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號、景觀與空間結(jié)構(gòu)
發(fā)布時間:2017-05-17 00:08
本文關(guān)鍵詞:符號、景觀與空間結(jié)構(gòu),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方志輿圖是我國獨具特色、數(shù)量眾多的傳統(tǒng)文獻——方志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國古代與近代地圖的一個類型,古代與近代的方志輿圖在記錄與再現(xiàn)某一地域的地理信息上具有直觀性的特點。本文旨在利用方志輿圖這一類特殊的文獻形式,為歷史地理學研究探索一條新的途徑,豐富歷史地理學的理論與實踐。 本文分為共分九章,從三個角度對基于方志輿圖的景觀歷史地理研究的九個方面的問題進行論述。 第一章探討了基于方志輿圖的景觀歷史地理研究的基本理論問題。討論了基于方志輿圖的景觀歷史地理研究的對象,即歷史景觀,定義了歷史景觀這一基本概念;分析了歷史景觀的特征及類型;以此為基礎(chǔ),探討了基于方志輿圖的景觀歷史地理研究的任務(wù)與內(nèi)容,分析了基于方志輿圖的景觀歷史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進行而對本文所研究的直接對象陜西方志輿圖及符號的一般特征進行了簡要的概括。 第二章至第八章通過案例研究對基于方志輿圖的景觀歷史地理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核心問題與基本問題等三個方面的七個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與論述,這是本文的主體部分。 第二章對瀵、八旗馬廠和沙苑這三個方志輿圖中的符號及其所表示的歷史景觀的特殊性的表現(xiàn)及產(chǎn)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以此為基礎(chǔ),對基于方志輿圖的景觀歷史地理研究中以方志輿圖中符號與歷史景觀的特殊性分析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法的使用特點與要求進行了討論。 第三章對方志輿圖中楊填堰與山陽縣地域與城市景觀的差異的表現(xiàn)及產(chǎn)生的原因進行了多個層面的探討,并以此為基礎(chǔ)分析了基于方志輿圖的景觀歷史地理研究的景觀差異分析方法的使用特點。 第四章對乾隆《懷遠縣志》中所表現(xiàn)出的懷遠縣城市規(guī)模等級與分布的特征進行分析,并探討了其形成的原因;又對康熙《潼關(guān)衛(wèi)志》的輿圖所表現(xiàn)出潼關(guān)聚落景觀的層級結(jié)構(gòu)進行了分析,并對其形成的原囚進行了探討。在此基礎(chǔ)上,對基于方志輿圖的景觀歷史地理研究中邏輯實證分析方法的應(yīng)用進行了討論。 第五章通過對歷史時期山河堰、龍洞渠與洽水渠的復(fù)原,分析了方志輿圖中山河堰、龍洞渠與洽水渠的客觀性及其原因,在此基礎(chǔ)上探討了方志輿圖中歷史景觀的客觀性與復(fù)原研究問題。 第六章通過對歷史時期五門堰、廉水諸堰與西鄉(xiāng)五渠的復(fù)原,分析了方志輿圖中的五門堰、廉水諸堰與兩鄉(xiāng)五渠的客觀性與主觀性及其原因,,在基礎(chǔ)上,對方志輿圖中的歷史景觀的主觀性及歷史人文空間的構(gòu)建進行了分析。 第七章對方志輿圖中韓城森林景觀與石川水渠的變遷及其原因進行了探討,復(fù)原了歷史時期城森林景觀與石川水渠的變遷的過程;住此基礎(chǔ)上,對利用方志輿圖研究歷史地理學的主要問題之一即歷史景觀變遷問題的研究進行了專題分析。
【關(guān)鍵詞】:符號 景觀 空間結(jié)構(gòu) 方志輿圖 歷史地理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5
