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征地補償安置政策的路徑與選擇
本文關鍵詞:農村征地補償安置政策的路徑與選擇
【摘要】:補償安置是征地政策的重中之重,完善征地補償安置政策是解決當前征地矛盾高發(fā)態(tài)勢的關鍵。通過對1949年以來我國征地補償安置政策4個階段和當前政策重點的闡釋,有助于科學把握補償安置政策的發(fā)展路徑,以及揭示當前補償安置政策的各種不足,如缺乏支持農民生計轉型的長遠思維、獨立的養(yǎng)老保險資金安排、支持就業(yè)的可操作性措施、生計轉型成本和城市融入成本的核算、平等協商機制等。當前征地補償安置矛盾的本質是被征地農民生計轉型需求與地方政府目標的沖突,試點"整村推進"的征地模式、逐步取消強制征地制度、嘗試征地收益按比例分成、堅持就業(yè)支持與社會保障兩手抓、適時出臺《征收土地補償安置條例》是下一步的政策選擇。
【作者單位】: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關鍵詞】: 征地政策 補償安置 失地農民 生計轉型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土地換保障’背景下失地農戶的生計重建:基于可持續(xù)生計框架的分析”(編號:71173239)和“醫(yī)療保障制度如何影響大病農戶生計策略:基于家庭支持因素的視角”(編號:7160328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F321.1
【正文快照】: 我國農村征地問題是一個錯綜復雜的社會問題,農村征地對農民生計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2011年中國失地農民的總量已經達到4000萬~5000萬人左右,按照2000年~2030年占用耕地超過5450萬畝、每年遞增300萬失地農民計算,2030年我國失地農民規(guī)模將達到1.1億人。[1]從影響程度看,失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有進步,但進步有限——對征地補償安置新規(guī)定的分析和評價[J];經濟;2004年12期
2 ;國家對征地補償安置有哪些新規(guī)定[J];農村財務會計;2005年07期
3 張術環(huán);;農村征地補償安置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濟縱橫;2007年15期
4 宋慧穎;宋志英;;城市化進程中征地補償安置機制的對策研究[J];城市;2009年02期
5 劉世領;;解讀揚州征地補償安置新辦法[J];農家致富;2005年06期
6 ;吸取嘉禾事件教訓湖南推行征地補償安置聽證制度[J];中國住宅設施;2004年08期
7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北京市建設征地補償安置辦法[J];北京房地產;2004年07期
8 ;北京市國土局關于加強征地補償安置協議監(jiān)督管理工作的通知[J];北京房地產;2004年11期
9 ;關于印發(fā)《關于完善征地補償安置制度的指導意見》的通知[J];北京房地產;2004年12期
10 丁大平;;探析征地補償安置費標準[J];國土資源導刊;2005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術環(huán);王環(huán);牛喜霞;;山東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征地補償安置機制研究[A];決策與管理研究(2007-2008)——山東省軟科學計劃優(yōu)秀成果匯編(第七冊·下)[C];2009年
2 盧健;;淺析征地補償安置制度改革的出路[A];第二屆浙江中西部科技論壇論文集第四卷(土地分卷)[C];2005年
3 賀日開;;我國征地補償安置爭議裁決機制構建研究[A];財產權與行政法保護——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盧健;;淺析征地補償安置制度改革的出路[A];“征地制度改革與集體土地流轉”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5 賀楚華;張琳;;當前征地補償安置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的思路[A];新世紀土地問題研究[C];2002年
6 蔣金紅;;實施五大保障 維護農民利益——金華市區(qū)完善征地補償安置的探索[A];第二屆浙江中西部科技論壇論文集第四卷(土地分卷)[C];2005年
7 郭玉田;李少華;;征地補償安置怎樣處理三個關系[A];湖北省土地學會成立二十周年論文集[C];2000年
8 樂元桂;;征地補償安置工作探討[A];21世紀中國土地科學與經濟社會發(fā)展——中國土地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9 蔣金紅;;實施五大保障 維護農民利益——金華市區(qū)完善征地補償安置的探索[A];“征地制度改革與集體土地流轉”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10 金杭龍;王遠;;對征地補償安置工作的一點思考[A];“征地制度改革與集體土地流轉”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記者 葉晨陽;市區(qū)征地補償安置政策調整[N];臺州日報;2014年
2 楊文晉;浙江臺州調整征地補償安置政策[N];中國國土資源報;2014年
3 劉佳;我省加強完善征地補償安置工作[N];遼寧日報;2005年
4 本報記者 郄建榮;征地補償安置糾紛的司法外救濟[N];法制日報;2006年
5 記者 李東凱 李軍晶;盡快推行征地補償安置爭議裁決制度[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6年
6 本報記者 周倩 馮其予;將建立征地補償安置爭議裁決制度[N];經濟日報;2006年
7 記者 馬應珊;萬寧征地補償安置要聽證[N];人民日報;2006年
8 張曉松;征地補償安置爭議裁決制度力爭年內覆蓋全國[N];中國社會報;2006年
9 卜云彤;海南:征地補償安置標準將有所提高[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10 記者 李現文;山東出臺征地補償安置爭議裁決辦法[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鄭鴻;征地補償安置討價還價博弈分析[D];福建農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耀輝;征地補償安置爭議裁決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2 吳燕;基于失地農戶的土地征收補償安置實證分析[D];新疆農業(yè)大學;2015年
3 葉蘇達;溫州市農村征地留地問題及對策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4年
4 張平;城市化進程中我國現行征地補償安置制度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5 雙琰;線型工程征地補償安置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6 龔永華;公共政策視角的征地補償安置問題研究[D];湘潭大學;2007年
7 廖鴻翎;農村征地補償安置制度的理論與實踐[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8 曹貴林;南京市征地補償安置模式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3年
9 楊思近;常德市征地補償安置及其建設活動的規(guī)劃管理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10 楊海鋒;服務型政府視角下廣西征地補償安置問題與對策的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1年
,本文編號:6358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635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