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與理性選擇
本文選題:人格理論 + 理性選擇模型; 參考:《新知客》2006年11期
【摘要】:正 我只討論心理學意義的人格(personality),不討論神學意義的大寫的人格(位格)。心理學家研究人格,現(xiàn)代權(quán)威,當推老埃森克(Hans Eysenck,1916-1997)。他的兒子,當代的認知心理學家邁克爾,最近發(fā)表了一部整合性的教科書《心理學:一條整合的途徑》(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Abstract]:I only talk about personality in psychological sense, not in uppercase personality in theological sense. Psychologists study personality, modern authority, when the elderly Eysenck Hans Eysencktor 1916-1997. His son, Michael, a contemporary cognitive psychologist, recently published an integrated textbook, Psychology: a path to Integr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作者單位】:
【分類號】:B848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廣亞;劉彥軍;;中西人格心理的比較研究[J];天中學刊;2007年01期
2 張曄;;人格理論研究的哲學視角[J];滄桑;2006年02期
3 邵龍寶;李曉菲;;孔子人格理論的現(xiàn)代價值[J];學術(shù)界;2007年06期
4 姜凌;;基于人格理論的《巴比特》主人公的心理解析[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9年03期
5 楊麗霞;;人本主義人格理論中的“自我”觀[J];社會心理科學;1999年01期
6 曾紅;建構(gòu)中國化的人格理論模型初探[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7 趙石屏;儒學人格理論初探[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8 董秀娜;;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綜述[J];伊犁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9 孫貴林;段黎明;;新弗洛伊德學派對弗洛伊德人格理論的改造[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10 馬海蘭;;自我對言語誤解的影響[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0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裴宇晶;;九型人格理論在組織管理中的應用述評與展望[A];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1年
2 徐華;;理性選擇模型與利他主義[A];用科學發(fā)展觀統(tǒng)領(lǐng)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全國高校社會主義經(jīng)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第十九次大會論文集[C];2005年
3 宋廣文;;人格理論:從精神分析到人本主義[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4 胡佳磊;;主觀幸福感與人格的關(guān)系綜述[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5 周禎祥;;美國實用主義哲學視野下的法律和邏輯[A];第十六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國法律邏輯三十年)[C];2008年
6 陳堅;黃志劍;;動態(tài)人格理論在運動心理學中的應用——研究回顧與展望[A];第8屆全國運動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7 谷傳華;張文新;;小學生欺負與人格傾向關(guān)系的研究[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8 萬樹;;福祉經(jīng)濟學研究進展與國民福祉系統(tǒng)[A];江蘇省外國經(jīng)濟學說研究會2011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林新媛;;從心理學角度談青少年犯罪[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五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陳建文;;試論自我意識與焦慮[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何星亮;文化與人格理論[N];中國民族報;2003年
2 本報記者 谷亞光;國企改革的制度創(chuàng)新要講科學性[N];中國改革報;2005年
3 王慧卿;紐約公交罷工損失10億美元[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5年
4 特約評論員 新望;中國經(jīng)濟學家究竟做了些什么[N];經(jīng)濟觀察報;2005年
5 本報記者 鄒光祥;經(jīng)濟學家眼中的“1·14”井噴行情[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3年
6 董硯龍;經(jīng)濟學家沉默社會學家登場[N];中華工商時報;2004年
7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 趙曉;經(jīng)濟學與倫理學的雄心[N];北方經(jīng)濟時報;2006年
8 本報理論周刊;正確看待我國當前經(jīng)濟熱點問題[N];北京日報;2007年
9 記者 李瓊;企業(yè)太復雜 獨董“讀不懂”[N];中國財經(jīng)報;2006年
10 本報記者 文杰;胡祖六:我會向全球推薦成都[N];成都日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玉花;中國傳統(tǒng)人格思想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2 劉同輝;中體而西用,,返本以開新—中西人格心理學思想之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楊秀蓮;論人格的文化生成[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金昕;美育與大學生人格養(yǎng)成[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柳菁;心理彈性新論:多視角PAC人格模型理論與實證[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張雄;市場經(jīng)濟中的非理性世界[D];復旦大學;1995年
7 郭笑撰;劉國光經(jīng)濟思想研究[D];武漢大學;2003年
8 魏崇輝;新制度經(jīng)濟學意識形態(tài)理論批判與我國意識形態(tài)安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9 楊悅;回歸經(jīng)濟的本質(zhì)[D];中國人民大學;2002年
10 任俊;積極心理學思想的理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范明靜;葉適的人格理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劉毅;皮爾斯的人格理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3 張忠豪;大學生人格對職業(yè)傾向的影響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4 趙薇;人格因素對英語學習的影響[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5 劉穎;《弗洛斯河上的磨房》的心理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孫貴林;弗洛伊德人格理論中的倫理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08年
7 詹麗;20世紀90年代小說中知識分子人格裂變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8 馬偉蓮;愛是一只荊棘鳥[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7年
9 安家樂;淺析詹姆斯實用主義哲學[D];吉林大學;2011年
10 駱婷;麥金太爾的人格理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0094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2009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