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隴蜀紀行詩《木皮嶺》地理位置討論
本文關鍵詞:杜甫隴蜀紀行詩《木皮嶺》地理位置討論
【摘要】:《木皮嶺》是杜甫隴蜀紀行詩之一,作于乾元二年(759年)由同谷南下成都途中。對木皮嶺的確切位置,古人注釋不清,今人有爭議,對古今相關注釋一并梳理討論,對準確把握詩意實屬必要。通過討論辨析,可以確定,詩人當年走的是青泥嶺道,而不是北宋以后才開鑿的白水峽道。
【作者單位】: 天水師范學院文史學院;
【關鍵詞】: 杜甫 木皮嶺 張伯魁 栗亭 青泥嶺 白水峽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0YJC770075)
【分類號】:I207.22;K928.6
【正文快照】: 《木皮嶺》是杜甫隴蜀紀行詩之一,作于乾元二年(759年)由同谷(今甘肅成縣)南下成都途中。為便于討論,錄全詩如下:首路栗亭西,尚想鳳皇村。季冬攜童稚,辛苦赴蜀門。南.登.木.皮.嶺.,艱.險.不.易.論.。汗流被我體,祁寒為之暄。遠岫爭輔佐,千巖自崩奔。始知五岳外,別有他山尊。仰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世英;“中庸”的社會影響與文學效用[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2 盛險峰;;論五代中央職官的“失職”與“君主專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3 潘殊閑;;獨酌:李白內心孤獨的真實印記——兼論后世的獨酌情懷[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4 王敘黃;;略談游酢及其在安徽的事跡[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1期
5 黃小妹;試論杜甫秦州詩的新變[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6 賈名黨;;柳宗元與劉禹錫接受屈賦管窺[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7 汪青;;宋代池州永豐錢監(jiān)監(jiān)址考[J];安徽錢幣;2008年02期
8 張漢東;秦始皇個性心理試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9 謝琰;;屈騷傳統(tǒng)的失落與宋詩情感特征的形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10 王軼;;古代史傳“虛構”說辨正[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學鋒;;“齊梁故里”研究中的史料學問題——兼論“晉陵武進縣之東城里”的地望[A];“六朝歷史文化與鎮(zhèn)江地域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2 胡紹文;;試論古典詩歌異文?钡姆椒╗A];生命、知識與文明: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9年
3 楊志剛;;《朱子家禮》與中國禮學的若干問題[A];《與孔子對話——論儒學的現(xiàn)代生命力》——上海文廟第三屆儒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霍有光;;陜西古代金礦開采簡史[A];中國地質科學院西安地質礦產研究所文集(31)[C];1991年
5 周瑩;蘆建國;;南京蠟梅市場調查[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1年
6 賴瑞和;;論唐代的檢校郎官[A];唐史論叢(第十輯)[C];2008年
7 周運中;;楊吳、南唐政區(qū)地理考[A];唐史論叢(第十三輯)[C];2011年
8 陳冠甫(慶煌);;朱子九曲詩研究——以武夷棹歌為主,芹溪九曲附之[A];海峽兩岸之閩南文化——海峽兩岸閩南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陳向春;;中國古小說猴的文化闡釋[A];東方叢刊(1993年第4輯 總第七輯)[C];1993年
10 國威;;唐長松山馬禪師考[A];唐史論叢(第十九輯)[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銀華;文化視野中的北宋齊魯詩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曹利云;宋元之際詞壇格局及詞人群體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鄒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紀贛閩粵邊區(qū)的社會變遷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戴天放;鄱陽湖流域農業(yè)環(huán)境變遷與生態(tài)農業(yè)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陳茗;海疆文學書寫與圖像[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孫瑜;唐代代北軍人群體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7 杜芝明;宋朝邊疆地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朱文慧;南宋東南地區(qū)的民間糾紛及其解決途徑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9 孫旭紅;居今與志古:宋代《春秋》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楊曉東;明清民居與文人園林中花文化的比較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平;方干及其詩歌論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胡立功;《文子》的實踐智慧思想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3 譚卓華;從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對陶淵明精神家園的守望[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馮霞;辛棄疾詩歌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黃艷春;胡宿及其詩歌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6 劉文英;文征明詩歌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7 朱亞蘭;王安石詠史詩與北宋中期政治[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彭建偉;古典園林的生態(tài)美學意韻及其對現(xiàn)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啟示[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9 王艷芳;皮日休吳地創(chuàng)作與吳文化關系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10 江石;宋元時期徽州文人用韻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震云;評李炳赫《中國紀行詩》[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2 顧浙秦;;松筠和他的《西招紀行詩》[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3 邱江寧;;元代上京紀行詩論[J];文學評論;2011年02期
4 王金鳳;;詠藏詩作《西招紀行詩》和《丁巳秋閱吟》淺析[J];青海師范大學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3年02期
5 李黎;;宋代紀行詩歌的民俗化傾向[J];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5期
6 金應俊;金學泉;;美國紀行詩抄[J];民族文學;2000年09期
7 李軍;論元代的上京紀行詩[J];民族文學研究;2005年02期
8 劉宏英;吳小婷;;元代上京紀行詩的研究狀況及意義[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9 劉宏英;;元代詩人^蛻暇┘托惺械難案榻醄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10 劉曙初;;杜甫秦蜀和湖南紀行詩比較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段海蓉;;讀陳誠的西域紀行詩[A];西域文學論集[C];199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記者 皮曙初;“農民行吟詩人”千首紀行詩成絕唱[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郭麗琴;趙秉文紀行詩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3年
2 曾娟娟;文天祥紀行詩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3年
3 何小明;黃庭堅紀行詩研究[D];贛南師范學院;2011年
,本文編號:8465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wendili/846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