【分類號】:K928.6
【目錄】:
- 緒論11-15
- 第一章 基于方志輿圖的景觀歷史地理研究的基本理論問題15-35
- 第一節(jié) 景觀歷史地理研究的對象15-19
- 一、地理學的景觀概念15-17
- 二、歷史景觀17-19
- 三、景觀歷史地理19
- 第二節(jié) 景觀歷史地理研究的任務(wù)與內(nèi)容19-20
- 一、基本任務(wù):研究歷史景觀的空間特征、變遷及其原因19-20
- 二、獨特任務(wù):研究歷史景觀客觀性與主觀性20
- 三、本質(zhì)任務(wù):研究主觀歷史景觀的背后的客觀的歷史人文空間的構(gòu)成要素及其結(jié)構(gòu)20
- 第三節(jié) 陜西方志輿圖及其符號的基本特征20-28
- 一、作為本文研究對象的陜西方志輿圖21
- 二、陜西方志輿圖繪制的總體特征21-24
- 三、陜西方志輿圖的符號的特點24-28
- 第四節(jié) 基于方志輿圖的景觀歷史地理研究的途徑與方法28-35
- 一、基于方志輿圖的景觀歷史地理研究一般原則性途徑28-29
- 二、基于方志輿圖的景觀歷史地理研究提出問題的方法29-32
- 三、基于方志輿圖的景觀歷史地理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32-35
- 第二章 方志輿圖中符號與歷史景觀的獨特性分析35-62
- 第一節(jié) 瀵35-43
- 一、方志輿圖中的“瀵”符號35
- 二、瀵的空間特征35-40
- 三、方志輿圖中“瀵”符號的特殊性及原因分析40-43
- 第二節(jié) 八旗馬廠43-49
- 一、方志輿圖中八旗馬廠的符號及相關(guān)問題43
- 二、八旗馬廠的位置、分布范圍及大小43-46
- 三、八旗馬廠內(nèi)部空間的劃分46-47
- 四、馬棚47-48
- 五、馬廠“作古”48-49
- 六、余論49
- 第三節(jié) 沙苑49-61
- 一、問題的提出49-53
- 二、方忠輿圖中沙苑的聚落景觀53-59
- 三、方志輿圖中沙苑的生態(tài)景觀59-61
- 小結(jié)61-62
- 第三章 方志輿圖中歷史景觀的差異分析62-92
- 第一節(jié) 楊填堰62-83
- 一、方志輿圖中楊填堰及相關(guān)景觀的差異及其原因62-77
- 二、方志輿圖與各文獻文字記載中楊填堰的差異及其原因77-83
- 第二節(jié) 山陽城市與地域景觀83-90
- 一、山陽縣志的《縣境全圖》的承襲關(guān)分析83-84
- 二、山陽縣志的《縣境全圖》的差異84-87
- 三、方志輿圖中山陽城市與地域差異的直接原因87-88
- 四、方志輿圖中山陽城市與地域差異的深層原因88-90
- 小結(jié)90-92
- 第四章 方志輿圖中歷史景觀的邏輯實證分析92-104
- 第一節(jié) 懷遠城市規(guī)模等級與分布92-97
- 一、問題的提出92
- 二、懷遠城市規(guī)模等級與分布92-96
- 三、懷遠城市規(guī)模等級與分布特點的形成原因96-97
- 第二節(jié) 潼關(guān)聚落景觀的構(gòu)成與層級97-103
- 一、康熙《潼關(guān)衛(wèi)志》的輿圖中潼關(guān)聚落景觀的構(gòu)成97-101
- 二、潼關(guān)聚落景觀的層級結(jié)構(gòu)101-103
- 小結(jié)103-104
- 第五章 方志輿圖中歷史景觀的客觀性與復(fù)原研究104-140
- 第一節(jié) 山河堰104-123
- 一、方志輿圖中山河堰的構(gòu)成及其相對空間位置104-122
- 二、方志輿圖中山河堰的客觀性分析122-123
- 第二節(jié) 龍洞渠123-135
- 一、山河之間的龍洞渠123-131
- 二、平陸區(qū)的龍洞渠131-133
- 三、方志輿圖中龍洞渠的客觀性分析133-135
- 第三節(jié) 洽水諸渠135-139
- 一、問題的提出135
- 二、洽水的客觀性分析135-136
- 三、洽水諸渠的客觀性分析136-139
- 小結(jié)139-140
