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史學理論論文 >

從德國范式看公眾史學爭議的起因、進程與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7-10-24 19:25

  本文關鍵詞:從德國范式看公眾史學爭議的起因、進程與影響


  更多相關文章: 公眾史學爭議 德國范式 社會文化發(fā)展


【摘要】:公眾史學爭議是圍繞在公眾史學的內(nèi)容、表現(xiàn)或影響方面且具有公共性的史學爭議。20世紀德國重大公眾史學爭議的歷史表明:它往往牽涉到重大的歷史認知問題,關系到一個民族的自我理解;它常常借助公共媒體,直接而迅速地引發(fā)一場從感性到理性的輿論交鋒;它既是時代精神的產(chǎn)物,又反過來成為引人關注的社會文化發(fā)展風向標,擁有著不可小覷的政治影響力。正因如此,認識與分析公眾史學爭議的起因、進程和影響,應該成為公眾史學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系;
【關鍵詞】公眾史學爭議 德國范式 社會文化發(fā)展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聯(lián)邦德國史學研究——以關于納粹問題的史學爭論為中心”(項目號:12JJD770015)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K091
【正文快照】: 學界內(nèi)外,公眾史學(public history)日益成為廣受關注的熱點話題。從概念辨析到現(xiàn)象述評,從實踐反思到學科探索,公眾史學已初步開辟出研究的新天地。不過,公眾史學爭議(public history controversy)作為其中頗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卻還未得到中國學者的充分重視,缺少進一步的學理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孟鐘捷;;“獨特道路”:德國現(xiàn)代歷史研究的范式轉(zhuǎn)變與反思[J];歷史教學問題;2009年04期

2 邵鴻;;當代史學的公共面向和大眾參與——對曹操墓認定風波的初步分析[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董子銘;李芙蓉;;從“百家”到“百姓”——一個紙媒與電媒聯(lián)姻的神話[J];編輯之友;2008年05期

2 李曉靈;;《百家講壇》的文化解讀[J];東南傳播;2007年12期

3 田仲勛;;科學理性、道德冷漠與現(xiàn)代性——鮑曼對現(xiàn)代性兩副面孔的反思[J];甘肅理論學刊;2008年02期

4 唐靖;;非正常時期理想主義與群體暴力的悖論——以法德兩國為例[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5 朱美娣;集體的平庸與墮落——從南京大屠殺和奧斯威辛集中營看法西斯的群體心理[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6 張志榮;周曉雷;;上饒集中營是否等于“東方的奧斯威辛”——關于上饒集中營旅游主題形象定位與開發(fā)的思考[J];理論學刊;2008年01期

7 邵鴻;;傳媒時代與大眾史學——以當前“大眾歷史熱”為中心[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8 閆婷;;學習《百家講壇》,豐富歷史課堂[J];考試周刊;2012年44期

9 何中華;;現(xiàn)代性的政治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危機——政治文明與生態(tài)文明關系的一個觀察[J];理論學刊;2012年09期

10 盛亞軍;;近年來通俗史學的繁榮與專業(yè)史學的冷遇研究[J];內(nèi)江師范學院學報;2013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葛淑珍;猶太人抗擊“否認納粹屠猶”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2 孫克昱;《成唯識論》的析惡新視域[D];復旦大學;2010年

3 羅衡林;納粹統(tǒng)治時期德意志猶太人生存狀況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4 周鑫;種族衛(wèi)生學與納粹時期的德國醫(yī)學界[D];武漢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蘇德祥;關于貝爾森集中營審判案的若干思考[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2 林易;作為能動性之源的社會網(wǎng)絡[D];山東大學;2006年

3 王娟;論德國西占區(qū)的“再教育”政策[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4 何劍波;大眾傳播與人際傳播的互動[D];南昌大學;2007年

5 謝偉偉;大眾文化批評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分析[D];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08年

6 哈曉光;從大眾文化批判角度看《百家講壇》的娛樂性[D];遼寧大學;2008年

7 黃佳利;“易中天現(xiàn)象”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8 袁征;納粹政府的反猶政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9 周在娟;科學知識社會學視域中的曹操墓真?zhèn)沃疇嶽D];河南師范大學;2012年

10 劉麗娟;納粹德國的知識分子與大屠殺[D];鄭州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沃爾夫?qū)は聽?孟鐘捷,唐曉婷;德國史學界關于民族社會主義研究的回顧[J];德國研究;2002年04期

