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煌簡歷_《重慶工商大學》2013年碩士論文
本文關(guān)鍵詞:周煌《海山存稿》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重慶工商大學》 2013年
周煌《海山存稿》研究
李英
【摘要】:《海山存稿》存詩近一千二百首,為巴渝籍詩人周煌所作,這些詩歌題材多樣、內(nèi)容豐富,具有鮮明的風格特色。本論文從詩人生平、所處時代背景入手,對其詩作進行內(nèi)容題材上的歸類和分析,探討其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及所表現(xiàn)的藝術(shù)特色。 清代的乾隆皇帝是個文化素質(zhì)很高的皇帝,在位期間大力倡導“稽古右文”,然而他也是清朝制造文字獄最多的皇帝,對知識分子思想的壓迫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這種文化專制下,作為皇帝身邊的“大紅人”,,與乾隆帝年紀相仿的周煌得以功成身退與其為人之道、為官之道密不可分!逗I酱娓濉贩謨(nèi)、外兩集,內(nèi)集八卷為應制之作,內(nèi)容空洞、文學價值不高,但其在藝術(shù)風格上與一般文學侍從之詩又不盡相同;外集十二卷題材廣泛多樣,語言凝煉樸實,善于用典,體現(xiàn)出“文詞贍雅,風度端凝”的鮮明特色,姚鼐給予很高的評價,稱“辭達”、“近蘇公”。 周煌不僅是巴渝歷代文人中官階最高的一位,也是文學造詣較高的一位,是乾隆高壓統(tǒng)治下政治抱負與文學造詣完好發(fā)揮的典型,是極具時代特征的詩人。
【關(guān)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工商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I207.22;K825.6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田奇;;蘇軾“辭達”說新解[J];南都學壇;2010年03期
2 李世權(quán);;清明祭周煌[J];紅巖;2007年01期
3 熊茂松;;周煌《琉球國志略》論[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振方;;《胭脂》《折獄》虛實辨析——兼談《聊齋志異》中的真人假事小說[J];蒲松齡研究;2010年02期
2 鄒宗良;解新顏;;“姑奶奶”、“關(guān)圣帝君”與“金龍四大王”——再論《醒世姻緣傳》康熙年間成書說之不能成立[J];蒲松齡研究;2010年04期
3 陳鄭;;清初賦稅事件對蒲松齡生活與作品的影響[J];蒲松齡研究;2011年01期
4 賀根民;;《四庫全書》不收《聊齋志異》考析[J];蒲松齡研究;2011年02期
5 胡蓮玉;從《明悟禪師趕五戒》對《五戒禪師私紅蓮記》的改寫論馮夢龍的藝術(shù)成就[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6 牛貫杰;;晚清清軍馬隊營制的演變[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7 李曉黎;;論《詩林廣記》對宋詩宋注的摘引[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8 楊明;;古代文學批評對于女色和男女情事描寫的態(tài)度[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9 歐陽躍峰;王軍;;新式學堂與清末革命——以徐錫麟為例[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10 李佳;;中道自然的漸行漸遠——以皎然“至麗而自然”說為中心[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蒲霞;;論清代前期淮河流域航運的管理[A];安徽省管子研究會2010年年會暨全國第五屆管子學術(shù)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10年
2 穆從賀;;馮煦與淮河流域洪澇災害治理[A];安徽省管子研究會2010年年會暨全國第五屆管子學術(shù)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10年
3 周中明;;論姚鼐對封建官吏形象的描寫[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二屆全國桐城派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王雪源;;薛鳳祚研究芻議[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5 朱歡歡;;蘇軾科技活動探析[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6 楊增強;;碑志所見明清時期商洛的地方教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4)——中國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7 黃權(quán);;論蘇元春的愛國主義精神[A];蘇元春與壯族邊疆開發(fā)建設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8 李乾耀;;《論語》與《莊子》中的孔子——“為學”與“為道”的兩種思想[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六輯)[C];2009年
9 胡曉明;;宋辯才法師年譜[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六輯)[C];2009年
10 楊愛國;;黃易對金石學的貢獻[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玉忠;宋代刑事審判權(quán)制約機制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軍政;中國古代詞學批評方法論[D];南開大學;2010年
4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劉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統(tǒng)形象的建立[D];南開大學;2010年
6 尹佳濤;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的政治思考[D];南開大學;2010年
7 任紅敏;金蓮川藩府文人群體之文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潘葦杭;先秦兩漢堯文化探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黃偉;高樂待與中國[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戴天放;鄱陽湖流域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變遷與生態(tài)農(nóng)業(yè)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崔蕾;滿族舒穆祿氏研究與資料整理[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劉文佳;中國古代的清官和民眾的“青天”崇拜傾向[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彭娟;蔣士銓詩歌新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艷;乾嘉詩人舒位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龔瑩瑩;虞山派詩人馮班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譚卓華;從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對陶淵明精神家園的守望[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陳軼歐;八旗滿洲官宦世家探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品;太上皇體制與乾嘉之際權(quán)力運行軌跡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王雪峰;山東沿海風暴潮災害的歷史規(guī)律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10 魏姍;晚唐“二曹”詩歌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黃潤華;國家圖書館藏善本古籍中的有關(guān)琉球文獻[J];國家圖書館學刊;2000年02期
