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的人”:誘惑與隱患——青少年利用社交媒體“約見”陌生人調(diào)查研究
[Abstract]:Meeting strangers through social media is a great attraction to teenagers. An empirical study of youth groups shows that about 80% of young men and women have used this function, and more than 20% of them have successfully "meet" strangers. Widening contacts, boredom and curiosity are the first three motivations. Men with "bad" motives are nearly 10 times as many as women, and loneliness induces bad motivation. Men were more likely to "meet" the opposite sex psychologically, but the result was that more women met with strangers than men with strangers of the opposite sex, and teenagers with failed love experiences were more likely to meet strangers. After meeting strangers, most teenagers make normal friends, but there are also major hidden dangers. If you meet with strangers, the chances of being "deceived" are 20%. More than half of male adolescents and 30% of female adolescents in abnormal relationships such as "ambiguous relationships", "abnormal lovers", "one-night stands" and "long-term partners" with whom they meet have developed into "ambiguous relationships", "abnormal lovers", "one-night stands" and "long-term partners". There are no small number of teenagers who commit illegal and criminal acts against their meeting partners. It is urgent to guide, educate, control, manage and regulate the use of social media to meet strangers.
【作者單位】: 湖南電氣職業(yè)技術學院思政課部;安徽工程大學人文學院;
【基金】:安徽省高校優(yōu)秀青年人才支持計劃重點項目(gxyqZD2016114) 2014年度安徽省高校省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社會化媒體對青少年影響的實證研究”(SK2014A175) 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社交媒體對青少年社會化影響的實證研究——以安徽省青少年為考察對象”(AHSKY2015D64)的成果
【分類號】:C913.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文馨;;社交媒體盛行下的大學生寒暄文化發(fā)展的研究[J];中國傳媒科技;2013年08期
2 陰衛(wèi)芝;;美國五所高校社交媒體準則研究[J];新聞愛好者;2013年02期
3 亞歷克斯·皮埃爾·特維斯;;社交媒體過載,我們都抑郁了[J];商學院;2013年09期
4 王忠強;胡增軍;郭斌;;基于社交媒體的獨立學院招生宣傳對策構建[J];文學教育(中);2014年04期
5 劉銘嘉;陳茜;黃庭瑞;翟家琛;榮沛洋;楊柳;;社交媒體對大學生就業(yè)的影響與分析——以微博、微信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4年09期
6 虞鑫;徐文擎;;當遇到社交媒體事件[J];北京教育(德育);2012年02期
7 李巍;;社交媒體,品牌與體育的最佳結合體[J];中國廣告;2012年07期
8 王宏濤;王宏武;;社交媒體: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新途徑[J];廣西社會科學;2013年02期
9 倪琳;;社交媒體在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青年記者;2013年17期
10 高崇;;青少年社交媒體交往中玩商發(fā)展存在的問題及其矯治[J];思想理論教育;2013年1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袁靖華;;微博的理想與現(xiàn)實——兼論社交媒體建構公共空間的三大困擾因素[A];數(shù)字未來與媒介社會2[C];2010年
2 洪婧茹;;社交媒體與上海大學生的環(huán)保參與:從線上關注到線下行動[A];中華新聞傳播學術聯(lián)盟第六屆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3 王斌;鄭滿寧;;扭轉“逆差”:社交媒體時代國人形象傳播機制及策略[A];新聞學論集(第30輯)[C];201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韓軍 編譯;社交媒體營銷助推器還是新航向?[N];中國民航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陳曉平;社交媒體重構商業(yè)?[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11年
3 一鳴;出版商介入社交媒體的危險[N];中國圖書商報;2011年
4 Chris Nerney;社交媒體帶來的5大安全威脅[N];網(wǎng)絡世界;2011年
5 李鑫源;社交媒體影響不容小窺[N];科技日報;2011年
6 陳曉平;社交媒體的“葫蘆論”[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11年
7 肖明超(新生代市場監(jiān)測機構副總經(jīng)理);社交媒體引發(fā)營銷裂變[N];中國圖書商報;2011年
8 文化學者 常江;社交媒體的“情緒化”[N];新華每日電訊;2012年
9 朱永磊 貝恩大中華區(qū)電信、媒體與高科技業(yè)務主管;如何成為社交媒體的長期贏家[N];通信產(chǎn)業(yè)報;2012年
10 記者 趙中文;東南亞企業(yè)傾向利用社交媒體經(jīng)商[N];中華工商時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張雪;復雜網(wǎng)絡鏈路分析與社交媒體預測[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2 羅準辰;社交媒體中的信息檢索與傳播分析[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3 丹尼爾;社交媒體在企業(yè)傳播中的使用:可口可樂中國和可口可樂加納案例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4 唐李洋;基于社交媒體大數(shù)據(jù)的Twitter營銷策略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5年
5 朱星瑋;社交媒體信息結構化組織及其應用研究[D];清華大學;2015年
6 謝松縣;社交媒體中觀點信息分析與應用[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雪絮;社交媒體廣告的表現(xiàn)策略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3年
2 呂蒙;網(wǎng)絡社交媒體關系網(wǎng)絡與品牌傳播[D];遼寧大學;2013年
3 吳祖宏;大學生手機社交媒體依賴的問卷編制及特點研究[D];西南大學;2014年
4 張茜茹;大學生社交媒體依賴的測量及其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D];山西師范大學;2015年
5 徐蕾;政務社交媒體用戶使用意愿研究[D];南京大學;2015年
6 鞏麗;社交媒體對電視節(jié)目受眾觀看行為的影響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7 鄒姝玉;社交媒體自我表達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8 秦晶晶;大學生社交媒體的使用情況、社會支持與社交焦慮的關系及其情緒啟動效應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5年
9 蔣勝;基于社交媒體網(wǎng)絡的消費者網(wǎng)購決策及商品推薦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5年
10 任雁;“文化遷徙”背景下中國留學社交媒體使用的“兩棲”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1870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2187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