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籍富豪_《安徽大學》2013年碩士論文
本文關鍵詞:近代皖籍名人蔡曉舟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安徽大學》 2013年
近代皖籍名人蔡曉舟研究
潘婧文
【摘要】:作為近代安徽的知名愛國人士,受新文化、新思潮的影響,蔡曉舟的思想開放、開明。為了改變中國貧窮落后的面貌,蔡曉舟向我們描繪了他心目中的中國社會的美好藍圖,就是通過文化運動實現(xiàn)“幸福均沾”,使社會中每個人都能有平均發(fā)展個性的機會。為了推廣國語,普及教育,提高國人的文化知識和文化素質,蔡曉舟積極從事新文化教育事業(yè)。他是安徽早期的民主革命者之一,為近代安徽社會的進步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章從蔡曉舟的新文化觀念及其社會改造思想、蔡曉舟所從事的新文化教育事業(yè)和所推動的安徽民主革命運動等三個方面入手,對蔡曉舟進行探討。第一章從蔡曉舟在《新人》雜志上發(fā)表的《從文化運動到理想社會》為切入點,全面分析蔡曉舟關于從文化運動來改造中國社會從而達到理想社會的思想,并剖析其所闡述的中國所面臨的四大障礙即男女階級、智育階級、資本制度以及國和家的問題其實質就是爭取平等權的問題,接著對蔡曉舟這種改造中國社會的思想作出評價,指出其受無政府主義的影響,具有空想性,在中國不可能實現(xiàn)。第二章著重剖析蔡曉舟所從事的新文化教育事業(yè),首先論述民國以來的白話文運動對蔡曉舟編纂《國語組織法》的影響,同時分析蔡曉舟對詞的分類及其各個詞性的用法;其次論述蔡曉舟在五四運動期間,與楊亮功合編記錄五四運動的第一本史料集《五四》,并論述《五四》一書的意義;再次論述蔡曉舟與安徽新文化運動的關系,指出其為了促進安徽新文化運動的發(fā)展,積極組織和促成暑期演講會的舉辦,并創(chuàng)辦和主編了多種報紙、期刊,以宣傳新思想、新文化。為籌建安徽大學,他甚至不惜刀斷左手中指,為安徽大學的籌備作出了積極努力。第三章主要闡述蔡曉舟在推動安徽民主革命運動所作的努力,他曾籌備旅京皖事改進會,組建安徽各界聯(lián)合會,宣傳馬克思主義并籌辦安徽社會主義青年團,同時他發(fā)動了吳山廟起義,為近代安徽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K26;K825.4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乾;;胡適與民國時期安徽大學的初創(chuàng)[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2 徐希軍;;省界 業(yè)界 政治——20世紀20年代胡適與安徽省教育廳長的選定[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3 段金萍;;皖江地區(qū)知識分子轉型研究[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4 吳毅安;百年回顧:從敬敷書院到安慶師院[J];安慶師院社會科學學報;1998年04期
5 葉梅榮;安徽最早的城市黨組織——中共安慶支部[J];黨史縱覽;2001年03期
6 郝先中;五四時期皖籍先進知識分子群體的產生及其典型特征[J];民國檔案;2003年03期
7 蔣二明;論安徽早期革命運動蓬勃發(fā)展的文化氛圍[J];黨史縱覽;1999年04期
8 本刊編輯部;;圖話中國共產黨在安徽[J];黨史縱覽;2011年06期
9 馬以鑫;“白話文運動”歷史軌跡的重新考察[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2期
10 汪楊;;皖籍知識分子與新文化運動——以《新青年》的安徽作者群為例[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黃河;列寧平等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譚大友;政治本體探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2 王浩斌;王飛南;;試論政治倫理化的底線、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會的制度生態(tài)訴求[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3 王洪波;李穎;;社群與個人孰先孰后?——對社群主義的反思[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3期
4 白立強;;唯物史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5 申向陽;;九寨溝方言“把”字句及“給”字句研究[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1期
6 張娟;;《世說新語》“以”字處置式研究[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3期
7 陳海平;;困境與進路:司法改革語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8 曹險峰;;羅馬法中的人格與人格權[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7年02期
9 孫晉;;產融結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論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10 王浩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主體性原則[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又寧;;辛亥革命與婦女轉型[A];北京論壇(2011)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變革與轉型:“變與常:關于社會轉型方式的歷史思考”歷史分論壇論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李懷濤;;科學發(fā)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的新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3 趙春明;;改革: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與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4 蕭衡鍾;;中國大陸于社會轉型期的戶籍改革——管理、制度與治理[A];2011城市國際化論壇——全球化進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論文集)[C];2011年
5 周維東;;遺忘的“辛亥”與缺失的“現(xiàn)代”——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A];“辛亥百年與四川小說創(chuàng)作”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當代文壇》2011年增刊)[C];2011年