- 第六章 方志輿圖中歷史景觀的主觀性與歷史人文空間研究140-169
- 第一節(jié) 五門堰140-150
- 一、方志輿圖中五門堰的構(gòu)成140-142
- 二、雍正《陜西通志》的《堵水渠圖》中五門堰的各構(gòu)成部分的主觀性及原因分析142-150
- 第二節(jié) 廉水諸堰150-158
- 一、問題的提出150-154
- 二、雍正《陜西通志》的《廉水渠圖》中廉水諸堰的主觀性分析154-158
- 第三節(jié) 西鄉(xiāng)五渠158-168
- 一、雍正《陜西通志》與康熙《西鄉(xiāng)縣志》的輿圖中的五渠的主觀性分析158-161
- 二、道光《西鄉(xiāng)縣忠》與民國《西鄉(xiāng)縣志》的輿圖中的五渠161-162
- 三、方志輿圖中五渠空間演變的原因分析162-168
- 小結(jié)168-169
- 第七章 方志輿圖中歷史景觀的變遷研究169-194
- 第一節(jié) 韓城森林景觀的變遷169-175
- 一、韓城方志分野(縣境)圖的制作及內(nèi)容的比較169-172
- 二、韓城方志輿圖中韓城縣境森林景觀的變遷及其原因172-175
- 第二節(jié) 石川水渠175-193
- 一、方志輿圖中石川水渠的變遷175-179
- 二、石川水渠的變遷過程179-193
- 小結(jié)193-194
- 第八章 方志輿圖中歷史景觀的空間結(jié)構(gòu)研究194-206
- 第一節(jié) 韓城縣境景觀格局194-195
- 一、方志輿圖中韓城縣境景觀的格局194
- 二、韓城縣境景觀的格局分析194-195
- 第二節(jié) 雍正時期陜西水利景觀的空間結(jié)構(gòu)195-204
- 一、雍正《陜西通志》的水利圖195-197
- 二、雍正《陜西通志》的水利圖中水利景觀的客觀性分析197-203
- 三、雍正時期陜西水利景觀的空間結(jié)構(gòu)分析203-204
- 小結(jié)204-206
- 第九章 基于方志輿圖的景觀歷史地理研究的理論與實踐的反思206-215
- 第一節(jié) 基于方志輿圖的景觀歷史地理研究的適用條件與適用范圍206-207
- 一、景觀歷史地理研究適用的文獻條件206
- 二、基于方志輿圖的景觀歷史地理研究的適用對象條件206-207
- 三、基于方志輿圖的景觀歷史地理研究的適用主體條件207
- 第二節(jié) 基于方志輿圖的景觀歷史地理研究的效果分析207-214
- 一、同功性207
- 二、獨特性207-208
- 三、風險性208-214
- 第三節(jié) 基于方志輿圖的景觀歷史地理研究理論與實踐意義214-215
- 一、基于方志輿圖的景觀歷史地理研究的學術(shù)理論意義214
- 二、基于方志輿圖的景觀歷史地理研究的實踐意義214-215
- 結(jié)論215-219
- 主要參考文獻219-228
- 后記228-229
- 攻讀學位期間研究成果229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韋梅;陳錫堯;;形象景觀:體育賽事的價值符號[J];體育科研;2010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田瑩;自然環(huán)境因素影響下的傳統(tǒng)聚落形態(tài)演變探析[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7年
2 楊靜偉;突破觀賞走向互動—現(xiàn)代城市互動景觀設(shè)計探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關(guān)鍵詞:符號、景觀與空間結(jié)構(gòu),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721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renwendili/372174.html