期中蘇經濟關系的特征及原由[J];黨史文苑;2011年24期
6 劉圣蘭;劉漢一;;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條件[J];黨史文苑;2012年10期
7 關威;關于李鴻章在中法戰(zhàn)爭中的幾個問題[J];大同高專學報;1996年02期
8 賈艷敏;;“百家爭鳴”與建國初期的歷史學[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8年02期
9 盛邦和;;海運、海商、海軍、海權——魏源世界意識中的“海國”理念[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10 郭鈺;;二戰(zhàn)后蘇聯對我國東北的雙重政策及其影響[J];福建黨史月刊;2011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邱志紅;;同光新政與派系紛爭研究述評[A];晚清政治史研究的檢討:問題與前瞻[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瑛;李鴻章與晚清條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奕霏;中國共產黨延安時期局部執(zhí)政的人民利益觀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3 高璐佳;中國共產黨延安時期學風建設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4 黃文治;鄂豫皖蘇區(qū)道路:一個民眾動員的實踐研究(1920-1932)[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衛(wèi)明;晚清中國對國際法的運用[D];復旦大學;2011年
6 賀永泰;中共中央西北局組織系統研究:1941-1954年[D];復旦大學;2011年
7 龐超;和諧社會構建視野下農民政治參與問題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8 任方;美國在朝鮮戰(zhàn)爭中的軍事戰(zhàn)略決策[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楊實生;清流與晚清政治變革[D];湖南大學;2011年
10 顏小華;美北長老會在華南的活動研究(1837-1899)[D];暨南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倫瑩瑩;毛澤東的干部教育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孔林林;抗戰(zhàn)時期山東婦女運動和婦女生活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弘;“文革”時期英模文化的歷史解讀[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吳劍宇;甲午戰(zhàn)爭對中國海權的戰(zhàn)略啟示[D];吉林大學;2011年
5 胡志輝;黨領導的農業(yè)稅改革簡論[D];南開大學;2011年
6 伍紅香;西南地區(qū)的洋務工礦業(yè)(1861-1895)[D];西南大學;2011年
7 童昉皓;試析中法戰(zhàn)爭之“乘勝即收”[D];南京大學;2011年
8 高波;李鴻章形象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譚娜娜;建國初期我國婚姻立法及其實踐研究(1949-1956)[D];天津商業(yè)大學;2011年
10 陳東杰;李鴻章“和戎”思想及其在邊防建設中的實踐[D];新疆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介文;;明代黎族人民起義原因探討[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5年03期
2 南躍;一九三三年桂北瑤民起義[J];民族研究;1959年07期
3 胡昭曦;元代蒙古族人民起義初探[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7年01期
4 劉錫淦;關于一八六四年伊犁人民起義的幾個問題的商榷[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1980年01期
5 趙繼顏;;略論兩宋之際的山東人民起義[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4年02期
6 曉白;;古巴人民起義的一艘英雄艇[J];文物;1964年11期
7 陳濟時;;清代中期各族人民起義圖[J];歷史教學;1981年06期
8 ;印度人民大起義(1857-1859年的)性質及其在近代史上的意義[J];史學月刊;1957年05期
9 柳春藩;北魏末各族人民大起義初探[J];人文雜志;1960年02期
10 王恒杰;;1801年云南傈僳族人民反封建起義[J];歷史教學;1963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侯紹莊;;紀念“南籠起義”[A];布依學研究(之三)——貴州省布依學會第二屆年會暨第三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1年
2 金安江;;從南籠起義看近代布依族地區(qū)的民族關系[A];布依學研究(之三)——貴州省布依學會第二屆年會暨第三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1年
3 秦廷華;;王囊仙起義與清廷在黔西南地區(qū)的政策變化[A];布依學研究(之三)——貴州省布依學會第二屆年會暨第三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1年
4 黃修義;;南籠起義 名垂青史[A];布依學研究(之四)——貴州省布依學會第三次年會暨第四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3年
5 郭預衡;;再談對辛棄疾評價的一個問題[A];首屆辛棄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87年
6 劉精誠;;北魏末年人民起義與東魏北齊、西魏北周的改革[A];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4年
7 楊學涯;王萬里;;淺析太平天國北伐時期直隸中南部的地主團練[A];太平天國北伐史論文集[C];1983年
8 伍長勝;;淺析南籠布依族起義爆發(fā)的原因[A];布依學研究(之三)——貴州省布依學會第二屆年會暨第三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1年
9 王興賦;;略論嘉慶二年布依族農民起義失敗的原因[A];布依學研究(之三)——貴州省布依學會第二屆年會暨第三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1年
10 顏勇;范麗霞;;論“南籠起義”社會背景、經驗教訓及歷史意義[A];布依學研究(之三)——貴州省布依學會第二屆年會暨第三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秦海波;[N];中國民族報;2007年
2 ;[N];人民日報;2008年
3 張式成;[N];郴州日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秦蓓蓓;[N];經濟觀察報;2010年
5 于山;[N];人民日報;2005年
6 殷敘彝 編譯;[N];社會科學報;2005年
7 李學江;[N];人民日報;2007年
8 ;[N];文藝報;2007年
9 班瑋;[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10 班瑋;[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田小雄;論清末禁煙運動對清末新政的影響[D];吉林大學;2012年
2 陳先教;明神宗人格述論[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關鍵詞:“文化大革命”后期的李鴻章批判研究(1970-1976),,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793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179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