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史研究的理論與實踐(1900
本文關鍵詞:文化史研究的理論與實踐(1900—1949),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文化史研究的理論與實踐(1900—1949)
【摘要】:本文旨在回顧和檢討1900—1949年間中國學術界有關文化史研究的理論(特別是來自西方的文化史理論)與實踐,通過梳理其發(fā)展脈絡,總結其成就得失,,從一個側面揭示中國史學走向現代化的途徑和特點。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力求做到歷史與邏輯的統(tǒng)一,即把文化史研究置于整個20世紀前期社會變遷和中西文化交流沖撞的背景下,通過對各時期文化史研究理論和實踐的系統(tǒng)考察,來揭示這一史學分支學科形成與發(fā)展的基本趨勢及特點,以便為今日的文化史研究和文化建設提供有益的借鑒。全文除“導言”部分的學術史回顧和論文研究思路說明外,正文凡四章:第一章為“文明史觀啟示下的史學新視野(1900—1915)”,主要討論清末以后國外“文明史觀”及其理論的傳入對中國史壇的影響。文中首先考察了英國巴克爾和日本福澤諭吉的文明史研究理論輸入及其內涵,認為其核心思想是把歷史的進步作為研究對象,采用自然科學的實證方法,以實現史學的科學化。當然,巴克爾與福澤諭吉是不同的。前者所探究的歷史進步是對當時英國強大的炫耀和對科學的崇信,后者則是對進步的苛求和對科學的實驗。進而分析了梁啟超、章太炎和陳黻宸等人的中國通史編纂的設想;并對梁啟超的《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劉師培的《周末學術史序》、蔡元培的《中國倫理學史》的學術史和張亮采的《中國風俗史》的風俗史等史學著作做了評述。第二章為“新文化運動與文化史研究(1915—1927)”。探究了“五四”期間國內文化史研究風氣日盛的原因,
本文關鍵詞:文化史研究的理論與實踐(1900—1949),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765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176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