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雜網絡:認知世界的科學新方法
[Abstract]:Complex network theory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complexity science, which is depicted and described by the statistical parameters of the system network structure. It provides a new scientific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system structu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istical parameters of complex networks, scientists have found that the complex world may present two phenomena of small world and scale-free. Through the two cognitive tools of the small world and the scale free, we can find simple scientific rules in the complex network world. This provides a powerful scientific tool for our scientific analysis of the complex and complex world. Complex network theory is becoming a new world view and way of thinking to provide us with the complex world. A new method of science has opened up a new window.
【作者單位】: 江西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復雜性科學的方法研究”(07BZX020)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項目“復雜性科學的方法體系研究”(06JA720014)
【分類號】:C0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胡石清;烏家培;;外部性的本質與分類[J];當代財經;2011年10期
2 黃欣榮;;科學還原論及其歷史功過[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8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兵;;基于復雜網絡的農作物細菌性病害傳播模型初探[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34期
2 魏娟;宋福慶;;兩種全局同步穩(wěn)定性方法的比較與應用[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3 黃樹林;鞠頌東;董軍;;企業(yè)集團網絡化物流模式的結構分析[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4 尹向敏;李元左;羅小明;;陸軍武器裝備綜合集成系統(tǒng)復雜性研究[J];兵工自動化;2007年10期
5 邱原;邢煥革;;基于復雜理論的作戰(zhàn)網絡關鍵邊評估方法[J];兵工自動化;2011年08期
6 馬睿;朱建沖;楊美玲;;基于改進聚類生存度的軍事通信網可靠性分析[J];兵工自動化;2012年06期
7 徐玉國;邱靜;劉冠軍;;基于復雜網絡的裝備維修保障協同效能優(yōu)化設計[J];兵工學報;2012年02期
8 徐玉國;邱靜;劉冠軍;;基于多元加權網絡的裝備維修保障組織結構動態(tài)演化模型[J];兵工學報;2012年04期
9 程連元;楊柳青;柳應華;宗剛;;面向市政管理的不良信息傳播仿真模型[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10 周宏達;陳守剛;楊德剛;;主城區(qū)公路網的復雜網絡特征分析[J];成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樹文;高瓊;;網絡結構視角下中關村產業(yè)集群創(chuàng)新驅動困境與建議[A];創(chuàng)新驅動與首都“十二五”發(fā)展——2011首都論壇文集[C];2011年
2 耿志勇;;具有靜態(tài)非線性互聯結構的分布式異構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A];第二十六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07年
3 李鑫濱;王臘梅;劉仙;;基于動態(tài)復雜網絡的Van der pol振子同步[A];第二十九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10年
4 李立;;BA無標度網絡中混沌動力系統(tǒng)的同步分析及控制[A];第二十九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10年
5 張躍;蔣國平;;一類混沌復雜動態(tài)網絡不穩(wěn)定平衡點的牽制控制[A];中國自動化學會控制理論專業(yè)委員會A卷[C];2011年
6 鄭新奇;蘇艷軍;楊光;王淑晴;;城市道路網絡復雜性的研究方法——空間句法與復雜網絡模型的集成分析[A];《測繪通報》測繪科學前沿技術論壇摘要集[C];2008年
7 《基于學術交流的技術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研究》課題組;陳雄輝;;基于學術交流的技術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研究[A];學術交流質量與科技研發(fā)創(chuàng)新研究[C];2009年
8 王建功;李平輝;譚歡;;B-A模型的改進模型[A];2007北京地區(qū)高校研究生學術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8年
9 李小葉;王紅蕾;;城市公共交通網絡的級聯失效研究[A];2010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動化與儀器儀表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李耀華;姚洪興;;股市網絡的穩(wěn)定性研究[A];江蘇省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十一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文博;面向航空交通系統(tǒng)的復雜網絡與網絡動力學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2 籍艷;幾類時滯系統(tǒng)的穩(wěn)定與同步[D];江南大學;2010年
3 夏桂平;基于現代性理念的嶺南建筑適應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4 徐旭林;社會群體行為建模及其動力學分析[D];南開大學;2010年
5 翁勇南;安全支撐體系及其演化機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6 杜方;復雜網絡系統(tǒng)間相似性識別及其應用[D];浙江大學;2010年
7 張建輝;節(jié)點勢能導向多下一跳路由協議研究與性能評價[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9年
8 高磊;P2P工作流系統(tǒng)中的資源搜索及負載均衡優(yōu)化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9 張澤華;云計算聯盟建模及實現的關鍵技術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10 沈波;基于不完全測量信息的非線性隨機系統(tǒng)的濾波與控制[D];東華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蘇延森;刺激下擬南芥基因邏輯網絡構建與分析[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李二艷;刺激下擬南芥基因相關網絡構建與分析[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周斌;復雜網絡的社團結構挖掘及應用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高萌;復雜神經元網絡的同步問題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5 姜榮;時間序列的聚類和關聯規(guī)則挖掘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孔健;基于半監(jiān)督學習的社團劃分算法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賈琳;基于復雜網絡的海洋排污權配置及其交易機制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8 王鵬;拓撲結構對Hindmarsh-Rose神經元放電模式調控作用的理論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9 張勝虎;基于復雜網絡的南昌市公交網絡優(yōu)化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10 程世奇;小世界神經元網絡的同步控制和發(fā)放性統(tǒng)計[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廖衛(wèi)東;生態(tài)外部性求解的產權制度優(yōu)化[J];當代財經;2004年12期
