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世的修史與史學
發(fā)布時間:2017-10-19 22:18
本文關(guān)鍵詞:日本近世的修史與史學
【摘要】:日本近世的修史與史學是日本史學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的史學思想也影響了近代和現(xiàn)當代日本人的歷史邏輯,它也是日本思想文化史研究的重要課題。中國學界雖然對其發(fā)展概況有所介紹,但從整體上系統(tǒng)、細致分析的著述尚且缺乏。本文選擇該課題作為研究對象,在前人史學史研究基礎(chǔ)之上對日本近世史學進行細致梳理,又從思想文化史的視角分析日本近世史學同社會文化思潮的關(guān)系,力圖為我國細致研究日本史學史提供借鑒和參考。 全文以解析、闡釋歷史文獻為基本方法,綜合考慮時代背景對于修史與史學的影響,分析從近世確立到時代結(jié)束的修史過程、歷史著述、史學思想、每個時段史學的特征及影響,并具體解決以下的問題: 首先,梳理前代史學同近世史學的關(guān)系,分析近世史學同近代史學的關(guān)聯(lián),,從整個日本史學史的發(fā)展過程中,把握近世修史與史學的地位。 其次,從東亞傳統(tǒng)史學的近代轉(zhuǎn)型視角,分析近世修史的新形式,近世史學的新思想,并探究它與東亞傳統(tǒng)史學、西方近代史學的關(guān)系,進而總結(jié)日本近世史學的獨特性在轉(zhuǎn)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之后史學和思想的影響。 第三,在分析日本的史著時,論述近世的日本人如何看待本國的歷史,如何認識世界,并探究日本近世史學的民族性和世界性,追溯其同近代、現(xiàn)當代日本人歷史思想的關(guān)聯(lián)。 全文共分六個部分來具體闡述以上問題。緒章主要闡述選題緣由、研究對象、研究動向、研究方法、創(chuàng)新點及不足。第一章重點論述日本近世史學的文化生態(tài),概述近世之前日本修史與史學,并分析前代史學同近世史學的關(guān)聯(lián),分析近世史學的確立形成過程,并著重分析闡明致使近世史學繁榮的文化生態(tài);第二章主要論述近世官修史學的修史狀況,分析代表人物林羅山、林春齋的修史業(yè)績與史學思想,從中發(fā)現(xiàn)它的特性,進而探討官修史籍在近世史學史上的作用和地位。第三章著重分析藩修史籍《大日本史》的編修與影響。主要闡釋藩修代表史著《大日本史》的編修歷程、史著的體例、結(jié)構(gòu)、內(nèi)容、史觀、史論,探索它編修過程中變化反映的歷史思潮,進而論述《大日本史》對明治維新及近代日本的影響。第四章分析近世私撰史書的發(fā)展與特征,著重分析近世私撰史書的發(fā)展變化,從中梳理出階段性,并基于史家生平及著述思想、史著文本,具體分析每個階段的代表人物及史著,從中探尋各個階段的特色,闡述蘭學家、洋學家的西洋史著述,論述近世私撰史籍的影響。結(jié)語部分總結(jié)近世官修、藩修、私修史學之間的關(guān)系,指出它在日本史學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并從傳統(tǒng)史學轉(zhuǎn)型的角度闡明它同東亞傳統(tǒng)史學、西方近代史學之間的關(guān)系,進而論述它對于近代、當代日本人的歷史觀所產(chǎn)生的影響。 對大量史料文獻的使用和整理是全文的一大亮點,不僅充分地闡釋、說明了日本近世史學的具體問題,為繼續(xù)進行細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參考依據(jù)。而分析近世日本史學與中國史學、西方史學的關(guān)聯(lián),進而把握日本史學的轉(zhuǎn)型,也是全文側(cè)重論述的主題之一,這對于研究日本近代史學史以及追溯近現(xiàn)代日本史學動向的一些淵源,提供了一大參考。
【關(guān)鍵詞】:日本 近世 修史 史學
【學位授予單位】:南開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K093.13
【目錄】:
- 摘要5-7
- 要旨7-9
- Abstract9-12
- 目錄12-16
- 緒章16-29
- 第一節(jié) 選題緣由及研究意義16-19
- 一、 問題的提出16-19
- 二、 研究意義19
- 第二節(jié) 研究對象及方法19-22
- 一、 研究對象19-20
- 二、 研究方法20-22
- 第三節(jié) 關(guān)于研究課題的學術(shù)史22-27
- 一、 中國的相關(guān)研究著述22-24
- 二、 日本學界的相關(guān)著述24-27
- 第四節(jié) 研究內(nèi)容、創(chuàng)新點與不足27-29
- 一、 論文結(jié)構(gòu)及主要內(nèi)容27-28
- 二、 創(chuàng)新點和不足28-29
- 第一章 日本近世史學發(fā)展的文化生態(tài)29-72
- 第一節(jié) 日本近世之前的史學29-46
- 一、 日本史學之始——口述歷史向文字歷史的轉(zhuǎn)型時代29-32
- 二、 本土歷史與外來文化嫁接的時代32-40
- 三、 物語風歷史與宗教史論結(jié)合的時代40-44
- 四、 武家修史的開端44-46
