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得科學人生大滿貫
本文選題:中國核學會 + 大亞灣核電站。 參考:《科技導報》2015年16期
【摘要】:正彭士祿是我國著名的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事業(yè)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早年留學蘇聯(lián),1958年回國后一直從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工作,是我國核潛艇的首席總設計師、大亞灣核電站總指揮,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F(xiàn)任中國核工業(yè)集團公司科技顧問、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核動力學會名譽理事長。被譽為"中國里科弗""核潛艇之父"和"核電事業(yè)的開拓者"。烈士遺孤與核結緣1925年11月18日,彭士祿出生于
[Abstract]:Zheng Peng Shilu is a famous nuclear power expert in China, one of the pioneers and founders of China's nuclear power cause. He studied in the Soviet Union in the early years and was always engaged in the research and design of nuclear power after returning to China in 1958. He was the chief designer of China's nuclear submarines and commander of the Daya Bay Nuclear Power Station. He was elected a member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in 1994. He is currently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ultant of China Nuclear Industry Group Company, the Honorary Chairman of China Nuclear Society, and the Honorary Chairman of China Nuclear Power Society. Known as "China Rickover", "the father of nuclear submarines" and "pioneers of nuclear power industry." The death of a martyr was born on November 18, 1925, when Peng Shilu was born
【作者單位】: 中國科協(xié)信息中心;
【分類號】:K826.1;TL9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字龍;;中國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在貴陽召開[J];鈾礦地質;2012年01期
2 ;聚焦核科學大局——中國核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概覽[J];中國核工業(yè);2013年09期
3 ;中國核學會舉行1984年春節(jié)科學家座談會[J];核科學與工程;1984年01期
4 陳五可;;中國核學會核能動力學會在京成立[J];核科學與工程;1984年02期
5 ;中國核學會核能動力學會第一次年會在無錫召開[J];核科學與工程;1985年02期
6 陳五可;;中國核學會核能動力學會召開第二次工作會議[J];核科學與工程;1989年04期
7 唐宗渝;;中國核學會二屆二次會議在秦山核電廠召開[J];核科學與工程;1990年03期
8 ;中國核學會核能動力學會第四次年會在上海召開[J];核動力工程;1991年06期
9 ;中國核學會核化工分會第三屆理事會換屆暨學術交流會在京舉行[J];核化學與放射化學;1992年04期
10 ;中國核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在哈爾濱開幕[J];硅谷;2013年1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中國核學會核化學與放射化學分會第七屆委員會委員名單[A];第七屆全國核化學與放射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中國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大會組織機構[A];中國核科學技術進展報告——中國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一卷·第6冊)[C];2009年
3 ;中國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大會組織機構[A];中國核科學技術進展報告——中國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一卷·第4冊)[C];2009年
4 ;中國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大會組織機構[A];中國核科學技術進展報告——中國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一卷·第9冊)[C];2009年
5 ;中國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大會組織機構[A];中國核科學技術進展報告——中國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一卷·第2冊)[C];2009年
6 ;中國核學會核能動力學會核電質量保證專業(yè)委員會第十屆年會暨學術報告會優(yōu)秀論文名單[A];中國核學會核能動力學會核電質量保證專業(yè)委員會第十屆年會暨學術報告會論文專集[C];2010年
7 ;編后記[A];第九屆中國核學會“核科技、核應用、核經濟(三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8 ;中國核學會核能動力學會核電質量保證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一屆年會暨學術報告會優(yōu)秀論文名單[A];中國核學會核能動力學會核電質量保證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一屆年會暨學術報告會論文專集[C];2012年
9 ;前言[A];第七屆全國核化學與放射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中國核學會核化學與放射化學分會第七屆編委會委員名單[A];第七屆全國核化學與放射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記者 付麗麗;中國核學會:核科普可以大顯身手[N];大眾科技報;2010年
2 記者 李大慶;首屆核學會學術年會吸引44位院士蒞臨[N];科技日報;2009年
3 胡其峰 袁于飛 整理;科學認識生活中的核[N];光明日報;2014年
,本文編號:18249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wzj/1824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