2 張沛;德意志特殊道路及其終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3 吳友法;德國1945年前政治與經(jīng)濟不同步發(fā)展原因探析[J];世界歷史;1998年04期

4 吳友法;1945年前德國資本主義社會演變的特點及政治與經(jīng)濟的不同步性[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定宜莊;;讀史與讀“人”[J];時代教育(先鋒國家歷史);2008年06期

2 傅紹良;;加強學術爭鳴 促進學科建設——訪著名歷史學家李文海教授[J];社會科學評論;2004年02期

3 劉爽;;中國歷史學轉(zhuǎn)型時期的特點及趨勢[J];學習與探索;1990年06期

4 彭南生;;原生態(tài)與歷史研究的原創(chuàng)性[J];學術月刊;2006年06期

5 郭少瓊;;關于史學家任務的一點雜想[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6期

6 夏祖恩;對《新史學》“中譯本序言”的異議[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02期

7 戴燕;心理歷史學論議[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8 雷戈;;經(jīng)驗、心靈與生命[J];重慶社會科學;2006年01期

9 廖玉玲;;歷史學與人類學融合的途徑——歷史文獻與田野調(diào)查的結合[J];傳承;2008年04期

10 肖雄;;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下的史學客觀性問題[J];湖南社會科學;2009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榮明;;歷史學是否科學——以阿克頓史學為例[A];史海偵跡——慶祝孟世凱先生七十歲文集[C];2005年

2 彭剛;;相對主義、敘事主義與歷史學客觀性問題[A];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研究[C];2009年

3 葛志毅;;序:歷史真諦在其人文內(nèi)涵而不在其是否是科學[A];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C];2004年

4 謝保成;;郭沫若史學研究三十年[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5 楊國強;周武;;陳旭麓教授與中國當代史學[A];時代與思潮(2)——中西文化沖撞[C];1989年

6 鄒兆辰;;史學批評與社會環(huán)境——以蘇聯(lián)史學在中國的命運為例[A];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研究[C];2009年

7 郝春文;;新方法 新領域 新手段——近30年來的中國歷史學[A];改革開放與理論創(chuàng)新——第二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文集[C];2008年

8 薛軍力;;對推進史學研究深入的一點想法[A];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三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2年

9 張劍平;;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 推動中國歷史學的新發(fā)展[A];河北省首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7年

10 胡如雷;;時代賦予歷史學家的中心使命[A];歷史與現(xiàn)實論稿[C];199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燦珍;讀史熱不等于史學熱[N];深圳商報;2006年

2 ;流動大學的跨國史[N];社會科學報;2008年

3 孫立新 于曉華;國家崇拜與民族災難[N];中華讀書報;2007年

4 鄭文;歷史研究與歷史學家的現(xiàn)實關懷[N];中華讀書報;2002年

5 陳恒 常程;知識的容器、觀念的傳承[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6 俞吾金;歷史主義與當代意識[N];文匯報;2010年

7 楊波;讓歷史重回公眾視野[N];解放日報;2004年

8 子雨;從西方的幾本歷史書看他們的歷史敘述特色[N];中華讀書報;2007年

9 記者 馬志瓊;史學研究要為中華民族全面復興服務[N];甘肅日報;2001年

10 唐小兵;旁觀者的自由介入[N];中華讀書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齊山德;蘇聯(lián)時期史學研究初論[D];吉林大學;2010年

2 王瑞;一個西方人眼中的中國[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3 李晶潔;丹尼爾·布爾斯廷的史學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4 周兵;當代西方新文化史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5 李根;論卡羅·金茲堡文化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6 王興斌;歷史事實的結構[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談麗;小阿瑟·施萊辛格史學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8 賴國棟;歷史記憶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9 彭國良;顧頡剛史學思想的認識論解析[D];山東大學;2007年

10 孫曉喜;觀念的歷史與歷史的觀念[D];吉林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顧曉玲;尹達史學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2年

2 馮會華;戰(zhàn)士與學者[D];山東大學;2008年

3 何榮毅;社會信息化與歷史研究方法的變革[D];山東大學;2008年

4 魏連;雷海宗史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5 張小忠;20世紀西方歷史相對主義論析[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6 崔璨;勒華拉杜里微觀史學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7 周翔;實踐:歷史學研究中人本主義視角與實質(zhì)主義視角的超越[D];廣西大學;2008年

8 徐延延;羅伯遜史學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袁立峰;詹京斯的后現(xiàn)代史學理論初探[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10 宋春霞;年鑒學派與西方史學科學化[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09019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109019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9ae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