6 唐嘉憶;;漢譯英口譯材料的難度判斷[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鄭陳榮;;論公平正義在構建高校和諧校園中的作用及其實踐原則[A];2011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高峰;;社會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論的研究視角[A];2010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危機預警預控管理系統(tǒng)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9 杜勇敏;;影響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社會因素分析[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宋寶安;張一;;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控制物價促進穩(wěn)定的基本戰(zhàn)略[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郝文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證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邱闖仙;現(xiàn)代漢語插入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徐少輝;上海金融中心法制變遷及決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徐佳;生態(tài)語言學視域下的中國瀕危語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陳佳;論英漢運動事件表達中“路徑”單位的“空間界態(tài)”概念語義及其句法—語義接口功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李穎玉;基于語料庫的歐化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吳善子;漢韓反詰語氣副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秦曼;海洋漁業(yè)資源資產的產權效率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9 胡雪梅;科學人才觀的理論內涵與實踐應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趙一強;知識社會價值的道德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阮曉毅;我國柑橘產業(yè)化中的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廉靖;基于社區(qū)發(fā)展的我國農村矛盾化解機制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余曉玲;以農地為依托構建農村養(yǎng)老保障制度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龍曉花;英漢指稱照應對比研究及其翻譯策略[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5 陳丹;英漢遠近指示語的對比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6 黃雪;俄漢語詞匯理據性對比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祁遠;阿拉伯共產主義運動初探[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8 徐姍;推進中共黨內民主建設的有效途徑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9 李國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視閾中的民生問題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10 胡警月;馬克思與阿爾都塞意識形態(tài)比較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乾;;胡適與民國時期安徽大學的初創(chuàng)[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2 榮天琳;論中國工人階級向自為階級轉變的最后階段[J];北京大學學報(人文科學);1962年01期
3 趙興;社會主義經濟平等問題反思[J];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4 王俊文;論列寧的知識人才發(fā)展觀[J];貴州社會科學;2003年04期
5 金學鋒;列寧論實現(xiàn)黨的政治領導的途徑和方式[J];蘇聯(lián)東歐問題;1990年06期
6 李小珊;;論列寧晚年思想在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上的創(chuàng)新[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0年02期
7 金學鋒;列寧探索執(zhí)政黨領導方式的思想演進——黨對國家生活實行“總的領導”思想的形成[J];蘇聯(lián)東歐問題;1988年01期
8 朱秋蓮,李德陽;論列寧的婦女人才思想[J];湖南教育學院學報;1995年06期
9 徐頑強;評“五四”時期的“打倒孔家店”[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2期
10 顧玉蘭;;列寧對馬克思東方社會理論的繼承和發(fā)展[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司永海;列寧黨內民主思想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2 戴銳;列寧社會主義改革思想述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邵靜;列寧民族平等理論的法理學思考[D];新疆大學;2008年
2 趙楠;列寧民族平等思想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年
3 朱華光;馬克思主義民族平等理論中國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潘婧文;近代皖籍名人蔡曉舟研究[D];安徽大學;2013年
相關機構
>安徽大學
相關作者
>潘婧文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網數字出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華大學 84-48信箱 大眾知識服務
京ICP證040441號
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京)字008號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新出發(fā)京批字第直0595號
訂購熱線: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務熱線: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線咨詢:
傳真:010-62780361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0475號
本文關鍵詞:近代皖籍名人蔡曉舟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410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wzj/141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