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政府與20世紀60年代美國黑人民權立法
本文關鍵詞:民主黨政府與20世紀60年代美國黑人民權立法,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安徽大學》 2013年
民主黨政府與20世紀60年代美國黑人民權立法
陳曉丹
【摘要】:美國是一個以“民主、自由、平等”著稱的國家,然而黑人作為美國的一個特殊種族卻始終只能徘徊在國家邊緣,以二等公民的身份生活在自己的國家里。20世紀50-60年代是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高潮時期,60年代的民權立法更是黑人民權斗爭史上最濃重的一筆。它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了黑人的平等權利,使黑人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并為以后黑人全面參與美國政治、經(jīng)濟生活掃除了障礙。本文主要探討20世紀60年代民主黨政府即肯尼迪和約翰遜政府對黑人民權立法的推動,從而使我們更能深刻理解美國聯(lián)邦政府對民權的態(tài)度以及民權立法對黑人及美國社會的重要影響。 本文共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20世紀60年代美國黑人民權立法的背景。二戰(zhàn)以后,美國的經(jīng)濟呈現(xiàn)出一片繁榮的景象,然而黑人仍處于現(xiàn)實的不平等中,長期的歧視和壓迫使得黑人民權運動不斷高漲。此時美國國內的政治環(huán)境和社會輿論氛圍給黑人民權立法提供了機會,此外,處理好民權問題也有利于美國的霸權事業(yè)。這一切內外因素都促使聯(lián)邦政府加快民權立法的進程。 第二部分,肯尼迪政府對黑人民權立法的推動?夏岬峡偨y(tǒng)任職期間正處于黑人民權立法迫切之時,他對黑人的態(tài)度以及民權思想對他的內閣團體決策有重要影響。此外,肯尼迪政府時期形成了比較成熟的黑人民權立法策略,主要通過制定并發(fā)布行政命令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給予黑人平等的權利。肯尼迪政府經(jīng)歷了艱難的民權立法嘗試,雖然最終事業(yè)未竟但肯尼迪政府的許多民權政策和民權實踐都為其之后的聯(lián)邦政府提供了借鑒,并對黑人民權事業(yè)的發(fā)展和進步發(fā)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三部分,約翰遜政府的黑人民權立法實踐。約翰遜總統(tǒng)的民權思想是隨著對民權理解的加深逐漸轉變的,約翰遜政府基本上延續(xù)了肯尼迪政府時期的民權政策,繼續(xù)通過行政命令的方式在各方面給予黑人平等的權利。約翰遜政府時期通過了三項民權立法,即1964年《民權法案》、1965年《選舉權法案》和1968年《開放住宅法案》。雖然立法過程極其艱難,但民權法案在經(jīng)歷了國會內部各種派別、團體的不斷辯論后最終得以通過。約翰遜政府對民權法案的促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第四部分,20世紀60年代美國黑人民權立法的評價。在肯尼迪政府和約翰遜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通過的一系列民權法案無論在教育方面、政治方面還是在經(jīng)濟方面都給予黑人更多平等的權利,從而使黑人的社會地位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民權法案也有其局限性,由于種族歧視的根深蒂固,直到現(xiàn)在黑人仍沒有獲得真正的平等。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D971.2;K712.54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錦山;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城市黑人參政原因初探[J];東北師大學報;2000年01期
2 梅祖培;;美國黑人徹底解放的道路[J];國際問題研究;1963年06期
3 隋永舜;美國最高法院與種族隔離制度的演變[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4 侯文惠;五、六十年代的美國民權運動[J];史學集刊;1986年01期
5 王偉;試論20世紀50-60年代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艱苦歷程[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6 張屹峰;肯尼迪在民權立法上的政治策略[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7 劉祚昌;美國奴隸制度的起源(上)[J];史學月刊;1981年04期
8 謝國榮;美國南部白人社會對戰(zhàn)后初期民權問題挑戰(zhàn)的回應及其影響[J];史學月刊;2005年05期
9 王云飛,夏云珍;20世紀50、60年代美國黑人社會狀況淺析[J];世界民族;2005年04期
10 劉緒貽;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十年美國黑人運動的起伏[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丁鵬;美國黑人權利憲法保障制度變遷研究[D];遼寧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黃永慶;美國憲政史上黑人民權的演變[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胡海文;林登·約翰遜政府國內改革再思考[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李小紅;認真對待憲法權利[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4 童蔚;美國黑人報刊在黑人種族認同形成過程中的作用[D];浙江大學;2007年
5 寧溶一;美國黑人選舉權在立法上的確立[D];吉林大學;2009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軍華;楊紅偉;;論美國國會預算權的運作過程及功能[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2 趙慶寺,王啟華;基辛格外交思想的歷史、哲學基礎[J];安徽史學;2001年01期
3 顧然;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的新右派運動初探[J];安徽史學;2003年02期
4 王莉;美法兩國違憲審查制度之比較[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5 程乃勝;美國憲法與美國宗教信仰自由[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6 劉秀紅;美國老年社會保障政策的歷史考察[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7 孔剛;大眾傳媒在美國外交中的角色[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8 顏文娥;;非裔美國人的文化遺產(chǎn)觀——《外婆的日用家當》中迪伊更名之謎[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9期
9 肖杰;;淺析當代美國新史學特征[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2期
