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圈的旅游禮物饋贈:社會交換理論的視角
本文選題:禮物饋贈 + 社會交換 ; 參考:《思想戰(zhàn)線》2017年06期
【摘要】:禮物饋贈是人類社會重要的社會交換方式,其中,旅游禮物饋贈已成為現(xiàn)代人際關系網(wǎng)絡建構(gòu)與維系的重要手段。經(jīng)由中國傳統(tǒng)觀念的浸染,特別是人情(情感的串聯(lián))、面子(主體意識的維護)、關系(互動的延續(xù))、禮(道德的約束)等觀念的影響,旅游禮物饋贈行為現(xiàn)已衍生出了符號性意義傳達、社會關系再生產(chǎn)等適用于現(xiàn)代社會的特質(zhì)。而旅游禮物饋贈行為則反映了以價值呈現(xiàn)為指導的功能性意義、以情感承載為核心的感受性意義及以滿足自我需要為主體的象征性意義。此中,象征性意義是工作圈中旅游禮物饋贈者的首要考量,這為旅游者的饋贈決策,以及旅游企業(yè)的產(chǎn)品設計與推廣等提供了有力的理論參照。
[Abstract]:Gift is an important way of social exchange in human society. Among them, tourism gif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to construct and maintain moder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network. Influenc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concepts, especially human feelings (emotional series), face (maintenance of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relationship (continuity of interaction), propriety (moral constraint), etc. The behavior of tourism gift has develop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ymbolic meaning communication, social relations reproduction and so on, which are suitable for modern society. The behavior of tourism gift reflects the functional meaning guided by the presentation of value, the sensational meaning with emotional bearing as the core and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meeting the self-needs as the main body. The symbolic meaning is the primary consideration of the gift-giver in the working circle, which provides a powerful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tourist's gift decision, as well as the product design and promotion of the tourism enterprise.
【作者單位】: 陜西省旅游信息化工程實驗室;陜西師范大學地理科學與旅游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西部典型城市民族旅游社區(qū)旅游移民地方融入研究”階段性成果(41671144) 陜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青年英才支持計劃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C912.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慶鋼;走好人生“社交圈”[J];湖南現(xiàn)代道路交通;2001年01期
2 所以;工作圈里看人下菜碟守則[J];現(xiàn)代交際;2001年12期
3 徐曉軍;轉(zhuǎn)型期中國城市社會交換的變遷[J];社會科學;2002年03期
4 夏玉珍,徐曉軍;轉(zhuǎn)型期中國城市社會交換的變遷[J];江蘇社會科學;2002年02期
5 曹海林;鄉(xiāng)村社會交換的演變及其生成邏輯[J];人文雜志;2003年02期
6 羅應棉;孫慶民;;社會交換與權(quán)力的產(chǎn)生[J];中國商界(下半月);2009年02期
7 葛熠;;大學生社會交換的特點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2年10期
8 朱鯤鵬;;跨文化視野下社會交換運作模式的差異比較——論加強與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8期
9 徐江敏;淺論社會交換中的不平等[J];社會;1989年04期
10 孫慶民;社會交換資源理論評述[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4年06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青連斌;社會生活中的交換與權(quán)力[N];學習時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航;征地過程中失地農(nóng)民與地方政府的社會交換[D];上海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曉麗;社會交換視角下中小學教師與家長間禮物關系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2年
2 楊潔;非營利組織的勸募策略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5年
3 張媛;禮金背后的社會交換模式探討[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1015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2101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