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編纂研究—兼與《魏書》的比較
發(fā)布時間:2017-10-23 23:21
本文關(guān)鍵詞:《北史》編纂研究—兼與《魏書》的比較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北史 李延壽 魏書 歷史編纂 史學思想
【摘要】:《北史》是唐代史家李延壽所編纂的南北朝通史《南史》、《北史》中的一部,是二十四史之一,記載了從北魏到隋朝共二百多年的歷史,是研究南北朝歷史的一部重要文獻。《北史》是以《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為基礎(chǔ)匯編而成。在中國史學發(fā)展史上具有一定地位。論文以《北史》為中心,以《魏書》作為主要比較對象并兼論他書,選取《北史》的成書過程、體例特點、編纂方法以及思想傾向等幾個方面,通過與《魏書》等史書的比較從而對《北史》的編纂進行了多角度的考察。在體例上,《北史》以紀傳體裁貫通北朝的歷史,無論在外部形式還是內(nèi)部結(jié)構(gòu)上都有重要突破,對以后史家記錄分裂時期的歷史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在內(nèi)容撰述上,從本紀、列傳再到史論,《北史》對《魏書》都既有繼承也有改編。在具體的編纂方法上,《北史》對原有四書進行了改定、刪削以及增補的工作。對各書中自我回護、彼此詆毀的部分進行了修正,刪削了《魏書》等史書中文字繁冗之處,使敘事簡潔,同時又增補了不少原書以外的史料。任何史書都無法擺脫時代的束縛,《北史》在編纂過程中也突出地體現(xiàn)了當時社會以及作者的思想傾向。具體表現(xiàn)為以西魏為正統(tǒng)的正統(tǒng)觀念、重門閥崇新貴的門閥士族思想和矛盾的人事與天命觀。本文嘗試對《北史》的研究成果進行了總結(jié)和概括,對《北史》的體例特點、編纂方法、思想傾向等都進行了論述,力求全面地對《北史》的編纂成就進行較為深刻的研究
【關(guān)鍵詞】:北史 李延壽 魏書 歷史編纂 史學思想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K062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緒論10-18
- 1. 選題意義10-11
- 2. 研究現(xiàn)狀11-16
- 3. 研究思路16-18
- 第1章 李延壽與南、北二史的編撰18-23
- 1.1 家學淵源——李大師“編年以備南北”的著述之志18-20
- 1.2 追終先志——李延壽與《南史》、《北史》的成書20-23
- 第2章 《北史》的體例特點23-27
- 2.1 紀傳為體23-24
- 2.2 通史撰述24-27
- 第3章 《北史》與《魏書》在體例上的異同27-39
- 3.1《北史》對《魏書》本紀的繼承與補充27-29
- 3.2《北史》對《魏書》列傳的改編29-35
- 3.2.1《北史》對《魏書》“家傳”寫法的繼承29-30
- 3.2.2《北史》對《魏書》人物附傳的刪削與增補30-32
- 3.2.3《北史》在人物合傳的安排上與《魏書》不同32-34
- 3.2.4《北史》的類傳與《魏書》有所不同34-35
- 3.3《北史》對《魏書》史論的改定與增補35-39
- 第4章 《北史》的編纂方法39-56
- 4.1 連綴改定39-45
- 4.1.1 編次別代,共為部秩39-41
- 4.1.2 改定史事,據(jù)事直書41-45
- 4.2 除其冗長45-51
- 4.2.1 刪削詔書、奏議、表文等45-47
- 4.2.2 刪削各政權(quán)間交兵事宜47-48
- 4.2.3 列傳敘事簡凈48-49
- 4.2.4 刪之不當,,遺漏史料49-51
- 4.3 鳩集遺逸51-56
- 4.3.1 增補新史料51-53
- 4.3.2 采異聞入史53-56
- 第5章 《北史》在編纂中所體現(xiàn)的思想傾向56-62
- 5.1 正統(tǒng)觀——改《魏書》“以東為正”為“以西為正”56-58
- 5.2 門閥士族思想——重門閥崇新貴58-60
- 5.3 天命與人事——既信天命又重人事60-62
- 結(jié)語62-64
- 參考文獻64-67
- 致謝67-68
-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68
本文編號:10859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1085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