10 趙金春;;淺析《寵兒》中的另類母愛[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立新;;在龍的映襯下:對中國的想象與美國國家身份的建構[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進:近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的歷史經(jīng)驗”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2 劉軍;;試論公民權與人權的差別[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國家建構與政治文化”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3 陶楠;呂屏;;由美國視聽工業(yè)“自律”演進的歷程看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經(jīng)濟意義[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4 楊克瑞;;美國《高等教育法》探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8)——外國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周軍華;;預算中的政治:淺論美國聯(lián)邦預算中沖突與平衡的制度結構[A];呼吁公共預算:來自政治學、公共行政學的聲音——第一屆中國公共預算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倪星;程宇;;美國進步時代的廉政建設及其對中國的啟示[A];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overnance Reform In the Progressive Era of USA:Implications for China[C];2008年
7 何軍;;西方國家政黨與媒體關系[A];世界政黨發(fā)展與當代中國政黨制度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8 楊云珍;;美國社會轉型時期兩黨制的演變及其適應性分析[A];當代政黨制度與中國特色政治發(fā)展道路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陳延超;;人類學視野中的城市少數(shù)民族權益保護:以深圳為例[A];人類學與當代中國社會——人類學高級論壇2002卷[C];2002年
10 馮永光;;美國政黨地方組織嬗變及原因探析[A];世界政黨格局變遷與中國政黨制度發(fā)展——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研究會政黨理論北京研究基地論文集(第六輯)[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賈科;20世紀英美文官培訓發(fā)展與比較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吳曉暉;論宏觀調控決策的法律調整[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鄧繼好;程序正義理論在西方的歷史演進[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向麗華;經(jīng)濟援助外交“杠桿”建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郭延軍;發(fā)展中的美國女性就業(yè)權平等保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顧遠飛;市場化環(huán)境下的大學運行邏輯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7 李秀紅;喬治·華盛頓與美國總統(tǒng)制的初步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杜娟;安全與發(fā)展的博弈[D];南開大學;2010年
9 梁紅光;聯(lián)邦制理念與美國早期的國家構建[D];南開大學;2010年
10 王艷紅;美國黑人英語漢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松;尼克松政府就業(yè)培訓政策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郭春陽;司法能動抑或司法克制——“洛克納案”之辯[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尤維麗;美國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黑人投票權的實現(xiàn)[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江疆;淺析美國婦女角色轉變:1920-1960[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韓睿;西方發(fā)達國家彈劾制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姚華妹;論美國國際貿(mào)易法院的司法審查及借鑒[D];湘潭大學;2010年
7 康小蕊;宏觀調控行為可訴性問題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8 黃永慶;美國憲政史上黑人民權的演變[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孫巖;弗洛伊德式分析《寵兒》中的塞絲[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朱芮萱;盲從·反叛·回歸[D];江南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先亭;籠罩白宮的陰影:美國總統(tǒng)與越南戰(zhàn)爭[J];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4期
2 朱平;美國的貧困與反貧困的斗爭——美國社會福利保障制度述評[J];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1期
3 張愛民;30年代美國科學界對黑人民權斗爭的貢獻[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4 左大千;淺析美國最高法院對黑人的種族歧視[J];理論縱橫;1994年02期
5 陳科峰;從林肯“葛底斯堡演說”看廢奴思想的軌跡[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6 張建偉;從主流范式到比較制度分析——法律經(jīng)濟學理論思維空間的拓展[J];財經(jīng)研究;2005年08期
7 鄧建華;一個奴隸的覺醒與奮斗——解讀《黑人奴隸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的生平自述》[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8 胡錦山;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城市黑人參政原因初探[J];東北師大學報;2000年01期
9 董小川;;美利堅民族認同問題探究[J];東北師大學報;2006年01期
10 胡錦山;20世紀美國城市黑人問題[J];東北師大學報;1997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石毅;從家長制到自由放任[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2 屈書杰;從種族隔離到學校一體化:20世紀美國黑人教育[D];河北大學;2002年
