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排斥與自我排斥的身份認同——一項深圳市殘疾青年的經(jīng)驗研究
[Abstract]:In the domestic research tradition, the social exclusion faced by the disabled group is often discussed at the macro structure level, but less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individual experience level. In this study, the experience of social exclusion of youth with physical disability in Shenzhen City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cont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erience of social exclusion of youth with disabilities coexisted with experience of receiving social support. The analysis of social exclu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 experience shows a full interaction between individual and society. This two-way interaction process enriches the dynamic explanation of social exclusion in the study of social exclusion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In addition,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mplex identity of exclusion and self-exclusion of youth with disabilities, and finds that the formation of identity comes from the interaction with different subjects and environments of micro, meso and macro.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identity will enrich the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of social exclusion and provide a new way of thinking for solving the social welfare problems of the disabled.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社會工作系;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基金】:“山東大學基本科研業(yè)務經(jīng)費資助項目”(11090077614053);“山東大學博士后日常經(jīng)費”(10000087962106)
【分類號】:C913.5;C913.69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廣海;社會排斥與弱勢群體[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2 向德平;唐莉華;;農(nóng)村艾滋病患者的社會排斥——以湖北農(nóng)村的調(diào)查為例[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3 趙蕖芳;李興民;;論我國弱勢群體“社會排斥”與政府之責任[J];天府新論;2007年S2期
4 閆興華;;失地農(nóng)民社會排斥問題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9年02期
5 聶開琪;;論社會排斥的法律消解——以艾滋病病人社會排斥問題為核心[J];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10年05期
6 張永學;;教育公平消除社會排斥的理論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4年03期
7 董麗芳;當前我國教育領(lǐng)域中的社會排斥及其克服[J];三明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8 景志錚;郭虹;;城市新移民的社區(qū)融入與社會排斥——成都市社區(qū)個案研究[J];西北人口;2007年02期
9 王慧博;;失地農(nóng)民社會排斥機制研究[J];南京社會科學;2008年03期
10 張鵬;李曉翠;;畢業(yè)生就業(yè)的社會排斥問題[J];人才開發(fā);2008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廣海;;處于社會排斥中的弱勢群體[A];山東省社會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張野;崔璐;;社會排斥對大學生自我關(guān)注的影響:權(quán)力的調(diào)節(jié)作用[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3年
3 方巍;倪錫欽;;青年民工社會排斥本土化特點探索——以中國沿海城市杭州為例[A];“秩序與進步:浙江社會發(fā)展60年研究”理論研討會暨2009浙江省社會學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方巍;;關(guān)于社會排斥概念的本土化思索[A];秩序與進步:社會建設、社會政策與和諧社會研究——浙江省社會學學會成立二十周年紀念暨2007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徐夢思;楊東;;社會排斥個體對模糊笑臉的辨認優(yōu)勢[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3年
6 楊曉露;李曄;丁哲希;;社會排斥對生命意義的影響及社交焦慮的中介作用[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7 李斌;馬紅宇;;懷舊緩解心理疼痛的研究[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3年
8 楊慧;;從社區(qū)社會工作視角看艾滋病的社會排斥問題[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9 方巍;;社會弱勢群體與社會穩(wěn)定——社會排斥與社會融合視角的研究[A];“關(guān)注省情民意、促進社會和諧”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9年
10 張姝s,
本文編號:23224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2322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