- 第二節(jié) 近世史學的孕育和成型46-54
- 一、 近世史學與前代史學的關(guān)聯(lián)47-50
- 二、 近世史學的雛形50-54
- 第三節(jié) 近世史學繁榮的基礎(chǔ)54-72
- 一、 近世史學發(fā)展的文化基礎(chǔ)54-57
- 二、 近世史學繁榮的教育基礎(chǔ)57-60
- 三、 近世史學發(fā)達的資料基礎(chǔ)60-72
- 第二章 近世的官修史書72-120
- 第一節(jié) 幕府前期的修史狀況72-83
- 一、 修史的內(nèi)外背景72-75
- 二、 林家促動近世史學75-83
- 第二節(jié) 近世史學的奠基之作—《本朝通鑒》83-105
- 一、 林家與幕府共同意志的產(chǎn)物83-87
- 二、 編修過程——從林家到國史館87-92
- 三、 《本朝通鑒》的體例與思想基調(diào)92-100
- 四、 《本朝通鑒》的官修性格100-105
- 第三節(jié) 近世中后期的修史事業(yè)105-115
- 一、 宣揚幕府功業(yè)的《德川實紀》105-109
- 二、 “和學講談所”編修《群書類從》109-115
- 第四節(jié) 幕府支持下官修史學的特征115-120
- 一、 幕府支援修史的優(yōu)越性116-118
- 二、 官方修史的特征118-120
- 第三章 近世藩修史學的結(jié)晶——《大日本史》120-174
- 第一節(jié) 《大日本史》的編修始末120-138
- 一、 藩修史著繁榮的背景120-124
- 二、 《大日本史》編修的由來124-128
- 三、 “彰考館”修史的特色128-131
- 四、 主要修史人員的修史事績131-138
- 第二節(jié) 《大日本史》的結(jié)構(gòu)及史學思想138-160
- 一、 《大日本史》更名所體現(xiàn)的尊皇觀139-144
- 二、 本紀結(jié)構(gòu)的“三大特筆”144-149
- 三、 列傳、志表的結(jié)構(gòu)149-154
- 四、 后期水戶學與論贊的調(diào)整154-160
- 第三節(jié) 《大日本史》的社會實踐價值與史學價值160-174
- 一、 《大日本史》與幕末維新160-164
- 二、 《大日本史》在近代日本的波紋164-170
- 三、 《大日本史》的史學地位與史學價值170-174
- 第四章 近世私修歷史的繁盛174-232
- 第一節(jié) 近世私人撰史的獨特性與時代劃分174-180
- 一、 私人撰史的獨特性174-176
- 二、 私人撰史的階段劃分176-180
- 第二節(jié) 儒教史學的時代180-195
- 一、 軍紀物語風向儒教史觀的過渡180-183
- 二、 山崎暻齋的《倭鑒》與朱子學的緊密結(jié)合183-185
- 三、 《山鹿語類》的儒學史觀185-188
- 四、 儒教史學的劃時代——新井白石的史學成就188-195
- 第三節(jié) 早期民族主義萌生的時代195-205
- 一、 《中朝事實》的“優(yōu)于萬邦論”196-198
- 二、 《異稱日本傳》的民族主體意識198-201
- 三、 國學派史著的神國史體系201-205
- 第四節(jié) 史學轉(zhuǎn)型時代205-224
- 一、 賴山陽的時勢變革論和勤王史觀206-213
- 二、 《大勢三轉(zhuǎn)考》的社會、經(jīng)濟視角213-215
- 三、 西洋史的廣泛傳播與新史學的雛形215-224
- 第五節(jié) 近世私撰史書的意義224-232
- 一、 形式與內(nèi)容的多元化225
- 二、 萌生出早期民族主義思想225-227
- 三、 涌現(xiàn)出時代劃分思想與“革新”史觀227-228
- 四、 求知識于世界與自我中心論的交錯融合228-232
- 終章232-241
- 第一節(jié) 近世史學各大板塊之間的關(guān)系232-234
- 第二節(jié) 近世的時代環(huán)境、修史與史著的關(guān)系234-236
- 第三節(jié) 近世日本史學的地位236-241
- 一、 近世日本史學在日本史學史中的地位236-237
- 二、 近世日本史學的“脫離東亞”路徑237-241
- 附錄 近世日本修史年表241-258
- 參考文獻258-265
- 致謝265-267
- 個人簡歷267-26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趙建民;;賴山陽的《日本外史》與中日史學交流[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02期
2 喬治忠;論中日兩國傳統(tǒng)史學之“正統(tǒng)論”觀念的異同[J];求是學刊;2005年02期
3 周斌;;日本漢文紀傳體史書綜論[J];史學史研究;2009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朱莉麗;1369-1599日本各階層對華觀初探[D];山東大學;2007年
2 孫文;《華夷變態(tài)》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0636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1063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