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清標及其《蕉林詩集》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0-18 02:59
作為明末清初一位貳臣文人,梁清標不但出身顯貴,而且一生歷仕明、大順、清三朝。然而,仕明與大順都較短暫,其人生輝煌的時期是在清朝,入清后他位高權重,政治上有所建樹,文學創(chuàng)作亦頗豐?v觀梁清標一生,能夠在風云變幻的時代浪潮和爾虞我詐的官場中游刃有余,不僅取決于他自身良好的個人素養(yǎng)和強烈的仕進精神;同時,更與其雍容閑雅的氣質和平和溫良的性格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lián)。而當這種獨特的性情反映在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則形成了梁清標詩歌溫柔敦厚、清平淡雅的風格特色。本文主要就梁清標及其《蕉林詩集》進行比較系統(tǒng)的研究與論述。 文章主要分為五個部分:緒論、正文三章、結語。 緒論主要針對梁清標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研究現(xiàn)狀作一個大致梳理,同時簡要概述本次論文選題的價值意義。 第一章在翻閱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對梁清標的家世、生平以及交游情況進行系統(tǒng)的考證、論述。 第二章重點放在梁清標的《蕉林詩集》上,對其主要內容進行詳細的分析與闡述。 第三章在研究了《蕉林詩集》主要內容的基礎之上,對梁清標詩歌獨特的藝術風格進行探討,從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其人其詩。 結語部分對梁清標在明末清初詩壇上的地位和影響進行重新評價,拋卻貳臣觀念的固有束縛,力求客觀公正地再現(xiàn)其文學價值。
【學位單位】:遼寧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3
【中圖分類】:I207.22;K825.6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0.1 研究現(xiàn)狀
0.2 研究價值意義
1 梁清標家世、生平及交游唱和
1.1 顯赫的家世
1.2 梁清標的生平事跡
1.3 梁清標的交游唱和
1.3.1 貳臣孫承澤、龔鼎孳、李呈祥
1.3.2 隱逸詩人申函光
1.3.3 門人汪懋麟、徐軌
1.3.4 東北流人郝浴
2 《蕉林詩集》的刊刻情況及內容
2.1 蕉林書屋的由來及《蕉林詩集》的刊刻情況
2.1.1 蕉林書屋的由來
2.1.2 蕉林詩集的刊刻情況
2.2 《蕉林詩集》的主要內容
2.2.1 酬唱贈答
2.2.2 題畫詩
2.2.3 應制頌圣
2.2.4 閑適生活
2.2.5 隱逸情懷
2.2.6 鄉(xiāng)愁羈恨
2.2.7 詠史懷古
2.2.8 山水之趣
2.2.9 民生民瘼
3 梁清標詩歌的風格特色
3.1 由衰世亡國之音到溫柔和平之聲——清初詩歌風格的逐步演變
3.2 溫柔和平的颯颯春容之音——梁清標的詩風
3.2.1 枕籍經史,不以一家名
3.2.2 莊而不佻,麗而有則——颯颯春容之音
結束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以及參加科研情況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45701
【學位單位】:遼寧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3
【中圖分類】:I207.22;K825.6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0.1 研究現(xiàn)狀
0.2 研究價值意義
1 梁清標家世、生平及交游唱和
1.1 顯赫的家世
1.2 梁清標的生平事跡
1.3 梁清標的交游唱和
1.3.1 貳臣孫承澤、龔鼎孳、李呈祥
1.3.2 隱逸詩人申函光
1.3.3 門人汪懋麟、徐軌
1.3.4 東北流人郝浴
2 《蕉林詩集》的刊刻情況及內容
2.1 蕉林書屋的由來及《蕉林詩集》的刊刻情況
2.1.1 蕉林書屋的由來
2.1.2 蕉林詩集的刊刻情況
2.2 《蕉林詩集》的主要內容
2.2.1 酬唱贈答
2.2.2 題畫詩
2.2.3 應制頌圣
2.2.4 閑適生活
2.2.5 隱逸情懷
2.2.6 鄉(xiāng)愁羈恨
2.2.7 詠史懷古
2.2.8 山水之趣
2.2.9 民生民瘼
3 梁清標詩歌的風格特色
3.1 由衰世亡國之音到溫柔和平之聲——清初詩歌風格的逐步演變
3.2 溫柔和平的颯颯春容之音——梁清標的詩風
3.2.1 枕籍經史,不以一家名
3.2.2 莊而不佻,麗而有則——颯颯春容之音
結束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以及參加科研情況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潘承玉;清初詩壇中堅:遺民性情詩派[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2 劉麗;;秋碧堂中人獨坐 淡云疏雨菊花天——清初貳臣詩人梁清標其人其詩[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3 王音;;淺論梁清標之《棠村詞》[J];社會科學論壇;2005年06期
4 裴世俊;清初"江左三大家"降臣詩群探論[J];蘇州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5 劉友恒;正定縣梁氏家族墓地出土文物[J];文物春秋;1995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白一瑾;清初貳臣心態(tài)與文學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何麗娟;梁清標及其詞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8457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wzj/2845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