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史學理論論文 >

一種關于世界史觀念的歷史考察

發(fā)布時間:2018-03-07 01:04

  本文選題:世界史觀念 切入點:普遍史 出處:《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世界史觀念有怎樣的來歷?在對思想史材料作歷時性梳理的基礎上,進行理論性概括和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近代以來,世界史觀念經(jīng)歷了三個主要發(fā)展階段。第一階段到20世紀以前,這個時期的世界史觀念是一元的、進步的和樂觀主義的,思辨多于分析,并通常帶有目的論指向,可稱為"哥德巴赫式猜想"式的。第二階段是20世紀上半葉,一是分析性的批判,二是思辨性的重建,實質是對普遍史觀念所作的反思,可稱為"哥白尼式革命"式的。20世紀下半葉以降為第三階段,表現(xiàn)為全球史觀,可稱為"哥倫布式交流"式的。這三個發(fā)展階段一方面表現(xiàn)了學術研究的進步,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理論張力的逐步減弱。
[Abstract]:What is the origin of the concept of world history? On the basis of a diachronic combing of the material of the history of thought, it is found that the concept of world history has gone through three main stages of development since modern times, from the first stage to before 20th century. The idea of world history in this period was monolithic, progressive and optimistic, more speculative than analytical, and usually teleological, and could be called "Goldbach conjecture". The second stage was in the first half of 20th century. One is analytical criticism, the other is speculative reconstruction. In essence, it is a reflection on the concept of universal history, which can be called the "Copernican Revolution"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These three stages of development, on the one hand, show the progress of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other hand, they also reflect the gradual weakening of theoretical tension.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
【分類號】:K0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洵,陳徽;康德的普世倫理之善惡概念[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2 張能為;伽達默爾“第三次啟蒙”與現(xiàn)代科學化時代[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3 李昭昊;墨翟和平觀的哲學基礎[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4 李家成;論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5 李鳳鳴,王為東;皇權政治與清末法律近代化[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6 蔣保;影視史學芻議[J];安徽史學;2004年05期

7 李子華;教師的教育機智及其培養(yǎng)[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8 胡文木;論法治與人性——兼論“人性惡”理論之得失[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9 易蘭;歷史敘述的客觀與主觀[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10 杜家貴;歷史主體的能動性與受動性[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春青;;文學的與歷史的:對兩種敘事方式之關系的思考[A];和諧社會自主創(chuàng)新與文化交融——2006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上卷)[C];2006年

2 謝勤亮;;影像與歷史——“影視史學”及其實踐與試驗[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3 田鵬穎;;21世紀:社會技術的世紀——為后“弗蘭西斯·培根計劃”時代而計劃[A];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與和諧社會建設研究——第二屆全國“科技與社會發(fā)展”中青年南方論壇論文集[C];2007年

4 蔣風冰;盛曉明;;生態(tài)運動的實踐智慧——深生態(tài)運動的阿倫特方案[A];全國科學技術學暨科學學理論與學科建設2008年聯(lián)合學術年會浙江大學論文集[C];2008年

5 洪峻峰;;從中國現(xiàn)代思想范式的建立看嚴復的影響與地位[A];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嚴復誕辰150周年紀念論文集[C];2004年

6 倪梁康;;時間·發(fā)生·歷史——胡塞爾對它們之間內在關聯(lián)的理解[A];現(xiàn)代德國哲學與歐洲大陸哲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7 王中江;;進化主義與中國近代的保守、漸進與激進[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國[C];2005年

8 景海峰;;中國文化形象的世紀性轉折[A];紀念孔子誕生255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卷二)[C];2004年

9 景海峰;;全球化背景下的儒家倫理反思[A];國際儒學研究(第十五輯)——2006國際儒學論壇論文集[C];2006年

10 常金倉;;中國史學的現(xiàn)代使命[A];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第二輯)——首屆“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專輯[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海峰;阿多諾的“否定的辯證法”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2 叢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觀與近代自由主義[D];天津師范大學;2001年

3 田彤;轉型期文化學的批判[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4 劉君栩;資本與生產力關系的哲學審視[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5 劉驚鐸;道德體驗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6 何玉興;社會群體溝通平衡問題學理資源探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余涌;道德權利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楊平;康德與中國現(xiàn)代美學思想[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劉文勇;價值理性與中國文論[D];四川大學;2002年

10 錢永生;論墨子思想結構的生成[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健;康德的啟蒙思想及其對德國現(xiàn)代化進程的影響[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2 李巧蘭;論社會的歷史性——人、自然、價值視野的統(tǒng)一[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3 周紅陽;刑法和人性:西方思想的批判性閱讀[D];湘潭大學;2001年

4 季岸先;沃爾什歷史認識的客觀性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5 鄢莉;新時期歷史小說創(chuàng)作類型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6 艾戰(zhàn)勝;波普爾理解理論的理解[D];中南大學;2002年

7 張進生;論鄧小平的法治思想[D];中南大學;2002年

8 范偉;哲學視野中當代中國法治的合理性及其實現(xiàn)[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9 羅立軍;章學誠道學史觀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10 李祖德;40年代現(xiàn)代主義詩歌的啟蒙敘事和現(xiàn)代性話語[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相似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金利杰;格爾達·勒納女性主義史學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57725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157725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fd9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