2 羅士俐;;外部性理論價值功能的重塑——從外部性理論遭受質疑和批判談起[J];當代經濟科學;2011年02期
3 盛洪;外部性問題和制度創(chuàng)新[J];管理世界;1995年02期
4 樸明根,雷定安,唐敏;論外部性的復雜性:兼論科斯外部性理論的偏頗[J];甘肅社會科學;2002年02期
5 孫孝科;還原論評價[J];南京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6 劉笑平,雷定安;論外部性理論的內涵及意義[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7 劉闖;一個幾何學隱喻:關于統(tǒng)一科學的可能性[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3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石聲萍;經濟外部性問題研究[D];西南農業(yè)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錦;復雜性科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2 王鋒正;郭曉川;張青軍;;基于復雜性科學的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過程研究[J];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3 張浩;;復雜性科學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J];理論與改革;2011年03期
4 洪曉楠;復雜性科學與當代唯物辯證法[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5 趙明霞,梁嘉驊,仝巖林;復雜性科學與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5年02期
6 黃路;;復雜性科學理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的拓展[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7 方燕紅;張積家;李涌愈;;論復雜性科學視野下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探索;2007年10期
8 王隆;;復雜性科學與語言實驗室建設管理淺談[J];資治文摘(管理版);2009年04期
9 馮芷艷;香山科學會議探討“復雜性科學”[J];神州學人;1999年07期
10 侯光明,李鴻雁,汪本聰;高等院校的管理創(chuàng)新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2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章忠志;周水庚;;集團演化生成的無尺度網絡[A];2006全國復雜網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2 戴琨;汪小帆;;根據特征向量判據優(yōu)化網絡的同步能力[A];第四屆全國網絡科學學術論壇暨研究生暑期學校論文集[C];2008年
3 方錦清;;序言[A];第二屆全國復雜動態(tài)網絡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5年
4 盧全國;陳定方;Raihan Rasool;魏國前;;區(qū)域性物流網絡及其復雜性研究[A];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中國交通——2005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交通運輸工程學科)論文集(下冊)[C];2005年
5 王茹;蔡勖;;推廣小世界網絡上的雪崩動力學研究[A];2006全國復雜網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6 汪秉宏;車宏安;;復雜網絡與復雜系統(tǒng)[A];第三屆全國復雜動態(tài)網絡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6年
7 陳美榮;;回顧與展望(代序)[A];2006全國復雜網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8 高亮;樊瑛;吳金閃;狄增如;;復雜網絡的最短路徑回路性質初探[A];2006全國復雜網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9 方錦清;;非線性網絡的動力學復雜性研究進展[A];全國復雜系統(tǒng)研究論壇論文集(一)[C];2005年
10 方錦清;;序言[A];第四屆全國網絡科學學術論壇暨研究生暑期學校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包含飛;中醫(yī)學屬于復雜性科學的6個理由[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5年
2 金吾倫;管理變革與復雜性科學[N];光明日報;2000年
3 ;實現兩種研究圖景的逆向對接[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5年
4 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魏一鳴;青年科學家暢論 “復雜性科學”[N];科技日報;2002年
5 王樂羊;醫(yī)藥與復雜性科學[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4年
6 潘金寬;用復雜網絡思維看體系破擊的科學內涵[N];戰(zhàn)士報;2007年
7 朱清時;中醫(yī)是復雜性科學[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4年
8 本報記者 胡英;在復雜網絡中“緝毒”[N];計算機世界;2003年
9 陳一壯;“復雜性方法國際研討會”綜述[N];學習時報;2005年
10 劉世峰 重慶市榮昌縣人民醫(yī)院 程力剛 山東省滕州市醫(yī)藥公司;心系中醫(yī)命運[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龍;復雜網絡上自組織臨界現象及Opinion演化動力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2 周海平;復雜網絡的演化模型及傳播動力學研究[D];貴州大學;2009年
3 潘新;基于復雜網絡的輿情傳播模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4 郭淑娟;復雜網絡的混沌同步與參數估計[D];上海大學;2010年
5 馬佩杰;集群運動的同步及其在行人流中的應用[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6 王冰;復雜網絡的演化機制及若干動力學行為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7 何紅生;非線性波動與復雜網絡的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8 賈春曉;基于復雜網絡的推薦算法和合作行為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9 梅珊;基于復雜agent網絡的病毒傳播建模和仿真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10 林海;復雜網絡若干動力學問題的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東方;復雜網絡上的病毒傳播和控制策略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2 王曉霞;復雜網絡模型及其動力學性質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3 王忠;復雜網絡在區(qū)域集群經濟發(fā)展中的風險及控制研究[D];江蘇大學;2010年
4 王鎮(zhèn)嶺;復雜系統(tǒng)、科學引文網的研究[D];青島大學;2006年
5 汪大明;復雜網絡社團模型與結構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6 樊俊;復雜網絡中的影響維度:模型及實例[D];蘭州大學;2006年
7 劉麗;復雜網絡中具有抑制作用的雙信息傳播建模與仿真[D];青島大學;2010年
8 施永仁;基于復雜適應系統(tǒng)理論的社會經濟系統(tǒng)建模與仿真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9 李艷萍;加權復雜網絡中傳播問題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8年
10 張迪;復雜網絡及其上的病毒傳播和演化博弈的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1333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2133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