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號消費視野下當(dāng)代西安城市青年結(jié)婚消費研究
[Abstract]:With the coming of consumer society, consumption has become the dominant motive force and goal of people's social life an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has become the prevailing social fashion. At the same time, people's consumption level and consumption concept have also changed correspondingly. What people consume is not only the use value of commodity, but also the symbolic value of commodity. This paper draws lessons from Baudrillard's sign consumption theory,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the case interview unifies the research method, selects the married youth who enters the marriage age in Xi'an as the investigation object, analyzes the present stage city youth in the consumption content. The change of consumption psychology and consumption concept. Through this study, it is found that in the cities dominated by consumer culture, the marriage consumption of urban youth is more and more expressive, and people's consumption concept and behavior are gradually becoming the evaluation basis of personal identity, status and prestige; With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popular culture, the symbol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married youth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which leads to the phenomenon of marriage high consumption, personality consumption, luxury consumption and overconsumption nowadays. The paper holds that with the influence of modernization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arriage consumption of urban youth in Xi'a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raditional society, and the symbol consumption in marriage consump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In the actual marriage consumption, there does exist the phenomenon of comparing with each other, and in the marriage consumption, the symbol consumption of different income and different education level groups show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The higher the income, the more obvious the trend of the group symbol consumption, the higher the education level, the more inclined the group to choose emotional consumption, and the higher the income and the higher the education level, the higher the consumption identity. But in general, people are aware of unnecessary luxury, comparison and waste in marriage spending. Marriage consumption needs to be simple and within the limits of rational consumption.
【學(xué)位授予單位】:西北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C913.5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冰;;從藝術(shù)生產(chǎn)到符號消費——論波德里亞對馬克思美學(xué)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J];湖北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1年04期
2 易莎;;當(dāng)代符號消費與視覺傳達設(shè)計[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年28期
3 朱杉;;透視消費社會的“神話”——以《一個購物狂的自白》為個案[J];語文學(xué)刊;2011年13期
4 高永晨;;從非言語交際視角看符號消費的多樣性功能[J];蘇州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1年04期
5 吳亮;;淺論消費社會符號能指和所指系聯(lián)的演變[J];牡丹江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1年04期
6 李曉年;胡宜安;;消費化生存或生存的消費化——消費主義視閾中人的存在狀況[J];廣西社會科學(xué);2011年08期
7 陶媛媛;;評《可食的女人》中瑪麗安的女性意識[J];西安社會科學(xué);2011年04期
8 付曉麗;;消費主義沖擊下大學(xué)生消費文化的自我表達[J];中州學(xué)刊;2011年05期
9 朱虹;;消費空間的轉(zhuǎn)向——基于社會理論的營銷戰(zhàn)略分析框架[J];江蘇社會科學(xué);2011年04期
10 邵長鵬;;簡論消費文化視閾下的大學(xué)生思想政治教育[J];絲綢之路;2011年1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許斗斗;;時尚消費的社會力量[A];福建省社會學(xué)2007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張建;;后現(xiàn)代消費社會身體的走向[A];中華美學(xué)學(xué)會第七屆全國美學(xué)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董金平;;消費社會視域中的女性身體塑形——以“薔薇老媽”整容個案為例[A];上海市社會科學(xué)界第五屆學(xué)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xué)科卷)[C];2007年
4 孔明安;;從文化工業(yè)到符號世界———鮑德里亞與早期法蘭克福學(xué)派思想淵源的探討[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dāng)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5 徐琴;;論波德里亞的消費社會批判理論[A];當(dāng)代視野下的馬克思主義——上海市社會科學(xué)界第四屆學(xué)術(shù)年會文集(2006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xué)科卷)[C];2006年
6 饒廣祥;;商品生產(chǎn)的最后一道工序——消費社會的廣告[A];中國企業(yè)運籌學(xué)[C];2006年
7 吳志文;;講壇神話與消費盛宴——“后講壇時代”的消費文化觀照[A];中國傳媒大學(xué)第三屆全國新聞學(xué)與傳播學(xué)博士生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李鵬;;消費價值體系與消費社會的產(chǎn)品設(shè)計[A];第十一屆全國包裝工程學(xué)術(shù)會議論文集(一)[C];2007年
9 賀建平;;消費社會的炫耀性消費與廣告的意義建構(gòu)[A];2006中國傳播學(xué)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10 韋示;;中美合作會議:研討上海商業(yè)與文化歷史[A];近代中國(第三輯)[C];199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袁岳 鄧理峰 張?zhí)旒t;符號 正在籠罩消費社會[N];經(jīng)濟日報;2003年
2 王岳川;消費社會的身體策略[N];深圳商報;2003年
3 本報記者 曾海蓉;我買的不是東西,是概念[N];鎮(zhèn)江日報;2010年
4 馬宏偉;建設(shè)消費社會[N];人民日報;2011年
5 上海大學(xué)中國社會轉(zhuǎn)型與社會組織研究中心教授 張敦福;消費社會與社會治理的新課題[N];文匯報;2011年
6 仰海峰;消費社會與資本邏輯[N];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報;2008年
7 特約評論員 聞言;用社會改革奠定消費社會基礎(chǔ)[N];中國經(jīng)營報;2011年
8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社會學(xué)所博士 王俊秀;富豪瘋狂消費只為本能釋放[N];北京科技報;2005年
9 顏敏;消費社會及其文學(xué)[N];文藝報;2004年
10 劉方喜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文學(xué)所;消費社會·消費主義·消費文化[N];中國社會科學(xué)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又佳;建筑形式的符號消費[D];清華大學(xué);2006年
2 蔣榮昌;消費社會的文學(xué)文本——文學(xué)文本形態(tài)的轉(zhuǎn)折[D];四川大學(xué);2003年
3 唐英;消費時代電視廣告審美特性研究[D];四川大學(xué);2007年
4 王賀峰;中國情境下炫耀性消費行為的符號意義建構(gòu)與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11年
5 鐘琛;消費文化語境中的“媒介文學(xué)事件”研究[D];四川大學(xué);2007年
6 夏瑩;作為一種批判理論的消費社會理論及其方法論導(dǎo)論[D];清華大學(xué);2005年
7 張愛豐;消費哲學(xué)引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8 朱麟飛;后現(xiàn)代社會視野下的消費方式變遷[D];吉林大學(xué);2009年
9 王亞南;中國語境下的消費主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9年
10 鄒曉霞;商業(yè)街道表層研究[D];清華大學(xué);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桂昕翔;鮑德里亞符號消費思想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xué);2006年
2 楊慧娟;鮑德里亞符號消費思想評析[D];河南大學(xué);2008年
3 金蓓莉;中國品牌名稱命名中的消費文化現(xiàn)象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8年
4 李婷婷;消費社會與人的全面發(fā)展[D];北京交通大學(xué);2008年
5 童治軍;消費:蘊含“意義系統(tǒng)”的區(qū)隔符號[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8年
6 白春民;鮑德里亞《消費社會》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xué);2008年
7 王雪;當(dāng)代消費主義文化批判[D];燕山大學(xué);2010年
8 李政勇;當(dāng)代消費文化語境下的休閑文學(xué)[D];揚州大學(xué);2007年
9 李冰玉;基于消費社會理論的網(wǎng)絡(luò)熱點事件的產(chǎn)生和傳播研究[D];浙江大學(xué);2011年
10 唐波;欲望的凝聚與敘述[D];廣西師范大學(xué);2007年
,本文編號:21325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2132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