2 方寶川;明清冊封使及其從客在中琉關(guān)系中的作用[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葉延濱;;熱愛生活的證據(jù)[J];海內(nèi)與海外;2006年11期
2 高春艷;;論李因篤的詩歌創(chuàng)作[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3 張華;;都市、邊塞、山水:王維詩歌題材的哲學觀照[J];重慶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4 張宇;;淺論李商隱詩歌題材取向的文學貢獻[J];電影評介;2009年15期
5 李先鋒;;作品回放 詩十三首[J];詩刊;2009年22期
6 夏艾青;;王維詩歌盛唐之音的表現(xiàn)[J];名作欣賞;2010年23期
7 古繼堂;;從鄉(xiāng)愁到回歸——談臺灣詩歌題材的演變[J];寫作;1994年05期
8 呂佩愛;;行動乃詩歌生命之所系——論馬修·阿諾德關(guān)于詩歌題材的選擇[J];世界文學評論;2006年02期
9 王君澤;;幽情壯采婦女圖——王建婦女題作綜述[J];德州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10 阿翔;;國際詩壇[J];詩歌月刊;2009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俐紅;高金耀;金翔龍;;中太平洋海山成因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李家龍;;青島匯海山莊空調(diào)工程設計[A];第2屆中國家用/商用中央空調(diào)應用技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駱文于;SCHMIDT Henrik;張仁和;;海山附近三維聲傳播與散射[A];泛在信息社會中的聲學——中國聲學學會2010年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0年
4 包麗艷;吳兵;梁冬梅;劉艷君;;海山生態(tài)工業(yè)園區(qū)建設研究[A];發(fā)展循環(huán)經(jīng)濟 落實科學發(fā)展觀——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4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矯東風;朱水權(quán);余興邦;李桂海;汪東軍;;海山富鈷結(jié)殼“礦址模型”的討論(英文)[A];第十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四)[C];2008年
6 張克信;寇曉虎;陳中強;林啟祥;陳奮寧;黃金元;;甘肅省夏河縣甘加中二疊世多島洋海山建造發(fā)現(xiàn)及其意義[A];中國古生物學會第十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25屆學術(shù)年會——紀念中國古生物學會成立80周年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金鐘;李全興;;南海中部海盆海山磁異常與新生代構(gòu)造演化[A];1998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四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98年
8 卜文瑞;石學法;;中太平洋海山水成結(jié)核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征[A];中國科學院海洋科學青年學術(shù)研討會暨2001年海洋湖沼科學青年學者論壇論文摘要集[C];2001年
9 趙俐紅;高金耀;金翔龍;;麥哲倫海山鏈構(gòu)造成因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10 徐秀福;;朱海山與三川文化[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shù)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瞡麗;[N];中國郵政報;2004年
2 本報記者 袁金來 通訊員 徐建平;[N];中國農(nóng)機化導報;2010年
3 張華 凌鳳文 張云海;[N];科技日報;2002年
4 特派記者 左朝勝 通訊員 陳惠玲;[N];科技日報;2011年
5 ;[N];大眾科技報;2011年
6 本報駐寧夏記者 王濤;[N];中國旅游報;2010年
7 通訊員陳惠玲記者左朝勝;[N];科技日報;2002年
8 本報記者 張鑫 通訊員 王曉明;[N];中國郵政報;2000年
9 〖美〗布萊特·庫特爾;[N];大眾科技報;2004年
10 市報道組趙偉平;[N];浙江日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俐紅;中西太平洋富鈷結(jié)殼生長海山的構(gòu)造成因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2 楊艷華;清代入臺學官及其文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年
3 馬維林;海山類型與結(jié)殼成礦的關(guān)系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4 鐘乃元;唐宋粵西地域文化與詩歌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徐兆凱;東菲律賓海鐵錳結(jié)殼(核)成因與古海洋環(huán)境響應[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6 卜文瑞;太平洋富鈷結(jié)殼稀有氣體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成礦指示意義[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7 趙林濤;盧綸研究[D];河北大學;2007年
8 張自華;溫庭筠詩歌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包澄章;阿卡德文藝批評思想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10 蔡毅華;太平洋富鈷結(jié)殼的生長與元素富集機理[D];廈門大學;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英;周煌《海山存稿》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3年
2 楊省超;論張說及其詩歌對盛唐文學的影響[D];西北大學;2002年
3 吳芙蓉;王昌齡詩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4 邵海燕;江總及其詩歌研究[D];湖南大學;2008年
5 張迪;韓偓詩歌創(chuàng)作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7年
6 岳德虎;初唐應制詩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7 劉蓉;哲學思維和智性詩人[D];山東大學;2008年
8 趙春丹;蘇颋及其詩文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昕倩;西太平洋海山富鈷結(jié)殼及古海洋環(huán)境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06年
10 楊艷華;顏延之詩歌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本文關(guān)鍵詞:周煌《海山存稿》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760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wuzj/176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