3 丁鵬;美國黑人權利憲法保障制度變遷研究[D];遼寧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玉;林登·約翰遜政府時期美國的貧困與反貧困[D];吉林大學;2006年
2 陳姝君;林登·約翰遜政府時期美國的社會救助[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開富;;奧巴馬與“美國夢”及黑人身份建構[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7期
2 王加豐;;美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產(chǎn)生——20世紀初到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馬克思主義史學[J];浙江社會科學;2008年08期
3 鐘舫;;一名難得的黑人賽車手[J];體育博覽;1984年09期
4 章祖德;;《看不見的人》試評[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年01期
5 張麗華;談《所羅門之歌》中美國黑人的文化定位[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6 寇加;從黑色的詩行中解讀美麗的心靈[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社科版);2005年04期
7 張俊英;;談美國的文化發(fā)展和語言特點[J];社會科學論壇(學術研究卷);2005年10期
8 王意強;;我的美國黑人朋友——托馬斯·弗萊德[J];金秋;2005年09期
9 李曉云;;論《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中美國黑人英語的翻譯——成時和許汝祉中譯本之比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03期
10 劉筱;;美國流行音樂Rap用詞初探[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07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重建美利堅民族:美國黑人與“(美國)自由的新生”[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多文化共存下的記憶與遺忘”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杜亞雄;;美國黑人音樂——2004年2月18日在美國芝加哥De Paul大學英語系的演講[A];2005’北京第二屆世界民族音樂學會學術研討會資料匯編[C];2005年
3 陳銘道;任也韻;;“平等、自由”的社會宣言——美國黑人靈歌[A];2005’北京第二屆世界民族音樂學會學術研討會資料匯編[C];2005年
4 何傳龍;;《紫顏色》中的黑人困境與生存[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張學斌;;美國都市社區(qū)少數(shù)民族的語言教育[A];中國都市人類學會第一次全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3年
6 李紅桃;;美國教育立法的幾個特點[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7 韓曉燕;;《他們眼望上蒼》中的種族意識[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趙光慧;;美國黑人文學主題初探[A];外國文學論集——世紀末的探索與思考[C];1997年
9 王金萬;;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統(tǒng)腫瘤[A];第15屆全國腫瘤內科治療學習班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陳研;;黑人女性尋求第三空間:《他們眼望上蒼》后殖民分析[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郁青;[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8年
2 美成;[N];云南日報;2000年
3 ;[N];檢察日報;2000年
4 姚朔;[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
5 清芳;[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6 錢青;[N];中華讀書報;2006年
7 慶 云;[N];光明日報;2000年
8 美國所 姬虹;[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9 張聚國;[N];文匯報;2007年
10 夏洪平供稿;[N];健康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燕;創(chuàng)傷·生存·救贖[D];蘇州大學;2012年
2 張闊;美國黑人早期布魯—魯斯音樂的興衰(1890-1929)[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尚宇晨;二十世紀三十至七十年代約翰內斯堡的黑人社會生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王建華;馬克思主義視閾下的美國民族理論與政策評析[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5 袁玉紅;美國“積極行動”政策與實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6 丁鵬;美國黑人權利憲法保障制度變遷研究[D];遼寧大學;2008年
7 周春;美國黑人女性主義批評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8 屈書杰;從種族隔離到學校一體化:20世紀美國黑人教育[D];河北大學;2002年
9 羅良功;藝術與政治的互動:論蘭斯頓·休斯的詩歌[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10 王曉英;走向完整的生存[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俊;論重建時期美國在黑人問題上的重大探索[D];外交學院;2008年
2 陳曉丹;民主黨政府與20世紀60年代美國黑人民權立法[D];安徽大學;2013年
3 張一拓;戰(zhàn)后美國黑人教育狀況的歷史考察(1950年-1980年)[D];遼寧大學;2012年
4 趙欣堯;試論美國黑人奴隸基督教信仰所體現(xiàn)出的男子氣概[D];四川外語學院;2010年
5 毛艷;美國黑人政策中的“隔離但平等”原則[D];吉林大學;2007年
6 張慧珺;從廢奴到民權:百年美國黑人民權運動思想演變歷程探析[D];蘇州大學;2010年
7 樊云;論種族主義陰影下黑人媒體地位的演變與美國媒體的實質[D];云南大學;2011年
8 白露;美國城市化進程中的黑人居住隔離問題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9 王經(jīng)緯;論美國黑人族群的身份認同[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10 左建紅;1940-1970年美國西部及北部地區(qū)的黑人郊區(qū)化[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民主黨政府與20世紀60年代美國黑人民權立法,,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243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224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