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社會學論文 >

記憶中的風景與女性化的再現:對兩個視覺文本中壯族身份文化表征的批判性解讀

發(fā)布時間:2017-09-16 16:31

  本文關鍵詞:記憶中的風景與女性化的再現:對兩個視覺文本中壯族身份文化表征的批判性解讀


  更多相關文章: 再現 少數民族 壯族 文化身份


【摘要】:在文化研究視角下,少數民族的再現過程,可視為一種規(guī)定意義的話語實踐。當前,在文化生產市場化的大潮下,涌現出一些新體裁。以壯族為例,相關的優(yōu)秀作品有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旅游文化宣傳片《美在廣西》等。本研究旨在借鑒后殖民批評、女性主義批評的方法,批判性解讀以上作品及其他壯族的文化產品,通過分析文本及影像,挖掘其隱含的意識形態(tài)。 引言提出貫穿本研究的問題:意義是如何在壯族的文化再現中建構的?第一章梳理了國內外學者所做的少數民族文化表征研究,涉及文化人類學、社會學、文學及電影研究諸領域,并指出:現有文獻縱向考察了半個多世紀來民族風格的形成和內涵,但是對近十年出現的文化產品,探討仍顯單薄。第二章考察了作品中呈現的自然生態(tài)、地域風景、原始生活、以及借此營造的向往情緒。第三章討論了壯族文化的女性化表征,即通過四種策略構造出美麗單純、順從乖巧的理想女性形象的過程。 本研究的意義在于呼吁文化再現應注重刻畫全面、真實的身份,增強少數民族主體的話語表達。通過文本細讀和與電影的比較閱讀,本文得出以下結論:首先,壯族的文化再現延續(xù)了建國以來的影視作品中的民族風格:絢麗的服裝、歡樂的歌舞、質樸天然的生活環(huán)境,加強和凸現了少數民族的他者身份;其次,在作品中,重點呈現的是女性形象,少數民族文化仿佛被女性化了,鞏固了漢族的主流話語;最后,在市場導向的文化生產中,政治話語蹤影全無,而少數民族的表征成為了一種符號欣賞和景觀塑造,,少數民族女性身份如同商品般用以消費。
【關鍵詞】:再現 少數民族 壯族 文化身份
【學位授予單位】:中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C912.4
【目錄】:
  • Acknowledgments4-5
  • Abstract5-6
  • 摘要6-8
  • Introduction8-13
  • Rationale for the Study and Research Questions10-11
  •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1-13
  •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13-20
  • 1.1 Ethnic Minorities and Han in China: A Constructionist Perspective13-14
  • 1.2 Ethnic Minorities in Media14-15
  • 1.3 Ethnic Minorities in Chinese Films15-17
  • 1.4 Female Representations17-18
  • Summary18-20
  • Chapter Two Landscape, Memory and Group Identity20-35
  • 2.1 Imagining Primitive Landscape and People20-29
  • 2.1.1 Landscape21-26
  • 2.1.2 Country Life26-29
  • 2.2 Groups in Harmony29-30
  • 2.3 Fragmented Memory of Past30-32
  • 2.4 Anxiety for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32-34
  • Summary34-35
  • Chapter Three Voiceless Beauty: Feminization of Zhuang Culture35-54
  • 3.1 Exoticization35-40
  • 3.2 Eroticization40-42
  • 3.3 Romanticization42-44
  • 3.4 Homogenization44-49
  • 3.5 Voiceless: Staged Authenticity49-51
  • Summary51-54
  • Conclusion54-57
  • Endnotes57-59
  • Works Cited59-63
  • Bibliography6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李二仕;十七年少數民族題材電影中的女性形象[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2 菅志翔;;“族群”:社會群體研究的基礎性概念工具[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3 鄒華芬;;十七年少數民族題材電影中的身份認同表述[J];電影文學;2008年07期

4 董凱;;作為政治敘事的十七年少數民族電影[J];電影藝術;2011年04期

5 李富強;;壯族是創(chuàng)造的嗎?——與西方學者K.Palmer Kaup等對話[J];桂海論叢;2010年02期

6 高永久;朱軍;;論多民族國家中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J];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7 陳文益;鄒惠玲;;美國印第安帕瓦儀式:印第安傳統(tǒng)與文化身份的載體和表征[J];前沿;2012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鄒華芬;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研究(1979-2008)[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黃翅勤;廣西民族旅游宣傳中的壯族女性形象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86417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86417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b0b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