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通道縣侗族鄉(xiāng)土聚落景觀空間解析
發(fā)布時間:2017-09-17 00:29
本文關鍵詞:湖南通道縣侗族鄉(xiāng)土聚落景觀空間解析
更多相關文章: 侗族村寨 鄉(xiāng)土聚落 景觀空間 可持續(xù)發(fā)展
【摘要】:侗族是一個有著深厚民族文化底蘊的西南少數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經歷過多次的部族遷徙,多種文化在這里集結、交流、碰撞、融匯,使其成為國內少有的集中居住且自成一體的民族。侗民族的文化特征和具有這種文化特征的人群與當地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結合,發(fā)展形成侗族聚居區(qū)。侗族整個空間建構的形成,經歷了非常漫長的歷史過程的演變。 侗族村寨中的單體住宅、公共建筑、公共活動空間等形成了侗族村寨極具民族特色的村寨整體空間形態(tài)。到目前為止,對于侗族聚居區(q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其建筑類型、分布及構筑技術的研究上,而針對侗族村寨整體空間建構的研究還是相對比較少。 本文以湖南省通道縣侗族村寨景觀空間構建為主要研究點,從通道縣侗族聚落的歷史文化背景研究,到其景觀空間形態(tài)、特征的研究。通過具體的案例對侗族村寨的實質空間構建進行詳細闡述,記錄村寨整體景觀空間的歷史發(fā)展過程及其景觀特征。同時,運用比較研究方法,,與處于相同地理環(huán)境下的苗族、土家族進行對比,得出了侗族鄉(xiāng)土聚落景觀空間構建的特點,且在相同的地理背景環(huán)境下,空間構成的“個性”與“共性”。比如:侗族善于利用地形營造適宜人生存和發(fā)展的空間環(huán)境,試圖努力營造和諧的人居環(huán)境空間,無一不體現(xiàn)其“天人合一”的宇宙價值觀;侗族聚落熱衷于公共建筑的營建,體現(xiàn)其民族的向心性、民族的團結性等。通過對侗族鄉(xiāng)土聚落景觀空間的層層解析,可以給侗族村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具有重要意義的指導策略,對于古村落的保護與發(fā)展也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侗族村寨 鄉(xiāng)土聚落 景觀空間 可持續(xù)發(fā)展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TU982.29;C912.82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緒論9-17
- 1.1 研究背景9
- 1.2 研究目的和意義9-11
- 1.2.1 研究的目的9-10
- 1.2.2 研究的意義10-11
- 1.3 國內外研究動態(tài)11-13
- 1.3.1 國外研究動態(tài)11-12
- 1.3.2 國內研究動態(tài)12-13
- 1.4 研究的內容及范圍13
- 1.4.1 研究的內容13
- 1.4.2 研究的范圍13
- 1.5 相關概念13-14
- 1.6 研究的方法及研究框架14-17
- 1.6.1 研究的方法14-16
- 1.6.2 研究框架16-17
- 2.通道縣侗族聚居區(qū)的歷史文化背景研究17-29
- 2.1 通道縣侗族的歷史脈絡17-20
- 2.1.1 侗族的產生、形成及發(fā)展過程17-19
- 2.1.2 侗族的部族遷徙19-20
- 2.2 侗族的社會和經濟組織形式20-24
- 2.2.1 社會組織結構20-23
- 2.2.2 生產方式23-24
- 2.3 信仰體系24-29
- 2.3.1 民間信仰24-26
- 2.3.2 原始崇拜26-29
- 3.通道縣侗族聚落景觀空間建構研究29-61
- 3.1 通道縣侗族聚居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和文化個性29-32
- 3.1.1 地域環(huán)境整體概況29-30
- 3.1.2 文化個性30-32
- 3.2 通道縣侗族聚落選址及聚居類型32-37
- 3.2.1 聚落選址32-34
- 3.2.2 聚居類型34-37
- 3.3 空間布局的整體面貌37-51
- 3.3.1 建筑組團37-43
- 3.3.2 水域系統(tǒng)43-49
- 3.3.3 道路系統(tǒng)49-50
- 3.3.4 綠地系統(tǒng)50-51
- 3.4 空間構成及空間序列51-53
- 3.4.1 空間構成51-52
- 3.4.2 空間序列與空間關系52-53
- 3.5 通道縣侗族鄉(xiāng)土聚落景觀空間特征53-55
- 3.5.1 排他性53-54
- 3.5.2 向心性54
- 3.5.3 防御性54-55
- 3.6 通道縣侗族鄉(xiāng)土聚落景觀實態(tài)研究55-61
- 3.6.1 芋頭村55-58
- 3.6.2 皇都侗文化村58-61
- 4.與周邊其他民族的比較61-69
- 4.1 與苗族的比較61-66
- 4.1.1 整體空間形態(tài)的比較61-64
- 4.1.2 空間要素的比較64-66
- 4.2 與土家族的比較66-69
- 4.2.1 整體空間形態(tài)的比較66-68
- 4.2.2 空間要素的比較68-69
- 5.通道縣侗族鄉(xiāng)土聚落景觀可持續(xù)發(fā)展69-73
- 5.1 通道縣侗族鄉(xiāng)土聚落景觀存在的問題和壓力69-70
- 5.2 通道縣侗族鄉(xiāng)土聚落景觀保護的必要性及原則70-71
- 5.3 侗族鄉(xiāng)土聚落景觀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71-73
- 6.結論73-75
- 致謝75-77
- 參考文獻77-79
- 附錄 A:通道縣侗族村寨田野調查表79-85
- 附錄 B:圖錄85-89
- 附錄 C:田野調查實錄89-93
- 附錄 D: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9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楊秀斌 ,石宗慶;試論侗語南北方言內文化的成因及其發(fā)展[J];貴州民族研究;1990年01期
2 曹端波;稂麗萍;;侗款與侗族的家族組織[J];懷化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3 劉慧群;;淺析侗族傳統(tǒng)生態(tài)意識與生態(tài)行為的當代價值[J];鄱陽湖學刊;2009年02期
4 楊順清;侗族傳統(tǒng)環(huán)保習俗與生態(tài)意識淺析[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本文編號:8662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866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