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相親:兩代人的困惑與和解
發(fā)布時間:2021-12-28 13:45
戀愛和婚姻是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對個人家庭的建構(gòu)和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起著重要的作用。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不輕易邁入婚姻,一大批單身的適婚青年涌現(xiàn)出來。“剩男剩女大潮”之中,父母們盼望兒女步入婚姻殿堂的心情愈發(fā)急迫,這使他們在關注適齡青年婚戀狀況之外,也將目光投向了依舊身處校園中的在校大學生群體,早早為兒女的婚姻大事做起了打算。“相親”這個時下熱度頗高的詞匯已不再是大齡未婚男女的專屬,在校大學生假期回家期間被父母“逼婚”的案例屢見不鮮。還未走出校園的他們在父母的張羅下,早早地被卷入相親“市場”,成為了相親群體中一類獨特的存在。本文從“大學生相親”這一社會現(xiàn)象出發(fā),在訪談多名參與者的基礎上選取幾位典型案例,力求細致呈現(xiàn)在“大學生相親”中父母與子女的不同立場,以展現(xiàn)其中包含的家庭與社會問題,并提出作者自己的觀察與思考。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一、作品闡述
1.1 選題背景
1.2 現(xiàn)有國內(nèi)報道及研究基礎
1.3 設計思路
1.4 創(chuàng)新之處與難點
二、人物特寫
2.1 相親提前批:“脫單”路上的大學生
選擇走向相親
見面是一種交代
以結(jié)婚為目的的談判
最大的壓力來自家庭
“大孩子”和”小孩子”
積極的悲觀主義者
網(wǎng)絡之線牽起現(xiàn)實緣分
2.2 焦慮的中年:誰來和我的孩子結(jié)婚?
都市中的“白發(fā)相親”
“我寧愿她不讀書,也想讓她早結(jié)婚”
婚姻就是將就
“門當戶對”的現(xiàn)實邏輯
相親未必是結(jié)婚通途
三、記者手記
3.1 成或不成:相親是“包辦婚姻”嗎?
3.2 從“大學生相親“看社會婚戀焦慮
3.3 從“媒婆”到“媒介”:以傳播視角看當代相親
3.4 后記:不足與反思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中國式相親”看理性的焦慮與代際傳承[J]. 陳昌凱. 中國青年研究. 2017(07)
[2]從《中國式相親》看年青一代在婚戀觀中的反哺[J]. 沈菲之,劉芮羽. 中國青年研究. 2017(07)
[3]“邊際人”及其“中國式相親”——轉(zhuǎn)型期中國青年的婚戀觀與擇偶行為[J]. 秦晨. 中國青年研究. 2017(07)
[4]碩士研究生相親過程中的主動加入與被動卷入——基于社會交換理論的視角[J]. 王林芳. 現(xiàn)代交際. 2017(12)
[5]相親:成家通途還是兩性區(qū)隔——基于對“剩女”的訪談[J]. 方旭東. 社會科學論壇. 2016(06)
[6]研究“僧”,你戀愛了嗎?[J]. 徐弋茗,張玲萍,許文艷,吳昊. 中國研究生. 2016(03)
[7]相親角與“白發(fā)相親”——以知青父母的集體性焦慮為視角[J]. 孫沛東. 青年研究. 2013(06)
[8]都市青年擇偶場域分析——基于南京大型相親會的實地研究[J]. 祝西冰,賈志科.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3(03)
[9]中國式焦慮的婚姻縮影——以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為例[J]. 孫沛東. 探索與爭鳴. 2013(05)
[10]當代都市青年的擇偶標準——基于南京萬人相親會的實證分析[J]. 賈志科,風笑天.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02)
碩士論文
[1]城市青年集體相親行為研究[D]. 許榮漫.南京大學 2013
[2]媒介化相親的傳播學解讀[D]. 朱媛媛.華南理工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554164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一、作品闡述
1.1 選題背景
1.2 現(xiàn)有國內(nèi)報道及研究基礎
1.3 設計思路
1.4 創(chuàng)新之處與難點
二、人物特寫
2.1 相親提前批:“脫單”路上的大學生
選擇走向相親
見面是一種交代
以結(jié)婚為目的的談判
最大的壓力來自家庭
“大孩子”和”小孩子”
積極的悲觀主義者
網(wǎng)絡之線牽起現(xiàn)實緣分
2.2 焦慮的中年:誰來和我的孩子結(jié)婚?
都市中的“白發(fā)相親”
“我寧愿她不讀書,也想讓她早結(jié)婚”
婚姻就是將就
“門當戶對”的現(xiàn)實邏輯
相親未必是結(jié)婚通途
三、記者手記
3.1 成或不成:相親是“包辦婚姻”嗎?
3.2 從“大學生相親“看社會婚戀焦慮
3.3 從“媒婆”到“媒介”:以傳播視角看當代相親
3.4 后記:不足與反思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中國式相親”看理性的焦慮與代際傳承[J]. 陳昌凱. 中國青年研究. 2017(07)
[2]從《中國式相親》看年青一代在婚戀觀中的反哺[J]. 沈菲之,劉芮羽. 中國青年研究. 2017(07)
[3]“邊際人”及其“中國式相親”——轉(zhuǎn)型期中國青年的婚戀觀與擇偶行為[J]. 秦晨. 中國青年研究. 2017(07)
[4]碩士研究生相親過程中的主動加入與被動卷入——基于社會交換理論的視角[J]. 王林芳. 現(xiàn)代交際. 2017(12)
[5]相親:成家通途還是兩性區(qū)隔——基于對“剩女”的訪談[J]. 方旭東. 社會科學論壇. 2016(06)
[6]研究“僧”,你戀愛了嗎?[J]. 徐弋茗,張玲萍,許文艷,吳昊. 中國研究生. 2016(03)
[7]相親角與“白發(fā)相親”——以知青父母的集體性焦慮為視角[J]. 孫沛東. 青年研究. 2013(06)
[8]都市青年擇偶場域分析——基于南京大型相親會的實地研究[J]. 祝西冰,賈志科.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3(03)
[9]中國式焦慮的婚姻縮影——以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為例[J]. 孫沛東. 探索與爭鳴. 2013(05)
[10]當代都市青年的擇偶標準——基于南京萬人相親會的實證分析[J]. 賈志科,風笑天.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02)
碩士論文
[1]城市青年集體相親行為研究[D]. 許榮漫.南京大學 2013
[2]媒介化相親的傳播學解讀[D]. 朱媛媛.華南理工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5541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355416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