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與歷史理解
本文選題:集體記憶 切入點:歷史理解 出處:《史學理論研究》2012年03期
【摘要】:正"記憶"這一術(shù)語在當今得到了廣泛和有爭議的傳播。它被認為是一種對真實性和真相有著特別夙求的特權(quán)話語,不僅進入到史學領域,也成為文化史研究中的一個最重要的詞匯之一。但是,與記憶相關的不確定性對我們的歷史理解有何教益?或者反過來說,歷史對于我們的記憶又有何教益?霍布斯鮑姆曾指出,歷史研究和歷史書寫在追求普遍性和特殊的認同夙求之間徘徊不
[Abstract]:The term "memory" is now widely and controversial.It is considered to be a special privileged discourse for truth and truth. It not only enters the field of history, but also become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ords in the study of cultural history.But what are the lessons of memory-related uncertainty for our historical understanding?Or on the other hand, what lessons does history have for our memory?Hobbsbaum once pointed out that the study of history and the writing of history lingered between the pursuit of universality and the pursuit of a special identity.
【作者單位】: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歷史系;
【分類號】:K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鐘春翔;論歷史研究中歷史學家的主體參與[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2 F.菲雷 ,陸象淦;歷史研究中的社會科學方法與"全面的歷史"[J];國外社會科學;1987年03期
3 李增洪 ,馮占惠;社會史研究的意義[J];齊魯學刊;1993年04期
4 陳才俊;;史學的品格與歷史學家的使命——章開沅教授訪談錄[J];史學月刊;2007年04期
5 雷頤;;為歷史填空[J];雜文月刊(選刊版);2009年02期
6 金利杰;周鞏固;;性別視角下的集體記憶——格爾達·勒納女性主義歷史記憶理論探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7 黃悅;;神話歷史:一個跨學科的新視角[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8 沈堅;法國史學的新發(fā)展[J];史學理論研究;2000年03期
9 黃凱鋒;;歷史認識中的評價活動及其邊界[J];社會科學;2008年08期
10 段文艷;;符號象征·集體記憶與民眾信仰研究[J];中國城市經(jīng)濟;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凱鋒;;歷史評價與歷史認識[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2 張榮明;;歷史學是否科學——以阿克頓史學為例[A];史海偵跡——慶祝孟世凱先生七十歲文集[C];2005年
3 沈志華;;歷史研究與檔案的開放和利用——冷戰(zhàn)國際史研究中的案例種種[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4 劉森林;;評實踐的主體性解釋模式[A];全國"唯物史觀的理論創(chuàng)新"與"馬克思主義實踐理論的當代意義"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胡文謙;;數(shù)學教學中的學生主體性探索[A];重慶工程圖學學會第十四屆圖學研討會交流暨第二屆CAD應用、CAI軟件演示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4年
6 莊柏泉;王吉;;探索主體性教學規(guī)律[A];高教科研2006(中冊:教學改革)[C];2006年
7 王學輝;;行政相對人的主體性回歸及其法治意義——“5.12地震”展現(xiàn)的行政法治化契機[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8 李紅霞;;在多媒體英語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A];中國教育技術(shù)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王羅忠;;數(shù)學教學凸現(xiàn)學生主體性芻議[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5年小學數(shù)學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10 侯林平;;我國近十年來譯者主體性研究的回顧與反思[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沈堅 浙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法國記憶史視野下的集體記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本報特約評論員、作家 肖復興;如何面對重拍經(jīng)典[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3 祝勇(作家);集體記憶中的個體隱秘回憶[N];中國圖書商報;2006年
4 鄭文;歷史研究與歷史學家的現(xiàn)實關懷[N];中華讀書報;2002年
5 祝勇;集體記憶中的隱秘回憶[N];安慶日報;2006年
6 杜霞(在讀文學博士);苦悶的性質(zhì),是相同的[N];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
7 記者 李晉悅;建筑師更應該為城市集體記憶負責[N];中華讀書報;2005年
8 周思明;書寫改革先行者的悲壯史詩[N];深圳商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張晉鋒 實習記者 何曉詩;上影08年創(chuàng)作:“多片種”產(chǎn)業(yè)鏈[N];中國電影報;2008年
10 晉文;一部全民抗戰(zhàn)的集體記憶[N];人民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國良;顧頡剛史學思想的認識論解析[D];山東大學;2007年
2 賴國棟;歷史記憶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3 艾娟;知青集體記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楊金華;走向主體間性的理解[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5 李根;論卡羅·金茲堡文化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6 陶宇;單位制變遷背景下的集體記憶與身份建構(gòu)[D];吉林大學;2011年
7 田俊峰;不確定性條件下供應鏈管理優(yōu)化模型及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5年
8 張營;我國通貨膨脹率波動、不確定性與宏觀經(jīng)濟運行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9 葉忠;教育與就業(yè)關系的不確定性[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10 陳s,
本文編號:17129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1712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