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傳記論文 >

朱曰藩詩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07 05:26
  朱曰藩(1501—1561),江蘇寶應人,字子價,號射陂,著有《山帶閣集》三十三卷。他是明嘉靖時期江蘇地區(qū)著名的詩人。文章以他的詩學思想為主要研究對象。第一,從他自身創(chuàng)作的文本來分析他詩學的具體內(nèi)涵和獨特處。第二,從其家學、家風傳統(tǒng),地域、所處時代來分析他詩學形成的淵源。第三,從他與“金陵六朝派”的關系的角度來考察他在明代文學上所處的地位。首先,朱曰藩形成了以宗尚六朝為核心的詩學體系。其一,他針對當時詩壇所出現(xiàn)的模擬蹈襲的流弊,提出了反對模擬,追求自得的主張。其二,他在吸收了前“七子派”、六朝、楊慎等主情觀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主情觀,即尊情求真,提倡婉雅。其三,在反對模擬、尊情求真的基礎上,提出崇尚六朝,出入《文選》的核心詩學觀。其次,朱曰藩的六朝詩學有其深刻的淵源。其一,他的家族歷來就有崇尚自由,澹泊名利,喜歡園居交游的家風傳統(tǒng),并且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也存有崇尚儒學,主情求真,不以模擬剽竊為能事的家學傳統(tǒng)。其二,他所處的江左地域流行尚情重才,隨興而發(fā)以及堅守自我,推崇六朝的詩風。其三,他所面臨的文學大環(huán)境是六朝、初唐詩風的興起。再次,朱曰藩在嘉靖末期,與何良俊、黃姬水、郭第等人在金陵... 

【文章來源】:湘潭大學湖南省

【文章頁數(shù)】:14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Ⅰ. 選題的目的與意義
    Ⅱ. 研究綜述
    Ⅲ. 研究的方法及主要內(nèi)容
第1章 朱曰藩的詩學主張
    1.1 反對摹擬,追求自得
        1.1.1 對前“七子派”模擬之習的批判
        1.1.2 對“唐宋派”模擬之習的批判
        1.1.3 對后“七子派”模擬之習的批判
    1.2 尊情求真,提倡婉雅
        1.2.1 對前“七子派”主情觀的繼承與發(fā)展
        1.2.2 對六朝主情觀的繼承與發(fā)展
        1.2.3 對楊慎主情觀的繼承與發(fā)展
    1.3 宗尚六朝,出入《文選》
        1.3.1 引論:“六朝”與“六朝體”概念的界定
        1.3.2 對六朝詩歌及《文選》的喜愛
        1.3.3 對六朝工麗詩風的推崇
        1.3.4 創(chuàng)作中的六朝傾向
        1.3.5 時人對他六朝之習的評論
第2章 朱曰藩的詩學淵源
    2.1 家風、家學的淵源
        2.1.1 祖輩的家風、家學傳統(tǒng)
        2.1.2 父輩的家風、家學傳統(tǒng)
    2.2 地域的淵源
        2.2.1 尚情重才,隨興而發(fā)的詩風
        2.2.2 堅守自我,推崇六朝的詩風
    2.3 時風的淵源
        2.3.1 正、嘉時期,“六朝、初唐”詩風的興起
        2.3.2 楊慎個人對他的影響
第3章 朱曰藩與“金陵六朝派”的初盛
    3.1 “金陵六朝派”是明代中期地域文學流派
    3.2 朱曰藩是“金陵六朝派”初盛時期的領袖
    3.3 與何良俊等共同推進“金陵六朝派”的興盛
結(jié)語
附錄一 朱曰藩年譜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歷、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王寵門生與追隨者考[J]. 薛龍春.  南京藝術(shù)學院學報(美術(shù)與設計版). 2011(03)
[2]論明代詞集序跋的文獻問題[J]. 張仲謀.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5)
[3]在地域和家族視野中展開清代江南文學研究[J]. 羅時進.  蘇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0(03)
[4]廣陵詩人朱曰藩文學交游考述[J]. 陳斌.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03)
[5]關于文學家族學建構(gòu)的思考[J]. 羅時進.  江海學刊. 2009(03)
[6]明永樂遷都后至萬歷時期金陵書法發(fā)展的階段性分析[J]. 蔡清德.  藝術(shù)百家. 2008(04)
[7]論明代金陵六朝派的發(fā)端與發(fā)展[J]. 張燕波.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 2008(03)
[8]明代部分散佚茶書輯考與題錄[J]. 王河,王曉丹.  農(nóng)業(yè)考古. 2008(02)
[9]吳承恩與心學人物交游考證[J]. 薛梅.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2)
[10]明代六朝派的演進[J]. 雷磊.  文學評論. 2006(02)

博士論文
[1]十五至十六世紀金陵書法的區(qū)域性考察[D]. 蔡清德.南京藝術(shù)學院 2008
[2]明代中古詩歌批評研究[D]. 陳斌.福建師范大學 2007
[3]明代成化至正德前期士人與詩派研究[D]. 劉化兵.山東大學 2005
[4]明中葉吳中派研究[D]. 李雙華.南京師范大學 2004
[5]明中葉吳中文人集團研究[D]. 邸曉平.首都師范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明中葉六朝詩歌接受研究[D]. 萬小紅.黑龍江大學 2011
[2]顧璘詩文研究[D]. 王媛.暨南大學 2010
[3]嘉靖“云間四賢”唐詩接受研究[D]. 武光杰.山東大學 2010
[4]金鑾及其著述研究[D]. 周軍.西北師范大學 2009
[5]明代揚州府作家研究[D]. 郁步生.上海師范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12289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wzj/312289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51c4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