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前期新史學鄭樵接受史之分析
本文選題:世紀前期 切入點:鄭樵 出處:《史學月刊》2017年0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按照接受美學的觀點,文本的意義,是在讀者閱讀的具體過程中不斷生成的。在中國古代史學史譜系所處位置并不顯赫的鄭樵,進入20世紀后獲得新的接受和解讀,其學術地位空前提高,甚至被認為是與司馬遷并稱的中國最有成就的史學家。在20世紀前期對鄭樵的接受中,民族主義和西方史學文化在場下的比較,在其接受歷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也是最顯著的特點,而所謂具有西方"科學"及"新史學"的精神,則是鄭樵為新史學所接受的重要因素。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view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the meaning of the text is constantly generated in the concrete process of readers' reading. Zheng Qiao, who is not in a prominent position in the genealogy of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has received new acceptance and interpretation since 20th century. His academic status has never been improved, even being regarded as the most accomplished historian in China with Si Maqian. In his early acceptance of Zheng Qiao in 20th century, nationalism and Western historiography and culture were compared off the fiel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nd is the most prominent feature in the history of its acceptance, and the so-called spirit of "science" and "new historiography" in the Wes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ccepted by Zheng Qiao for the new historiography.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易學文化研究院;
【基金】:北京師范大學自主科研基金項目“鄭樵學術接受史:南宋至20世紀前期史學批評中的鄭樵研究”(SKZZY2015039)
【分類號】:K0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查金萍;;對“接受史研究”應在寬容中接受——與袁曉薇博士商榷[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2 宮白云;;接受史[J];延安文學;2014年02期
3 宮白云;;接受史(七首)[J];詩歌月刊;2014年03期
4 黃斌;;對電影的個人接受史[J];長江文藝;2006年11期
5 曾軍;接受的復調——關于巴赫金接受史研究方法的幾點思考[J];云夢學刊;2003年01期
6 黃明;有自己作為的“接受史”——《接受的復調——中國巴赫金接受史研究》在接受史研究上的意義[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7 郭自虎;;從作家并稱的接受分野看文學接受史中的道德評價因素[J];東方叢刊;2008年02期
8 文美;;《文學美學與接受史研究》出版[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9 陳文忠;;走出接受史的困境——經典作家接受史研究反思[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10 陳文忠;;為接受史辯護——《中唐元和詩歌傳播接受史的文化學考察》的學術意義[J];文學與文化;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朱易安;;李白接受史中的文本閱讀和替代閱讀[A];中國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國李白研究會第十一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陳文忠;接受史:文學史研究的新領域新熱點[N];人民政協報;2002年
2 ;鞍山市人大常委會關于接受史明武同志辭去鞍山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職務請求的決定[N];鞍山日報 ;2007年
3 本報記者 孫妙凝;從接受史角度研究李清照[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4 陶喻之;“張騫泛槎”典故唐代接受史[N];東方早報;2014年
5 張豐君;在運動狀態(tài)下透視文學史[N];光明日報;2002年
6 陳瑜;《接受的復調》——接受史研究的重要突破[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7 張穎;從讀者角度考察文學發(fā)展[N];光明日報;2003年
8 王曉平;《西游記》的接受史[N];中華讀書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劉捷;《山海經》接受史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2 文浩;接受美學在中國文藝學中的“旅行”:整體行程與兩大問題[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3 陳偉文;清代前中期黃庭堅詩接受史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嬌嬌;接受美學視域下《阿Q正傳》接受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6年
2 束振文;韓愈的《史記》接受研究[D];揚州大學;2016年
3 王彬;《懷舊》接受史研究[D];青島大學;2007年
4 郭曉明;司馬相如接受史——漢魏晉南北朝時期[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5 宋兵;清真詞接受史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李瑩;接受美學影響下的中國文學接受史研究及未來走向的思考[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7 李偉;李清照接受史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8 董繼兵;阮籍詩歌接受史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9 杜鳳俠;六朝阮籍《詠懷》詩接受史[D];清華大學;2006年
10 蘇俊yN;北宋后末期黃庭堅詩歌接受史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6406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1640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