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詩人屈復及其詩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2-16 21:44
屈復,一生創(chuàng)作出了大量詩文作品,豐富了清初關中地區(qū)的文學創(chuàng)作。屈復盡管出生在入清以后(康熙七年,1668年),但其無論為人抑或為文,卻體現(xiàn)出一種類似明清之際遺民心態(tài)的心理特征,政治上拒絕入仕,不愿同統(tǒng)治者合作,其詩歌也往往表現(xiàn)出與遺民詩人相仿的思想情感。作為詩人,屈復創(chuàng)作的詩歌內容豐富,思想深刻,具有渾郁豪宕的基本風格。通過對屈復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清代前期關中地區(qū)文人的政治心態(tài)以及他們的詩歌創(chuàng)作情況,也有助于對清代前期詩歌創(chuàng)作內容和藝術風格的整體研究。本論文以屈復的生平經(jīng)歷及時代環(huán)境為研究背景,嘗試對其詩歌集《弱水集》進行梳理,分析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探討其詩歌中體現(xiàn)的詩學主張和理論根源。此外,針對目前屈復研究的現(xiàn)狀,論文對其生平進行了整理,對其部分詩文進行了系年,形成了簡要的年譜。本論文分為六個部分。緒論是屈復研究綜述,簡要介紹了屈復的詩歌創(chuàng)作情況,從地域特點、文學特色以及研究現(xiàn)狀等方面對本論文的選題目的及意義作了說明。第一章介紹了屈復的生平經(jīng)歷、交游、著述等方面以及其所處的清代前期的社會背景。其中對清代初年關中地區(qū)的社會環(huán)境作了分析,以便將屈復的詩歌創(chuàng)作放置...
【文章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屈復的生平及交游
第一節(jié) 明末清初關中地區(qū)社會背景及士人心態(tài)
第二節(jié) 屈復的家世生平
第三節(jié) 屈復的交游往來
第二章 屈復詩歌創(chuàng)作研究
第一節(jié) 屈復詩歌的題材內容
第二節(jié) 屈復詩歌的藝術特色
第三章 屈復詩學理論研究
第一節(jié) 屈復的詩學理論
第二節(jié) 理論形成的歷史淵源和現(xiàn)實依據(jù)
第三節(jié) 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具體體現(xiàn)
第四章 結語
附錄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杜詩評點:被有意擱置了的杜詩學文獻——從杜詩學與文學批評史的視閾出發(fā)[J]. 曾紹皇. 中國文學研究. 2011(04)
[2]屈復及其主要著作[J]. 李艷華. 時代文學(上半月). 2011(08)
[3]簡論屈復和他的《楚辭新注》[J]. 樊振海.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 2011(05)
[4]宓妃考索——兼論《離騷》中“求女”的比興意義[J]. 郭令原.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4)
[5]四庫禁毀書目中的三部清初陜西詩文集——《溉堂集》、《槲葉集》和《弱水集》[J]. 郎菁. 圖書館雜志. 2005(10)
[6]析史解難:《天問》錯簡整理史的反思[J]. 毛慶.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05)
[7]清初遺民詩創(chuàng)作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與遺民詩群的地域分布[J]. 張兵.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9(04)
[8]清初愛國詩人屈復[J]. 原志軍,郭昭明. 渭南師專學報. 1990(01)
[9]校點《楚辭新注》記[J]. 姚慶瑞,王魁田. 唐都學刊. 1986(03)
[10]清初具有民族氣節(jié)的蒲城詩人屈復[J]. 曹冷泉. 人文雜志. 1980(04)
博士論文
[1]清代三秦詩人群體研究[D]. 冉耀斌.南京師范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清初關中儒學群體與南北學術交流[D]. 原彥平.西北師范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628714
【文章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屈復的生平及交游
第一節(jié) 明末清初關中地區(qū)社會背景及士人心態(tài)
第二節(jié) 屈復的家世生平
第三節(jié) 屈復的交游往來
第二章 屈復詩歌創(chuàng)作研究
第一節(jié) 屈復詩歌的題材內容
第二節(jié) 屈復詩歌的藝術特色
第三章 屈復詩學理論研究
第一節(jié) 屈復的詩學理論
第二節(jié) 理論形成的歷史淵源和現(xiàn)實依據(jù)
第三節(jié) 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具體體現(xiàn)
第四章 結語
附錄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杜詩評點:被有意擱置了的杜詩學文獻——從杜詩學與文學批評史的視閾出發(fā)[J]. 曾紹皇. 中國文學研究. 2011(04)
[2]屈復及其主要著作[J]. 李艷華. 時代文學(上半月). 2011(08)
[3]簡論屈復和他的《楚辭新注》[J]. 樊振海.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 2011(05)
[4]宓妃考索——兼論《離騷》中“求女”的比興意義[J]. 郭令原.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4)
[5]四庫禁毀書目中的三部清初陜西詩文集——《溉堂集》、《槲葉集》和《弱水集》[J]. 郎菁. 圖書館雜志. 2005(10)
[6]析史解難:《天問》錯簡整理史的反思[J]. 毛慶.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05)
[7]清初遺民詩創(chuàng)作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與遺民詩群的地域分布[J]. 張兵.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9(04)
[8]清初愛國詩人屈復[J]. 原志軍,郭昭明. 渭南師專學報. 1990(01)
[9]校點《楚辭新注》記[J]. 姚慶瑞,王魁田. 唐都學刊. 1986(03)
[10]清初具有民族氣節(jié)的蒲城詩人屈復[J]. 曹冷泉. 人文雜志. 1980(04)
博士論文
[1]清代三秦詩人群體研究[D]. 冉耀斌.南京師范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清初關中儒學群體與南北學術交流[D]. 原彥平.西北師范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6287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wzj/3628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