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術與政治之間——王國維學術取向論略
本文關鍵詞: 學術取向 中西學比較 經世致用 德治 出處:《學術月刊》2014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在前期的學術生涯中,王國維沉浸于西方哲學,專心于學術思辨,用西方的哲學思想來闡釋中國文化,強調學術獨立,并能比較理性地看待中西學之間的差異和各自的不足,進而提出"學無中西"的觀點。辛亥革命后,由于時局的變化,王國維的學術取向發(fā)生了重要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學術領域由哲學和文學轉向古史研究;與西學基本絕緣,對西學的認識有了重要的改變;不再把學術與政治截然分開,而是將兩者結合起來考慮問題。特別是他還在學術研究中寄托著自己的政治意向,希望用傳統(tǒng)的德治來解決當時的現(xiàn)實問題。這種政治傾向在同時代的學人中是一種帶有群體性的現(xiàn)象。
[Abstract]:In his early academic career, Wang Guowei was immersed in western philosophy, absorbed in academic speculation, interpreted Chinese culture with western philosophical ideas, emphasized academic independence, and could reasonably view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learning and their respective shortcomings. After the Revolution of 1911, due to the chang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Wang Guowei's academic orientation has undergone important changes, mainly as follows: the academic field has changed from 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 to the study of ancient history; There has been an important change in his understanding of western learning; he no longer separates scholarship from politics, but combines the two to consider problems. In particular, he also holds his own political intentions in his academic research. It is hoped that the traditional rule of virtue will be used to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the time. This political tendency is a kind of group phenomenon among the contemporary scholars.
【作者單位】: 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分類號】:K09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雷鳴;陳獨秀與光復會關系考述[J];安徽史學;2005年04期
2 王應憲;;清代“實事求是”學風的復興與沉寂[J];安徽史學;2007年06期
3 吳懷祺;;時代的期待與史學的自覺[J];安徽史學;2011年01期
4 沈寂;;章太炎與端方關系案[J];安徽史學;2012年03期
5 梁潔;;近代中國接受實證主義史學的因緣[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6 李春萍;;從“中學”到“國學”:中國傳統(tǒng)學術的學科化路徑[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1年02期
7 高福順,桑秋杰;關于“中國古代史”與“中國歷史地理”課程合并研究的幾點思考[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8 謝桃坊;;批評今文經學派——劉師培在四川國學院[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9 嚴海建;;抗戰(zhàn)后期的通貨膨脹與大后方知識分子的轉變——以大后方的教授學者群體為論述中心[J];重慶社會科學;2006年08期
10 盧毅;;錢玄同與近代語言文字改革[J];重慶社會科學;2007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翟廣順;;王國維譯介西方教育學說的嬗變歷程[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單周堯;;《春秋左傳讀敘錄》的評價問題[A];《春秋》三傳與經學文化[C];2009年
3 付清海;;論光復會的瓦解及對民初政治的影響[A];近代中國(第十五輯)[C];2005年
4 張學繼;;探索體國經野之方略——110年來有關我國一級政區(qū)改革方案評議[A];近代中國(第十五輯)[C];2005年
5 沈建中;;孫中山與青天白日旗——從革命理想到政治圖騰[A];“孫中山與近代中國的開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夏曉虹;;“五四”白話文學的歷史淵源[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文學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7 段曉華;暢洪f;錢超塵;張其成;;章太炎醫(yī)學思想師承淵源[A];第十一屆全國中醫(yī)藥文化學術研討會;第十屆全國易學與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羅檢秋;;西潮沖擊下晚清漢學的調適與演進[A];傳統(tǒng)思想的近代轉換[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來容;院士制度與民國學術[D];南開大學;2010年
2 胡鋒;黎元洪與民初政局[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3 何建國;領袖著作與意識形態(tài):孫中山著作的出版與傳播研究(1919—1949)[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成慶;晚清的歷史意識與烏托邦意識[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閻乃勝;杜亞泉與中國近代科學教育[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陸胤;近代學術的體制內進路[D];北京大學;2011年
7 彭春凌;儒教轉型與文化新命[D];北京大學;2011年
8 周常林;羅振玉與清末民初歷史文獻學[D];蘭州大學;2011年
9 朱維;王國維文學批評的接受史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10 劉海靜;20世紀前半期的清學史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運元;章太炎與湖南省憲運動[D];湘潭大學;2010年
2 林煦;從王國維到王元化[D];西北大學;2011年
3 劉開普;晚清民國學界師徒關系之守與變[D];北京大學;2011年
4 段海鳳;近代中國新型知識分子的資本主義觀[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徐建;王國維經學研究[D];濟南大學;2011年
6 傅,
本文編號:15560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1556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