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物質(zhì)文化史研究的興起及其影響
本文選題:西方史學 切入點:物質(zhì)文化史 出處:《史學理論研究》2017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物質(zhì)文化史是西方史學界近年來新興的一個研究領域。物質(zhì)文化史的研究力圖突破"新文化史"的文本束縛,利用本不受歷史學家們重視的物質(zhì)載體作為研究對象,更深層次地探討物質(zhì)載體背后承載的文化價值與意義。它并沒有統(tǒng)一的研究模式與分析框架,除了研究傳統(tǒng)的物質(zhì)載體與人的關系之外,歷史學家們更希望能夠擺脫"西方中心論"的影響,將物質(zhì)文化的研究范疇拓展到更廣闊的地理空間里去。物質(zhì)文化史研究的興起,不僅深化與拓展了傳統(tǒng)史學的研究領域,而且也在不斷推動歷史書寫方式的改變。但是,研究所需物質(zhì)載體與特定時空環(huán)境的缺失以及實踐操作上的一些限度,也會給物質(zhì)文化史的進一步深入研究帶來影響。
[Abstract]:Mater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is a new research field in western historiography in recent years. The study of mater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tries to break through the text shackles of "new cultural history" and make use of the material carrier which is not attached importance to by historians. It does not have a unified research model and analysis framework, except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al material carriers and human beings. Historians hope to get rid of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centrism" and expand the scope of material and cultural research to a wider geographical space. The rise of mater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not only deepens and expands the research field of traditional historiography, However, the lack of material carrier and specific spatio-temporal environment and some limitations in practice will also affect the further study of mater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作者單位】: 信陽師范學院歷史文化學院;
【基金】:信陽師范學院“南湖學者”高層次人才獎勵計劃暨引進優(yōu)秀博士科研啟動課題經(jīng)費(項目編號:905-15037)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K09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俞金免;;“新文化史是西方史學的第六次轉(zhuǎn)折”?——評周兵著《新文化史:歷史學的“文化轉(zhuǎn)向”》[J];史學理論研究;2013年03期
2 梁景和;黃巍;;西方新文化史述略[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3 孟悅;;什么是“物質(zhì)”及其文化?(上)——關于物質(zhì)文化研究的斷想[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8年01期
4 楊豫,李霞,舒小昀;新文化史學的興起——與劍橋大學彼得伯克教授座談側(cè)記[J];史學理論研究;2000年01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劉新成;;日常生活史:一個新的研究領域[N];光明日報;2006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肖文超;;西方物質(zhì)文化史研究的興起及其影響[J];史學理論研究;2017年03期
2 魏本權(quán);;新文化史與中國紅色文化研究[J];紅色文化學刊;2017年01期
3 白文碩;;論《蟠虺》的文化意義[J];小說評論;2016年05期
4 張龍;;編纂新文化史——以彼得·伯克思想研究的敘事方式為視角[J];藝術(shù)科技;2016年05期
5 胡策;;城鎮(zhèn)化進程中的文化同質(zhì)化與高等教育關聯(lián)性分析應對[J];學海;2015年06期
6 張廣智;;三論二十世紀中西史學交流史[J];歷史教學問題;2014年06期
7 王亮;;理論與方法的推陳出新——新文化史研究綜述[J];史學月刊;2014年09期
8 劉京京;;教育史學研究的路徑轉(zhuǎn)向——基于新文化史學的研究視角[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年19期
9 李艷莉;;身體:重構(gòu)教育活動的另一可能——身體史視域下的教育活動史研究[J];教育學術(shù)月刊;2014年05期
10 何流;;文物基礎術(shù)語混用或替代引發(fā)的思考[J];中國科技術(shù)語;2013年06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江文君;;西方新文化史簡析[J];國外社會科學;2008年04期
2 周兵;;精彩紛呈的新文化史[J];歷史教學問題;2007年01期
3 周兵;西方新文化史的興起與走向[J];河北學刊;2004年06期
4 李宏圖;當代西方新社會文化史述論[J];世界歷史;2004年01期
5 彼得·伯克,劉華,李宏圖;西方新社會文化史[J];歷史教學問題;2000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健行;宋代文化史研究的新突破──《兩宋文化史研究》讀后[J];浙江社會科學;2000年01期
2 蔡罕;《兩宋文化史研究》評述[J];浙江學刊;2000年01期
3 方勇;;文化史研究的榜樣[J];出版廣角;2000年06期
4 張昭軍;文化研究與文化史研究初探[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5 陳啟云;關于思想文化史研究[J];開放時代;2003年06期
6 谷樹新;文化與文明的甄別——文化史研究的理論前提[J];遼東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7 黃興濤;;文化史研究的省思[J];史學史研究;2007年03期
8 ;從文化史到社會文化史[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9 汪武軍;;中華文化史研究的學術(shù)巨著——評《中國隱逸文化史》[J];前沿;2010年24期
10 左玉河;;著力揭示社會現(xiàn)象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J];晉陽學刊;201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左玉河;;20年來的中國近代文化史研究[A];中國現(xiàn)代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任道斌;;間野潛龍《明代文化史研究》簡介[A];明史研究論叢(第五輯)[C];1991年
3 李長莉;;交叉視角與史學范式——“社會文化史”回顧與展望[A];過去的經(jīng)驗與未來的可能走向——中國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4 李長莉;;交叉視角與史學范式——“社會文化史”回顧與展望[A];過去的經(jīng)驗與未來的可能走向——中國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5 萬繩楠;;對文化史研究的思考[A];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三屆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2年
6 周均平;;審美文化史研究的當代意義[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08年卷)——理論創(chuàng)新時代:中國當代文論與審美文化的轉(zhuǎn)型[C];2008年
7 張昭軍;;復興之路: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文化史研究[A];2012·學術(shù)前沿論叢——科學發(fā)展:深化改革與改善民生(上)[C];2012年
8 王國平;;謝本書云南文化史研究述評[A];謝本書史學研究評述[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仲民;文化史研究的系譜和反思[N];東方早報;2010年
2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任放;開創(chuàng)文化史研究的新范式[N];北京日報;2014年
3 呂紹剛;尋找文化史上的“失蹤者”[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
4 主持人 本報記者 危兆蓋;社會文化史:史學研究的又一新路徑[N];光明日報;2010年
5 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研究所 張煒;文化史何以出“新”[N];團結(jié)報;2010年
6 張國旺;喜見元代文化史研究結(jié)碩果[N];光明日報;2010年
7 彭剛(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新史學:整體歷史變得越來越不可能[N];中國圖書商報;2010年
8 山西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 楊峰;中國新文化史研究進展及特點[N];光明日報;2013年
9 王建偉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縱觀近代新文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10 本報記者 耿雪 曾江;“新文化史”給我國史學研究帶來了什么?[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鄭先興;文化史研究的理論與實踐(1900—1949)[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李根;論卡羅·金茲堡文化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3 周兵;當代西方新文化史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冰;文化哲學視野下的文化史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8年
2 丁敏;林·亨特新文化史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6214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1621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